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初唐四傑”是初唐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的合稱。四傑是一個富有革新精神的文人集團與詩歌流派。他們的活動時期是在唐高宗、武后之際。當四傑崛起於文壇之時,正是綺靡柔弱的詩風極盛之時,作為宮廷詩派的代表,“上官體”詩風成為當時詩界的主潮。四傑的出現開始扭轉詩壇的這種狀況。從理論上說,四傑不滿於當時詩壇上這種“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風氣,認為這種詩“骨氣都盡,剛健不聞”,因而他們要“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子安集序》),要以自己的創作起而“開闢翰苑,掃蕩文場”(王勃《山亭思友人序》),恢復剛健振拔的骨氣。可見,四傑一登上文壇便有著明確的目的,就是要用“骨氣”與“剛健”來改造初唐柔弱萎靡的風氣。

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王勃

從創作上看,四傑的詩歌實踐了他們的主張。他們一登上詩壇就以一種剛健、明朗的風格,俊爽激越的氣勢衝擊著柔媚綺靡的詩風,給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首先,四傑詩的題材得到了拓展。與宮廷詩人們侷限於宮廷享樂生活不同,四傑的詩拓寬了詩的視野。他們或寫江山行旅之思,或抒興亡盛衰之感,或洩寒士失職的不平,或贊俠士仗義的慷慨,或吐建功立業的抱負,或寫對人生哲理的思考。這些內容在四傑以前的初唐宮廷詩中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四傑通過自己的創作也就把詩從宮苑遊宴、奉詔應制、吟風弄月、歌功頌德的狹窄範圍裡解放了出來,把詩歌從宮廷移到了市井,從臺閣移到了江山和塞漠。

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盧照鄰

其次,四傑詩中寄託著一種豪壯激越的感情。與宮廷詩人的低沉,蒼白不同,四傑詩歌的感情基調來得濃烈、壯大。例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在對帝京景物作了一番極意鋪陳之後,筆峰一轉,從榮華富貴的轉瞬即逝中致慨於人世滄桑的巨大變遷,並由此而領悟了某種人生的哲理。王勃的《滕王閣詩》,通過閣中帝子與檻外長江的對比,感嘆人生的短促、盛衰的變異與宇宙的永恆。四傑詩中對人生短促的感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功業、理想的追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勳”(《出塞》)。正因為時不我待,青春易逝,更激起了他們急欲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即便是那些傷懷贈別之作,在四傑手裡也常常表現出一種不同傳統的新特點,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楊炯

以一種開闊豪放之情慰人慰己,而略無黯然魂銷、感傷悽惻的情調。四傑詩歌中表現出來的這種昂揚、壯大、慷慨、激越的感情基調,大大提高了詩歌的品位,預示了即將到來的盛唐之音的特色。再次,四傑對詩體的完善也作了積極的探索。一方面,四傑大量使用五言近體。據統計,在他們的五言律詩中完全合律者已達到三分之二以上。可見,五律到了四傑手裡就已基本定型,並形成了規範;另一方面,四傑也致力於七言歌行體的創作,其中尤以盧照鄰、駱賓王為然。

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駱賓王

七言歌行在唐初近半個世紀的沉寂之後,在四傑手中又重放光彩。他們在創作中逐漸完善了七言歌行的體式。胡應麟雲:“王楊諸子歌行,韻則平仄互換,句則三五錯綜,而又加以開合,傳以神情,宏以風藻,七言之體,至是大備。”(《詩藪》內編卷三)盧照鄰、駱賓王的名作《長安古意》《帝京篇》標誌著六朝以來的歌行體已完全成熟。作為一個聲氣相投的文人集團,四傑還有一個特點,這就是他們都是少年英才而沉淪下僚。四傑中除楊炯曾官縣令外,餘皆不達。志高位卑,才大官小,這種人生經歷對他們的詩歌創作有一定的作用。

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駱賓王

四傑之稱始見於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復有王、楊、盧、駱,繼之以子躍雲衢。”實際就年齡而言盧駱要長於王、楊二十多歲。因此,就實際情形而言,是盧駱首先登上詩壇對上官體發起攻擊的。盧、駱擅長七言歌行,把六朝以來的這一詩體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王、楊則以五言律絕取勝,把新的詩風進一步推展開去,在文壇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經過四傑的努力,上官體的影響日見減小。

初唐四傑富有革新精神,用“骨氣”與“剛健”改造了詩歌萎靡之風

駱賓王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上官儀伏誅,這也意味著上官體的消歇。這時,四傑的影響如日中天,他們的作品贏得了廣泛的喜愛,一時間“後進之士翕然景慕,久倦樊籠,鹹思自擇。近則面授而心服,遠則言發而響應,教之者逾於激電,傳之者速於置郵”(楊炯《王子安集序》)。四傑在詩壇上的影響大約持續了三十幾年,他們的功績主要在於結束了初唐詩壇上綺靡柔弱的詩風,為盛唐之音的出現作了準備。

作者介紹:我是“忘憂草8”,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