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探源:勾及勾姓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勾,會意字,本作句,讀作gōu,gòu。甲骨文字形是兩個鉤圍著一個口。商代金文有兩種字形,“句且癸觶[zhì]”金文字形同甲骨文,“句父癸盉[hé]”金文字形似有一鉤朝向一個帶勾的口。週中“永盂”金文字形有三個鉤,一個口。周晚“師噩父鼎”金文字形半包圍結構,兩個鉤連接在一起,口在左下方。周晚“瓚[zàn]比盨[xǔ]”金文字形半包圍結構,兩個鉤一上一下幾乎鉤到一起,口字在左下方。春秋時期“其次句鑃[diào]”金文字形與“瓚比盨”字形呈左右180°反轉。戰國時期竹簡字形承接周晚“師噩父鼎”金文字形。篆文字形進行了美化,兩個鉤隸變為丩[jiū]。楷書寫作句。勾字,最早見於晉代碑刻《祀后土殘碑》。本義雙鉤釣魚,是鉤的初文。

漢字探源:勾及勾姓

《字源》句(勾)字的演變

漢字探源:勾及勾姓

句(勾)字演變圖

  遠古採集狩獵階段,靠近河湖水域的人就開始漁獵。原始人制作魚鉤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用樹杈,有的用竹子,有的用骨頭,不一而足。形狀與現代魚鉤大致相同。

漢字探源:勾及勾姓

日本沖繩發現的最古老的貝殼魚鉤

漢字探源:勾及勾姓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漁具,右上的三個魚鉤,一個有倒刺

  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鉤在日本沖繩發現,用海螺殼製成,距今2.3萬年。我國半坡遺址出土文物中就有漁獵工具,包括魚鉤和魚叉,有的魚鉤還有防止魚吃掉餌料後逃掉的倒刺。

  句(勾)甲骨文字形是兩個彎鉤,中間一個口或為魚嘴,會意鉤住魚嘴。後來,句字更加線條化、文字化,雙鉤釣魚的本義不再明顯。

  《說文解字》:句,曲也(句,彎曲)。釋義非本義,而是引申義。

  句(勾)字的引申義:

  1.引申為彎曲的。《禮記·樂記》:倨中矩,句中鉤(即鉤)(平直之音合乎曲尺,婉轉之音合乎彎鉤)。如,彎腰勾背。

  2.鉤上放置餌料,魚一吃就被鉤住,引申為引誘。如,勾引。

  3.魚上鉤後就要從水中提起來,引申為引出。如,勾起我回憶,勾起舊病。

  4.釣到魚後就要用魚護把魚裝好,保證魚活著並防止魚溜走,引申為拘捕。《明史·刑法志》:其實犯死罪免死充軍者,以著伍後所生子孫替役,不許勾原籍子孫(免死充軍的死刑犯,可讓其充軍後所生的子孫代替他本人服役,不允許拘捕他的原籍子孫)。如,勾魂。

  5.魚在水中咬鉤,一般看不到,引申為不光彩的結合,暗中結盟。如,勾連,勾結,勾通,勾搭。

  6.漁獵是漁民獲得食物的主要來源,引申為事情。如,句(勾)當(本義釣魚,引申為事情,主事的人,辦理。今多指壞事)。此義讀作gòu。

  7.釣來的魚吃掉就沒有了,引申為刪除。《魏書·司馬叡傳》:謝安已令吏部郎袁彥伯撰策文,文成,安輒勾點,令更治改(謝安令吏部郎袁彥伯起草策文。策文寫成後,謝安就刪掉多餘的,點出重要的,然後讓袁再改)。如,一筆勾銷。

  8.引申為畫出輪廓。如,勾畫,勾勒,勾描,勾邊。

  9.引申為植物種子發出彎曲的芽。《禮記·月令》:句者畢出,萌者盡達(拳曲的芽都長了出來,直立的芽也都破土而出)。《淮南子·本經》:草木之句萌、銜華、戴實而死者,不計其數(正處萌芽、綻花或結果的草木,因此被毀掉的不計其數)。如,句萌(草木破土發芽,彎曲的叫句,直立的叫萌)。

  10.用灰、水泥等摻水調勻,填實建築物上磚或石之間的縫隙,引申為填抹。如,勾縫。

  11.把澱粉摻水調勻倒入即將出鍋的菜或湯中,引申為使粘稠。如,勾芡。

  12.帶鉤的釣魚線垂直於水面的長度,一般短於水面上魚線入水點與釣魚人之間的距離,加上釣魚杆大致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數學引入這個形象和概念,稱垂直的三角形短邊為勾。如,勾股定理。

  13.釣魚時,用鉤多成功率高,句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兩個鉤(金文字形還有三個鉤),引申為足夠,能夠。元《陳州糶[tiào]米》:這米則有一石六鬥,內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將來則勾一石多米。此義讀作gòu,後來寫作夠或夠。

  先秦時期,文人用鉤來斷句或者刪改文章,其中,斷句稱為句讀。久而久之,句的字義發生了變化,成為文章中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最小單位,稱為句子,此義讀作jù。為了區別字義,人們把句字的口寫作厶(鉤的變形),分化出勾字來表達鉤的意思。晉代碑刻開始出現勾。由於歷史原因,句字作地名時,仍然寫作句,讀作gōu。如,句容,句餘,高句麗。勾踐的勾字本來寫作句(見越王勾踐劍圖)。

  句(勾)的衍生字,都與其的引申義有關,具體情況另文解讀。

  勾姓當來自遠古會製作魚鉤(句)的氏族部落。他們以捕魚為生,發明了魚鉤,提高了漁獵的效率。他們因為句(魚鉤)給他們帶來了食物,讓他們可以生存繁衍,於是就以句為氏族部落的圖騰標識。或許,句(勾)姓始祖的名字句芒就來自漁獵,句指彎曲,芒指鉤尖。

  據文獻記載,勾(句)姓的來源有:

  1.出自先祖官名。相傳,少皞[shǎo hào]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木正,掌管天地萬物的生老病死,號稱句芒。他的後世子孫以句(勾)為氏。南宋時,為避宋高宗趙構的名諱,勾姓改回句氏,或改為鉤、苟等姓。

  2.出自先祖名字。春秋晚期,衛國貴族句井疆,亦稱鉤井疆,複姓句井(鉤井),名疆,字子疆,孔子的弟子。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為氏,稱句(勾)氏。

  3.出自國名。春秋早期,有須朐國,也稱須句國,故址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北一帶。周武王滅殷商之後,尋找遠古帝王伏羲氏之後所分封的小國,子爵,國君稱須句子。須句國,或許,原來這是一個會製作鬍鬚一樣細魚鉤的氏族,後來建立了方國,稱為須句國。須句國被邾婁國兩次滅國。第一次滅國後,魯國幫助復國。第二次滅國後,魯國滅掉邾婁國,須句國成為魯國的領地。國人以國為氏,稱句(勾)氏。

  4.出自古代少數民族。東漢時,南匈奴有句龍氏,入中原後逐漸漢化,遂以句(勾)為氏。

  5.出自軍職。句兵,是西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的一種帶鉤的兵器,又稱執句兵的軍士。這種兵器類似鐮刀,安裝在長竹竿上,專打伏擊,對付騎兵、戰車等有特效。這種軍職的後裔子孫,以先祖的職務為氏,稱句(勾)氏。

  如今勾姓人口約11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409位。

詩曰:

勾在古代本作句,

原始漁獵製成鉤。

一筆勾銷釋前嫌,

勾踐滅吳報國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