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將朱可夫,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第一名將朱可夫,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朱可夫幼時出身貧寒,但卻憑藉優秀的軍事素養當上了蘇軍的陸軍參謀長,諾門罕一戰朱可夫初露鋒芒,第一次在戰場上成功試驗了大縱深的戰術,後來朱可夫臨危受命,先後在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出色的指揮成功的擊退了兩次德軍全力進攻,特別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一舉殲滅了保盧斯的德國第六集團軍,成功扭轉了蘇德戰場上的不利形勢。接下來朱可夫又先後指揮了列寧格勒破圍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最後朱可夫指揮三個方面軍的蘇軍率先拿下柏林,結束了歐洲戰場上戰鬥。可以說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朱可夫,哪裡有朱可夫,哪裡就有勝利,朱可夫也親切的被蘇聯人民成為“戰場上的救火隊員”,被斯大林譽為“勝利的象徵”


第一名將朱可夫,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1939年9月,日本關東軍在哈拉哈河地區進行武裝挑釁,遠東形勢緊張。朱可夫被緊急任命為駐蒙蘇軍第1集團軍司令員,指揮對日作戰。騎兵出生的他是卻是裝甲理論的支持者,通過諾門坎戰役,他不僅打服了日軍,還成功的將裝甲理論運用到實際戰爭中,並取得勝利,由於各方資料統計出入較大,比較可信的是蘇軍傷亡27880人,日軍傷亡19000人,從數字上看確實蘇軍吃了虧,但此戰不能僅憑傷亡人數來看,日本當時出動的是關東軍的精銳部隊,意在試探蘇軍的實力,這一戰一下遏制了日本企圖北進的戰略意圖,自此戰略重心改為南進,蘇聯解除了來自遠東的威脅,為斯大林後來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及時調回遠東部隊奠定了基礎


第一名將朱可夫,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還記得蘇聯士兵所搭乘的交通工具麼?坦克,在坦克外面坐著。蘇聯沒有什麼步兵戰車,工業滯後的解決方案就是步兵直接搭乘坦克,以完成步坦配合的戰術需要。二戰開始時,德軍一個大包圍幾十萬蘇聯士兵就沒了,蘇聯正式對抗時,坦克上掛的士兵每7天補充一次,最長壽的士兵活不活兩週。同等強弱的情況下勝利根本不值得吹噓!以弱勝強,以極端劣勢戰勝極端強大的對手,把戰爭玩弄於鼓掌上的人,才值得最最欽佩!真正的大英雄,戰神!很顯然,朱可夫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