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2020年8月1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創綠家項目支持,擺脫塑縛、無毒先鋒、仁渡海洋合力主辦,撿拾中國、無境深藍、成都根與芽和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聯合協辦的線上論壇“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成功召開啦!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為了配合防控疫情需要,以及響應論壇的環保宗旨,本次論壇特意調整為線上舉辦。共有海內外超過200位關注減塑議題的企業代表、公益機構代表、民眾以及多名專家學者齊聚研討。


現場的觀眾們參與熱情高漲,每一環節的嘉賓講演結束後,都會有不少的觀眾提問,而且提的問題十分到位,讓各位嘉賓都大呼專業,心甘情願“超時”也要回答!可惜一天的時間有限,議程也十分緊湊,我們只好請未能現場提問的小夥伴進群提問,減塑行業的公益同仁們也在群裡熱心討論與解答,真正做到了深度交流。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論壇交流群裡討論得熱火朝天


本次線上論壇圍繞減塑議題分為四個環節層層推進:減塑趨勢、限塑新政、企業責任以及解決之路。由於是工作日,不少感興趣的朋友紛紛哀嘆錯過直播。但是不要緊!我們這裡有最全記錄,一起來看本次精彩紛呈的線上論壇都有哪些重點內容吧!


後疫情時代,環保倡導如何擊破難題


論壇首先討論了大眾最為關切的話題之一,那就是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同時還能助力環保。


新冠疫情來襲,人們居家隔離,抗擊病毒,無法出門讓大眾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更為依賴電商和外賣。由於疫情影響,經濟暫緩,旅遊停擺,全球的塑料生產總量有所減少;但與此同時,口罩(無紡布)、一次性餐盒餐具、快遞包裝相比以前同期急速增加,給減塑帶來了一個新的挑戰。


來自香港環保組織“綠惜地球”的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對此作了分享。他認為,人們的衛生和消費習慣因疫情而改變,環保倡議工作其實可以抓住這個變化,有所作為。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綠惜地球針對防疫所做的環保倡議


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所發佈的《後疫情時代,美好生活的綠色可能性調查報告》顯示,超過70%的人在疫情期間“在家做飯次數更多”,過半受訪者表示喜歡這個三餐方式的轉變; 79.3%的受訪者表示願意保持在後疫情時代“更多時間自己做飯" 。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自然之友報告《後疫情時代 美好生活的綠色可能性調查報告》


不過,朱漢強同時也提出了擔憂,隨著疫情逐漸減輕,如何讓願意在家做飯的人持續堅守,少點外賣?既然問卷發現那麼多受訪者表示願意「自煮」,我們更要針對這些群體深耕,強化他們減少外賣的行為,別浪費問卷的發現。


抗疫時期,人們逐漸轉換衛生習慣,普遍認為一次性=衛生。朱漢強反思,減塑行動必須加強針對衛生習慣的環保論述,例如,抗疫要注重衛生,也要不忘環保。在國外,眾多醫生聯署提醒,與其他材料相比,病毒在塑料表面存活時間相對較長,試著打破一次性等同衛生的刻板印象。


退一萬步說,一次性實際上並不等於衛生。“衛生餐具是否真的衛生?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一次性木筷子掰開後,橫截面上佈滿了‘猴子的臉’,這個嚇人畫面,過去被歪曲說成是製作過程中經過漂白劑和雙氧水清洗後留下的凹洞,‘成功’嚇怕很多人,從而棄用一次性木筷子”。朱漢強並非要大家誤解,而是借這個例子告訴大家,好的影像或者創意,可扭轉論述,抗衡刻板印象,值得多思考。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朱漢強分享的一次性筷子橫截面圖片


本節精彩語錄


朱漢強 綠惜地球 環境倡議總監

“讓我們從各自崗位出發,推動社會改革”。


塑料“有毒”:減塑,為了我們自己


減塑很重要,但是你知道減塑為何如此重要嗎?來自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傳播官員胡敬唯向我們介紹了塑料與氣候的關係。


原來,塑料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中,都會排放溫室氣體。超過90%的塑料製品都是由化石燃料產生的,並且在塑料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都會排放溫室氣體。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如今全球每年約有4%-8%的石油消費與塑料有關。如果我們不改變現在生產、使用塑料的情況,到2050年,塑料將佔全球石油消耗總量的20%。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圖 |《塑料星球的隱形成本》報告封面


塑料不僅影響氣候,更是我們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來自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無毒先鋒)的副主任溫瑞環則向我們展示了塑料製品中觸目驚心的有害化學添加劑問題。


每天,我們在大量的塑料製品的包圍下生活,但是又有多少人瞭解潛藏其中的健康隱患?溫瑞環介紹,作為人工合成的,含有未知化合物的、混合的聚合物,塑料是由塑料樹脂和塑料添加劑構成的。例如受到大眾喜愛的塑料泡澡玩具“小黃鴨”,就是由聚氯乙烯樹脂,還有增塑劑、抗氧化劑等塑料添加劑製成。但是在它的成分中,氯乙烯單體是致癌物,而塑料添加劑——鄰苯類增塑劑,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可以導致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


塑料不僅是在被使用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在由無毒先鋒和擺脫塑縛編譯的塑料與健康的報告《塑料星球的隱藏成本》中,我們看到了塑料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相應產生的有毒物質和健康危害: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關於塑料生命週期對人體健康危害的解釋圖表 圖 |《塑料星球的隱藏成本》


其中,微塑料通過空氣、水和食物鏈進入人體內已經是長期存在的驚人事實。我們關注減塑、倡導減塑,不是為了別人,而正是為了我們自己。


本節精彩語錄


胡敬唯 CYCAN傳播官員

“使用你已有的袋子,然後請一直重複使用它,當它破了,就修補一下或者把它回收”。


溫瑞環 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塑料在其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從化石燃料提取,到消費者使用,再到垃圾處理等等),都對人類健康造成明顯毒害”。


從限塑到禁塑,力度加大,全民參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塑料產量達到了8558萬噸。而其每年無法妥當處理的塑料垃圾佔到了882萬立方米,其中132萬立方米的垃圾最終被“扔”進了海洋。


塑料汙染治理離不開減量、回收和降解三大步驟,而每一個步驟都十分需要國家的統籌規劃和大力推進。來自擺脫塑縛的項目官員盧蔚禎向大家詳細介紹及分析了國內塑料政策與國際塑料政策趨勢。


2020年1月,我國生態環境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俗稱新限塑令),將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發佈了《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製品目錄(徵求意見稿)》;


2020年7月,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80號文發佈以來,各地政府工作進度不一,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確保如期落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發佈此通知。同時附有《相關塑料製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


202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修訂)》將施行。由於塑料屬於固廢的一種,這部法律對塑料汙染治理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限塑令”出臺後,各地政府紛紛制定了符合本省實際的限塑地方法規,整體呈現出更嚴格、更具體的特點,有的地方還增加了一些進一步的規定。如上海規定將全面禁止購物塑料袋,不管其是否可以降解。其嚴格程度遠超“限塑令”要求。


盧蔚禎還介紹了巴塞爾公約2021年將實施的修正案。2019年5月,在瑞士召開的《巴塞爾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180多個國家對公約做出修訂,決定將塑料廢物分類列入進出口限制對象,旨在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修正案實施後,塑料廢物有更明確的歸類,塑料廢物出口國在進行任何塑廢料越境轉移前,須事先獲得目的國的同意。目前,相關研究表明,目前全球出口的廢棄物中約75%最終流向亞洲。值得注意的是,塑料垃圾由原先列入“不受管控的廢物”(其中家庭產生的塑料袋塑料瓶屬於其它廢物),被分類歸入受公約管控的危險廢物、其它廢物以及不受管控的廢物中。


政策看似宏觀,卻最終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盧蔚禎建議,大家可以養成關注政策的習慣,多學習和了解塑料相關的知識,這樣當政府徵集意見時,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應該提出什麼樣的,有建設性意義的建議。


本節精彩語錄


盧蔚禎 擺脫塑縛 項目專員

“政策有指導作用,是一個指南針,當它出現有錯誤的時候,作為公眾,我們應該積極發聲,幫助修正錯誤的方向”。


生物可降解塑料,想說愛你不容易


接下來,議程進入到了對最近相當熱門的生物可降解制品相關問題的討論階段。嘉賓們普遍認為,雖然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相比普通塑料製品要環保,但如果無法配套相應的細分標識、妥善收運和處理環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環保效應將會被大打折扣。


什麼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季君暉介紹,生物可降解塑料指的是廢棄後能在環境中自然降解為環境無汙染的小分子的塑料。來自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的調研員賈柊楠提醒,生物可降解塑料也不代表任何環境下都能迅速降解,如果環境不適合,它的降解也會十分緩慢。


賈柊楠介紹,塑料從原材料的使用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石化基塑料,另一種是生物基塑料。其中,石化基塑料分為可降解(PBA、PCL)與不可降解(PP、PE、PET),生物基塑料也同樣分為可降解(PLA、PHA、全澱粉基塑料)與不可降解(bio-PP、bio-PE、bio-PET)兩類。並非所有的生物基塑料都是可降解的。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賈柊楠介紹塑料分類


而對於可降解生物塑料,賈柊楠再次提醒:

生物可降解 ≠ 任何環境下都能迅速降解


說到這裡,不少觀眾和讀者都已經暈了。有觀眾大膽發問,那我們想通過購買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助力環保,有用嗎?


在目前,季君暉認為,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是比使用普通塑料製品要環保的。不過,要想界定到底是否“有用”,還要看我們的塑料標識體系、垃圾回收體系和垃圾處理能力到底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生物可降解塑料時代的到來。


答案顯然是不容樂觀的。賈柊楠介紹,生物可降解塑料要徹底發回效用,需要解決三個問題:能夠區分,能夠收運,能夠處理。然而目前我們的市場細分能力、垃圾分類回收能力以及垃圾處理能力都無法跟上。賈柊楠引述綠色和平調查數據顯示,近80%的消費者實際上無法辨識什麼是可降解塑料製品,更無法辨識某個產品是光降解塑料製品、氧化降解塑料製品,還是生物降解塑料製品。而當生物可降解塑料無法被很好地區分,其回收和處理便更無從談起。


來自Change-Markets Foundation的項目顧問George Harding-Rolls建議,如果標識不明,分類不清晰,匆忙推進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投入市場可能只會鼓勵人們亂扔垃圾。因此,賈柊楠認為,在目前的階段,消費者能夠做到最好的程度依然是少用一次性塑料,不管是可降解的還是不可降解的。


本節精彩語錄


季君暉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比塑料製品貴兩倍左右,但消費者買到的東西的使用價值和普通塑料相差無幾。這將導致‘買單者不消費’的問題。希望政府在這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賈柊楠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

調研員

“請注意,可堆肥塑料需要在商業堆肥設施下處理180天才可降解”。


George Harding-Rolls 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

“呼籲企業設立更高目標,並支持既有有效解決方案,比如押金制”。


企業先行,履責監測很重要


分析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前景,論壇來到了企業責任一環。從限塑到禁塑,一個不可或缺的核心利益相關方便是企業。企業不僅是生產塑料的源頭,也是塑料消耗的大頭。針對企業進行的減塑倡導,什麼樣的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的創始人、理事長劉永龍介紹瞭如何通過監測品牌垃圾實現從源頭上減少塑料生產的經驗。


品牌垃圾,即可被識別出品牌信息的垃圾。“總是撿垃圾是撿不完的。要從源頭上減少。我們現在撿拾垃圾,有很完善的分類,但面對這些垃圾,我們找不到直接關聯的人或者企業。品牌垃圾監測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幫助我們找到源頭切入口,找到倡導的對象”。


仁渡海洋發佈的《2019海岸垃圾品牌監測報告》顯示,在所有品牌垃圾中,酒水飲料類的品牌垃圾件數最多,為 3966 件,品牌個數合計 543 個。排名第一為華潤怡寶飲料(中國)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怡寶”品牌,件數為 473 件。其次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康師傅”品牌,件數為461 件。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仁渡海洋《2019海岸垃圾品牌監測報告》酒水飲料類品牌垃圾件數前10


劉永龍認為,摒棄“生產-消費-廢棄”的線性經濟轉向可持續的循環經濟,需要明確區分責任,並履行責任,需要消費者、企業、政府、社會組織各司其職並共同發力。


快遞包裝產量日益劇增,快遞行業的塑料包裝綠色化也在近年被反覆強調。自2017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頻頻對快遞行業的綠色包裝出臺標準、指南和條例,2020年更發佈了《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行動效果如何?來自擺脫塑縛的項目專員楊啟平介紹,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總結會議,到2019年年底,我國快遞全行業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了95%;50%以上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70%;郵政快遞在1萬個營業網點設置了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目前,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的成效差距較大,楊啟平表示,他很期待國家郵政局等相關部門能夠制定更為詳細的行動指標。同時他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推動企業加強信息公開,以更好地評價成效,及時對企業提供更細緻的支持,真正達致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的共同目標。


快遞行業的可循環行動離不開可循環利用的快遞箱。而當下,傳統包裝箱的二次回收利用率低於10%。灰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論壇上給我們展示了一款利用鎖釦和拉環的設計來替代膠帶和膠水封箱的綠色循環箱,不僅可以提高回收利用率,也徹底免除了膠水和膠帶的使用。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灰度環保的“Zero box”


截止2018年灰度環保已投放了123.2萬個綠色循環箱,相當於節約了1819.8萬個包裝紙盒的使用。


塑料包裝生產大戶——飲料企業表現又如何?George Harding-Rolls所在的Change-Markets Foundation調查了中國的四家知名飲料生產商——娃哈哈、農夫山泉、怡寶和康師傅。他們發現,四家企業均避開了塑料垃圾這一話題,都沒有將減塑納入自己的產品生產體系和企業責任實施計劃中,僅實施了一些例如清潔海灘、塑料瓶回收等簡單項目。另外,像雀巢、聯合利華等跨國企業在國內也未見有相關實質性的行動。


本節精彩語錄


劉永龍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 理事長

“企業應擯棄過度的塑料包裝,並引導消費者合理處置商品”。


楊啟平 擺脫塑縛 項目專員

“期待寄遞企業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


“未來可期”的淨塑城市


論壇來到了最後一環:解決之路。在這一環節裡,嘉賓們分別從城市管理和經濟生產兩個角度,分享了他們所探索到的創新淨塑路徑。


塑料經濟中,消費端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一個健康的城市,如何設計它的塑料循環體系,如何教育它的市民成為環保的支持者?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海洋保護項目專家楊松穎介紹了他們的“淨塑城市”行動案例。


“淨塑城市”是一個從城市角度解決塑料問題的知識共享平臺,各個利益相關方共同協作,致力於無塑海洋。


“淨塑城市”如何實現?讓我們將目光投向三亞和揚州。2020年3月27日,三亞市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簽署合作意向,正式成為中國首個加入WWF“全球淨塑城市”倡議的城市。三亞市的淨塑重點將會放在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大型活動的社會意識提升上;2020年4月10日加入淨塑城市的揚州,淨塑方向則放在城市規劃管理與公眾宣傳上,大力開展塑料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兩個城市都承諾在兩年內試點區域減少塑料汙染30%,並總結經驗模式,打造最佳實踐案例;並在2025年,建成全球“淨塑城市”示範。


除了消費端,我們也應該關注從源頭解決塑料廢棄物與汙染問題。來自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中國塑料項目負責人王韌認為,新塑料經濟會是未來的答案。


王韌介紹,新塑料經濟將循環經濟原則引入其中,主要通過“源頭減免,創新和循環”實現。“我們能看到,創新性去除包裝這一環目前已經有了很多新產品出現。如製作成固體的洗髮香波,已經不需要塑料瓶。可食用塗層替代保鮮膜也已經運用在蔬果保鮮環節”。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王韌介紹創新性去除包裝產品


本節精彩語錄


楊松穎 世界自然基金會 海洋保護項目專家

“塑料的價格並沒有把對自然和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計算進去”。


王韌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中國塑料項目負責人

“問題不在於是否存在零塑料汙染的世界,而是我們如何攜手行動實現這樣的願景”。


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限塑的時代。在新冠疫情的突襲下,全面限塑面臨的新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應對。而全面限塑,並不意味著可以馬上全面替換生物可降解塑料。要充分發揮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環保效用,離不開對前端生產的標識細化、消費中的標識普及、以及消費後的回收與堆肥處理的完善。


全面限塑,對政府是勢在必行,對企業是巨大挑戰,對民間組織則是巨大機遇。如何抓住限塑契機更好地進行減塑倡導,“淨塑城市”和“新塑料經濟“理念將政府、企業和公眾一同納入,或許能夠通向沒有塑料汙染的未來。


相關報告下載鏈接:

《塑料星球的隱形成本》

http://www.toxicsfree.org.cn/images/file/20190822143595269526.pdf

《中國若干典型海岸垃圾簡稱研究報告2019》

http://pdf.dfcfw.com/pdf/H3_AP202006151384987531_1.pdf

你不知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十問十答”

http://www.toxicsfree.org.cn/images/file/20200608141150775077.pdf

《塑料與氣候報告2019》

https://www.ciel.org/wp-content/uploads/2019/05/Plastic-and-Climate-FINAL-2019.pdf


-End-


感謝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本文內容及意見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的立場或政策無關。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作者:羅瑞雪

審稿:周 君

排版:肖 巧

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企業、學界與公眾齊聚論壇探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