借我一双慧眼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

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借我一双慧眼

家,温馨的港湾。


《韦伯斯特辞典》把自恋界定为第六种贪得无厌的情感。具有自恋心态的人唯我独尊,唯我独存,爱惜自己达到病态的程度。只愿享受,不愿付出;只要求权利,不愿尽义务;只追求权力,不愿负责任;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凡此种种,都是自恋心态的表现。具有自恋心态的人不能与他人发展出任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容易陷入孤独之中。自恋和孤独,经常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一起。而且,与自恋结伴而行的是自卑和忧郁。


借我一双慧眼

人,活着,其实是一种良好的心态。


自恋或自恋过度的人,内心冲突太多,无任何参照、关照、警醒和依靠,眼中只有一个虚弱、狭小的自己,以家庭,单位,抑或国家、社会等极小生活圈子为中心,且无力自我释放,哪怕很小一点忧伤与疼痛,极易被一根稻草击垮,匮乏宗教和哲学意味的生命整体感觉和概念,感觉日益麻木迟钝,整个人发紧生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再孩子般单纯的喜悦,微笑,或头脑聪明很强大,或过于功利,徒然以外在的所谓成功掩饰自我。


借我一双慧眼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自爱的人,无疑轻松自在,与世间万物,和谐整体存在,内心圆满充实,也能够在宇宙生命等一定层次和意义,将自我彻底抛弃。试问:一个始终在路上寻找自我、没有自我的人,抛弃什么?找到自我的最终,无疑抛弃。古语: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爱的人不是没有分裂,痛苦,而更多关照警醒,以头顶的星空与道德律自我反思自我消化自我成长。当一个人眼睛向内,自觉与生活保持足够距离,孤独地独自面对完全真实的自己,仿佛有无数只眼睛在看着你,拷问灵魂。我们可以欺骗世界,唯独不能欺骗自己。那些贪官,内心有太多的业障,遮蔽了头脑和心灵,共同特点就是不敢正视自己,害怕自己,内心没有了一点点敬畏和神圣,一条不归之路。孤独的意境,头脑消失,所有的记忆和感觉重新唤起,存在的感觉更加丰富和敏锐,灵魂悄然而至,自我融化在虚空的上帝和万物之中。上帝早已不是一个空洞乏味的概念,而是唾手可得生动实感的真实。高尔泰说感觉比思想重要,似说感觉更真实动人,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有些人以头脑活着,有些以感觉存在,画家的感觉其实比技艺更难得。艺术家、女人,更值得信赖。因为他们"通感",女人更直觉接近自然的美丽。

弘一法师,名利地位应有尽有,一心追求更高级的生命境界,出家而去。

修行多年的和尚,拥有一双湖水般清澈透明的眼睛,想必在寂静的世界里,顿悟太多,无需赘语。

人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其实语言很无奈。只有入定参悟,当头棒喝,了然于心,胜似万卷!

所谓自爱,其实就是无碍于心,所谓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如沐春风的感觉,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只有轻松愉快,乃至惊喜,无限的惊喜或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