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北京邵曉琤織繡研究院研究認為,漢代以來從絲綢之路流入中土的緙毛物品和緙毛技術,加上中原地區日漸繁榮成熟的桑蠶織造技術,造就了隋唐五代時期緙絲技術的成型和發展。從目前的考古及各種文獻資料可見,“通經斷緯”的織造方法在唐代以前僅見於緙毛織物,唐代開始應用於絲織物上,由此說明在中國緙絲最遲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圖1-2-2-1,緙絲組織結構示意圖)。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圖1-2-2-1,緙絲組織結構示意圖

在我國新疆吐魯番(圖1-2-2-2 幾何紋緙絲帶,現藏新疆博物館)、甘肅敦煌、青海都蘭等地都曾出土過唐代緙絲,日本正倉院也藏有傳世的唐代緙絲。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圖1-2-2-2 幾何紋緙絲帶,現藏新疆博物館

目前已知的唐代緙絲均為生活日用品或宗教用品,如腰帶、幡帶等,其工藝以平緙和繞緙為主,題材都採用簡潔的對稱圖案表現,色彩也是平面色塊,還沒有使用暈色法,故層次不夠豐富,偶有用金線作底紋,使作品增強了裝飾性(圖1-2-2-3 日本正倉院藏唐代緙絲殘片,圖1-2-2-4 日本正倉院藏唐代緙絲帶1,圖1-2-2-5日本正倉院藏唐代緙絲帶2,圖1-2-2-6日本正倉院藏唐代緙絲帶3,圖1-2-2-7日本正倉院藏唐代緙絲帶4),但寬幅都有限,估計是緙機還沒有發展成熟的緣故。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中國隋唐五代緙織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