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研究評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 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來源:明察宏觀

投資要點

核心觀點:

在國內外疫情的疊加衝擊下,國內生產和需求均大幅下降,這次疫情公共危機的“休克性”影響明顯大於金融或經濟危機。但隨著疫情的好轉,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隨之較快消退,經濟增長有望加快恢復。預計國內GDP將邊際改善,呈“V”型走勢,但恢復力度取決於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與國內逆週期調節力度。當前政策力度下,全年GDP增長3-4%左右;要實現5-6%的目標,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預計政策力度加大是必然。

摘要:

工業增加值:工業生產明顯加快,製造業結構也有所改善,但外資、私企生產恢復偏弱。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3%,降幅較1-2月份收窄5.1個百分點。其中,受國家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和部分企業趕工積壓訂單影響,製造業增加值降幅較1-2月份收窄5.5個百分點,是工業生產恢復的主要貢獻因素;但受海外疫情蔓延、整個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影響,外資和私企工業增加值降幅均在10%以上,產業鏈面臨受損風險,對工業生產的中長期衝擊不容小覷。另外,受益政策扶持、互聯網等新型消費大幅增長,國內高技術製造業生產恢復明顯更快,1-3月降幅較1-2月大幅收窄10.6個百分點。

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呈環比改善態勢,二季度增長4-5%左右,當前政策力度下,全年GDP增長3-4%左右;要實現5-6%的目標,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一是國內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持續顯現,預計消費回補力度不宜高估,後續消費恢復依賴於更多強刺激政策的出臺;二是預計投資短期分化加劇,整體增速大概率回升,即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二季度回升轉正,製造業投資大幅改善空間有限,房地產短期反彈,但整體仍將處於下行週期。三是受海外疫情蔓延,整個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影響,預計進出口增速下行壓力均有所增加,貿易順差料明顯收窄,淨出口對經濟的拉動減弱。如果未來強力度政策刺激,且全球疫情在二季度穩定的情況下,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5-6%,不然在3-4%的水平。

消費:餐飲和可選品疲軟拖累社零僅弱改善,後續恢復依賴政策強刺激。1-3月份國內社零增速同比下降19.0%,較1-2月小幅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受海外疫情蔓延、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居民擔憂未退影響,居民餐飲消費同比下降44.3%,降幅較1-2月擴大1.2個百分點,是主要拖累因素之一。另外,分商品零售品類看,糧油食品、中西藥品類等必須品消費持續恢復,可選品消費改善均有限,如汽車、房地產相關消費降幅仍均逾20%。展望未來數月,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持續顯現,居民收入下降、就業面臨壓力,預計消費回補力度不宜高估。後續消費恢復,特別是汽車等佔比高的消費回升,需依賴更多強刺激政策出臺。

投資:短期分化加劇,整體增速大概率回升。一是利好政策幫扶下民企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海外出口需求下降和企業盈利惡化,將持續抑制企業投資熱情,製造業投資大幅改善空間有限;二是一季度專項債放量和各地項目儲備較多情況下,二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轉正。同時政策偏暖和技術需求釋放下,新基建將迎來快速發展,助力基建投資增速回升和經濟結構轉型;三是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量價齊降”,3月銷售出現回暖。預計未來房地產投資增速在疫後施工加快、銷售回暖、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三穩”政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增速有望迎來反彈提高,但整體仍處於下行週期中,增長幅度有限。

政策展望:年內加大政策力度是必然選擇,降息、降準、抗疫特別國債在路上。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的背景下,“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於微觀風險”,在這樣的形勢下,“關鍵在於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4月17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預計貨幣政策將繼續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降息包括降低存款基準利率,再貸款、再貼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方面,一是擴內需,預計財政赤字率提高至3.5%,地方專項債額度提高至3.5-4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如湖北、中小微企業和低收入家庭部門的精準支持,預計該資金不會用於基建領域,規模有望在2萬億元以上;二是穩外貿外資,將繼續加大力度穩定外貿和外資企業基本盤。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正文

一、工業增加值:生產加快、結構改善,但外資和私企恢復偏弱

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3%(見圖1),降幅較1-2月份收窄5.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降低14.9個百分點。其中,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3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意外衝擊影響,一季度國內生產整體下降較多;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3月當月國家加快推進復工復產,疊加部分企業存在趕工積壓訂單的需求,工業生產明顯恢復,工業產出規模基本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從三大門類看,製造業生產加快是推動本月工業生產恢復的主因。1-3月份國內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2%,降幅較1-2月份收窄5.5個百分點(見圖2),邊際出現明顯改善跡象,考慮到製造業營收佔工業營收比重達90%以上,毫無疑問是推動本月工業生產恢復的主因。同期,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與供應業、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2%和1.7%,降幅較1-2月分別收窄1.9和4.8個百分點(見圖2),也處於持續恢復的過程中,特別是採礦業3月增加值增速已由負轉正至4.2%。

從產業結構變化來看,高技術製造業恢復明顯更快,但持續性存疑,新舊動能轉換仍任重道遠。1-3月份國內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8%(見圖3),降幅較1-2月份大幅收窄10.6個百分點,增速高出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4.6個百分點。其中,醫藥製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主要貢獻因素,1-3月份分別同比下降2.3%和2.8%,降幅較1-2月均收窄10個百分點。(見圖4)。同期,高耗能製造業增加值也大概率有所改善(行業數據未全部公佈),但改善幅度或低於高技術製造業。如高耗能製造業中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3月增速較1-2月僅分別小幅提高2.5、4.7、5.5和4.7個百分點(見圖5)。

預計未來高技術製造業改善仍面臨較多挑戰,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節奏或趨於放緩。一是海外疫情正加速蔓延、擴散,對國內出口和產業鏈帶來較大沖擊,而高技術製造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出口佔比較高,產業鏈受國外供給的影響大,未來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二是未來數月為去年同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的高點,高基數效應也不利於高技術製造業增速的提高;三是2020年完成國內社會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逆週期調節將大幅加碼,但當前高技術製造業利潤佔製造業總利潤的比重仍不足兩成,僅依靠“新基建”的作用有限,傳統制造業仍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從企業登記註冊類型看,外資、私企生產增速降幅仍超10%,恢復整體偏弱。1-3月份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下降6.0%、14.5%和11.3%,降幅較1-2月份分別收窄1.9、6.9和8.9個百分點(見圖6),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0.5、15.9和21.9個百分點。

外資和私企工業增加值降幅均在10%以上,產業鏈面臨受損風險,對工業生產的中長期衝擊不容小覷。

上述數據表明,國企、外資、私企生產均有所恢復,但外資和私企的增加值降幅仍在10%以上,表明其面臨的困難依舊較多。一方面,受海外疫情蔓延、整個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影響,外資恢復生產的意願明顯減弱,如在去年同期僅1.4%的低增速基礎上,1-3月外資增加值增速依舊大幅下降14.5%。另一方面,受國內疫情衝擊最大的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也是國內出口和製造業的主力,未來還面臨著海外需求下降和國內居民收入下降導致消費承壓的第二波、第三波衝擊,生產恢復亟待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環比改善,二季度增長4-5%左右

2020年一季度,國內GDP同比下降6.8%,較2019年四季度降低12.8個百分點,增速創近50年的歷史新低。在國內外疫情的疊加衝擊下,國內生產和需求都出現大幅下降,消費、投資、出口和工業增加值都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消費和投資增速出現自有公開統計數據以來的負值,說明這次疫情公共危機的“休克性”影響,明顯大於金融或經濟危機的影響。但是,隨著疫情的好轉,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隨之快速消退,經濟增長有望加快恢復。

展望未來幾個季度,我們預計國內GDP呈環比邊際改善態勢,但恢復力度取決於全球疫情形勢變化與國內逆週期調節力度:一是國內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持續顯現,居民收入下降、就業面臨壓力,居民收入增長預期也隨之下降,預計消費回補力度不宜高估,後續消費恢復依賴於更多強刺激政策的出臺;二是預計投資短期分化加劇,整體增速大概率回升。其中基建投資增速在專項債放量和儲備項目充足的推動下有望持續回升,二季度大概率轉正;製造業投資大幅改善空間有限,海外出口需求下降和企業盈利惡化將持續抑制企業投資熱情;房地產投資在疫後生產銷售恢復、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融資趨穩、“三穩”政策等的綜合作用下,增速有望迎來反彈提高,但房地產投資仍將處於下行週期,預計增長幅度有限。三是受海外疫情蔓延、整個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影響,預計進出口增速下行壓力均有所增加,貿易順差料明顯收窄,淨出口對經濟的拉動減弱。

綜上,在當前已出臺政策的基準情境下,2020年GDP增長3-4%左右;如果後期加大政策力度強力刺激,且海外疫情在二季度能穩定下來,那麼GDP增速有望達到5-6%的區間(見圖7)。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三、消費:餐飲和可選品拖累社零弱改善,後續恢復依賴政策強刺激

(一)餐飲和可選品消費持續低迷,社零增速降幅仍近兩成

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8580億元,名義和實際同比下降19.0%和22.0%,降幅較1-2月份分別收窄1.5和1.7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分別降低27.3和28.9個百分點(見圖8),整體改善有限。

其中,1-3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4.3%,降幅較1-2月份擴大1.2個百分點,是主要拖累因素之一。餐飲收入佔社零總額比重約10%,其降幅擴大,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取得實質性成效,各地在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基礎上,也加快了復工復產力度,但受海外疫情蔓延和居民擔憂未退影響,居民外出消費還是比較謹慎,導致3月份當月餐飲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較大;二是3月份餐飲增速下降幅度大於1-2月份,還與今年1月份餐飲基本正常有關。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從商品零售品類看,必需品消費持續恢復,可選品消費降幅多數仍超20%。如1-3月份糧油食品類、飲料類、中西藥品類等必需消費品增速分別為12.6%、4.1%和2.9%(見圖9),較1-2月份分別提高2.9、1.0和2.7個百分點。同期,其他品類累計消費增速仍為負,其中金銀珠寶類、汽車類、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分別同比下降37.7%、30.3%和23.5%,房地產相關消費如傢俱、建築及裝潢材料、家用電器的降幅均仍在20%以上(見圖9)。上述數據表明,疫情影響下,除了維持必需的消費外,居民增加消費的意願明顯不足,這其中有居民收入下降的影響,也有收入預期下降的因素在,且1-3月份國內居民短期貸款同比減少4801億元,也明顯不利於消費的增加。

(二)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下降,消費企穩依賴政策刺激

展望未來數月,預計消費回補力度或仍低於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壓力依舊較大,消費企穩依賴更多的政策刺激。原因有三:

一是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下降對消費形成制約。受國內經濟回落影響, 2020年一季度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下降3.9%和4.7%,較2019年降低8.9和10.9個百分點(見圖10),對消費形成明顯制約。同時,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國內中小微企業受損嚴重,3月份數據顯示居民經營淨收入下降7.3%,預計居民收入增長預期大概率難以大幅提升(見圖11),不利於中長期消費增加。另外,歷史數據顯示,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約領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個季度左右,國內工業企業利潤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持續回落,至今已連續14個月維持負增長,創1996年以來的最長負增長記錄,預示未來居民收入大概率還有下降壓力。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二是居民購房本息負擔仍待消化。“房住不炒”背景下,雖然購房支出增速減緩,將對居民消費的擠佔效應有所減小,但前期累積的居民貸款及利息負擔仍需時間消化,且隨著房地產銷售降溫、名義GDP回落,居民信貸增速亦大概率下降,不利於消費支出增加較多。

三是受疫情影響汽車對消費的拖累亟待政策對沖。

2018年下半年以來,購置稅政策透支作用對汽車消費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疊加居民收入增速的下行,汽車消費持續負增長。經過一年多的調整,汽車庫存已經處於歷史低位,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消費再度陷入低迷。為緩解國內汽車產業鏈企業的生存壓力,穩定消費,更多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亟待繼續出臺,預計未來數月汽車消費降幅有望收窄,對消費的拖累作用將有所減弱。

四、投資:內部分化或加劇,整體增速大概率回升

1-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降幅較1-2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22.4個百分點。同期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8.8%,降幅較上月收窄7.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25.2個百分點(見圖12)。

在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後,企業復工復產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降幅均有所收窄,但累計和單月增速仍為負,表明企業投資生產意願依然不強,政策需繼續加碼修復。另外,民間投資降幅高於全部投資,且3月前者改善幅度不及後者(見圖13),表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且全球疫情下出口訂單減少將繼續衝擊民營企業,預計民間投資增速短期改善空間不大。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一)全球疫情下製造業難有大幅改善

1-3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25.2%,降幅較上月收窄6.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29.8個百分點(見圖13)。在製造業投資中,民間投資的比重在82%左右,所以民間投資的走向,決定了整個製造業投資的發展方向。疫情下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受衝擊最大,且全球疫情下製造業出口訂單將繼續萎縮,三大投資需求中製造業增速和恢復速度均低於其他投資。

海外疫情衝擊下,裝備製造業將繼續拖累整體制造業。從不同類別製造業看,1-2月裝備製造業、傳統制造業、高耗能製造業對整體制造業的拉動分別為-14.6%、-9.0%和-5.7%,即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31.5%的降幅中,裝備製造業貢獻了近5成,而高耗能製造業的拖累最小(見圖14)。裝備製造業在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中的比重在68%左右,出口需求下降將對其產生較大沖擊,預計全球疫情下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速將持續承壓,繼續拖累整體制造業投資增速。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高技術製造業環比改善幅度不及整體,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有所放緩。根據統計局數據,1-3月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累計下降13.5%,較1-2月份提高3個百分點,不及整體制造業投資的環比改善幅度(見圖15),表明出口需求下降對高技術製造業的衝擊更大,海外疫情或將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放緩。

短期內製造業投資大幅改善空間有限。一是

企業盈利將制約製造業投資增速的增長。2018年12月起,PPI和CPI的剪刀差陷入持續的負增長,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見圖16)。疫情衝擊下企業尤其是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盈利能力出現大幅惡化,雖有政策幫扶但預計企業盈利短期內難有大幅改善。二是我國製造業行業出口依賴度較高,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將直接衝擊我國出口和加工製造業,抑制企業投資熱情。三是疫情後地產基建投資增速將趨於改善,將帶動部分下游製造業企業的投資需求。四是當前央行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滴灌的結構性政策將更多地向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傾斜,製造業貨幣融資環境將持續改善,對製造業投資形成一定支撐。3月份民營企業信用利差下行25BP,表明結構性的政策效果有所顯現(見圖17)。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二)基建投資環比改善較多,穩投資作用顯著

1-3月份,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分別下降16.4%和19.7%,分別較上月提高10.5和10.6個百分點,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19.3和24.1個百分點(見圖13)。

三大投資需求中,基建投資環比改善幅度最大,基建投資“穩增長”作用有所顯現。預計在一季度專項債放量和各地項目儲備較為充分的情況下,專項債資金運用將提速提質,二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轉正。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一是1-3月專項債放量將助力基建投資增速回升。截止3月底,全國各地新增專項債券10829億元,完成提前下達額度(12900億元)的83.9%(見圖18),發行節奏前置且放量,且全部用於基建領域。同時近期各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陸續出爐,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重中之重,一季度專項債的大量發行將助力基建投資項目的落地實施,發揮基建投資加速器作用。

二是PPP項目儲備加快且落地率穩步提升,有利於未來基建投資的反彈。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方面,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2020年3月份PPP項目落地率達到67.8%,整體呈提高狀態(見圖19)。同時3月末PPP入庫項目總投資額為18.1萬億元,同比增長2.5%,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負增長,表明一季度我國PPP項目儲備速度加快。PPP項目儲備增多且落地率穩步提升將有利於我國基建投資增速的回升。

三是疫情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速,“新基建”將迎來快速發展。疫情下居家隔離使遠程辦公、在家教育、網絡消費等需求出現逆勢增長。同時大數據技術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鑑於上述行業均離不開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支持,同時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預計新基建投資增速將迎來快速發展,將對基建投資產生一定的支撐。

(三)疫後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望提高,但整體仍將處於下行週期

1、3月份房地產銷售有所回暖,未改變去庫存趨勢

受疫情衝擊影響,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延續“量價齊降”趨勢,銷售面積增速急速下降,但3月份銷售有所回暖。2020年1-3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6.3%,增速大幅下降,但較1-2月降幅收窄13.6個百分點(見圖20)。同時商品房銷售價格漲幅也整體放緩(見圖21),導致商品房銷售金額增速與銷售面積增速之差有所回落,較1-2月回落2.4個百分點(見圖22)。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從供給端看,受疫情影響商品房庫存大幅增加,但3月銷售回暖,未改變庫存去化的整體趨勢。一是商品房待售面積受疫情影響有所增加。2020年1-3月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速一季度由負轉正,增長2.1%,結束了持續21個月的負增長,連續2個月正增長,較2019年12月提高7.0個百分點(見圖20);1-3月待售面積比去年底增加2906萬平方米,但較1-2月減少277萬平方米,銷售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回暖(見圖23)。

二是住宅和非住宅待售面積增加。2020年1-3月,商品房中的住宅和非住宅待售面積分別較1-2月減少440和增加163萬平米,但較去年12月分別增加2784和122萬平方米。3月住宅待售面積的減少,與疫情防控取得實質性成效後銷售活動加快有關。三是存銷比(待售面積與近三個月平均銷售面積之比)變化相對平穩,從2015年3月最高點10.7倍降至2020年1-3月的3.5倍(見圖24),雖然3月份有所提高,但沒有改變整體下降趨勢。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非住宅庫存去化速度的下降,表現為2018年以來商業營業用房和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速趨於下降,如2018年初至2020年3月,商業營業用房和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速分別從14.6%、12.0%降至-35.1%、-36.2%(見圖25)。與非住宅需求下降相隨的是,非住宅投資增速也大幅下降(見圖26)。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2、房地產政策進入穩定觀察期,疫後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反彈提高,但整體處於下行週期

2020年1-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7.7%,降幅較1-2月收窄降低8.6個百分點(見圖27)。考慮到土地購置費中的分期付款部分是前期土地成交價款分期計入當期投資,並不能反映房地產投資的實際增長。如果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扣除土地購置費用,則2018年以來投資增速呈先降後升趨勢,與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走勢較為一致(見圖28)。展望未來,從幾個領先指標看,短期投資增速將繼續反彈,但整體仍將處於下行週期。

一是寬鬆貨幣環境和“三穩”政策有利於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的穩定。根據歷史經驗,房地產投資與資金成本和流動性充裕程度密切相關。在貨幣政策寬鬆期間,金融環境較為友好,表現為資金價格降低、流動性充裕,房地產投資增速則提高,反之則相反。2019年以來貨幣政策鬆緊適度,貸款利率穩中趨降;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的意外衝擊,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社會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全年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將大概率下行,根據央行新聞發言人公佈數據,今年3月份一般貸款利率比上一年的高點下降了0.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下降了0.26個百分點。儘管房地產市場仍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但疫情衝擊下房地產量價齊降,各地方政府要執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政策,預計政策面對房地產市場偏中性。資金面有利於房地產資金來源的穩定(見圖29),房地產投資增速在經歷一季度大幅下降後,後期有望出現繼續反彈提高。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二是房地產政策進入穩定觀察期,銷售有望繼續回暖,房地產資金來源增速將趨於提高。2020年1-3月房地產資金來源同比下降13.8%,降幅較1-2月收窄3.7個百分點(見圖30)。從資金來源細項數據看,3月份其他資金(由個人按揭貸款、定金及預收款兩部分組成,且定金及預收款佔比達到約7成)、自籌資金、國內信貸、利用外資增速均出現反彈,國內貸款降幅最小,表明銀行加大了對房企的貸款支持力度(見圖31)。由於“其他資金”在房地產資金來源中比重最高,約佔50%左右,所以其是房地產資金來源增速下降的主要貢獻力量。隨著銷售回暖,個人按揭貸款、定金及預收款增速有望提高,“其他資金”增速也將趨於上升。為緩解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保持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平穩,房地產調控政策將繼續處於穩定觀察期,部分地區房地產調控政策出現邊際放鬆,預計未來房企融資環境將繼續邊際緩和,但不會出現“大水漫灌”現象。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三是領先指標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有望反彈提高,投資降幅將繼續收窄,但房地產投資將整體處於下行週期中。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大幅回落,從2017年2月份的25.1%降至2019年1-12月份的-0.1%,2020年1-3月在疫情衝擊下又大幅下降至26.3%,降幅較1-2月收窄13.6個百分點(見圖32)。在“三穩”房地產政策環境下,我們預計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將在疫情穩定後,繼續用出現較大幅度提高,有利於房地產投資增速的穩定,但當前房地產投資仍處於下行週期中,未來短期內投資增速將整體回落(見圖33)。

四是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下降,預示疫後房地產投資增速反彈幅度有限。受限制性政策和信貸融資的約束,2019年以來土地購置面積增速持續負增長,2020年1-3月同比下降22.6%,降幅較1-2月收窄6.7個百分點(見圖34)。分城市等級看,2020年3月當月一線城市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長67.1%,二三線城市均為負增長;一季度一二三線城市累計增速也均為負增長(見圖35)。展望未來,隨著房地產繼續去庫存,房地產企業存在較大的補庫存動力,加上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和融資政策的邊際緩和,後期土地購置面積增速有望提高,但在“房住不炒”和“三穩”政策的引導下,預計增幅有限,房地產投資增速反彈力度也將有限。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財信研究評1-3月宏觀數據:經濟邊際改善有望延續,更大政策力度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