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堅守金銀潭83天,“借”出一間ICU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塗曉晨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帶領一支聯合醫療隊,在金銀潭醫院鏖戰83天后,43歲的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教授終於脫下了防護服,重新回到自己闊別已久的老戰場。

一場戰鬥從冬到春,跨越兩季。同事們調侃他瘦了,更心疼他鬢角冒出的白髮。3個月裡,尚遊帶領團隊將普通病區改造成臨時ICU,日夜奮戰、守護危重患者,也成為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搶救成功率最高的病區。

日前,尚遊教授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堅守金銀潭83天,“借”出一間ICU

主動請纓到抗疫最前線

昨日早上7時許,尚遊教授早早趕到辦公室,麻利地換上白大褂、戴好口罩,快步走向病房,詢問幾位危重患者的指標變化,並和值班醫生一一交代細節。這是尚遊教授保持多年的習慣,只有看了病人,他才能放心。

這看似尋常的場景,衝在新冠肺炎救治最前線的尚遊卻感慨萬千,“只有經歷過那些,才知平凡生活的可貴。”

1月中旬,協和醫院受命派團隊進駐金銀潭醫院,並負責將南五樓普通病房改造為臨時ICU。

“我帶團隊支援!”本就在金銀潭醫院輪值的尚遊主動請纓,帶著經驗豐富的5人團隊,於1月18日進駐。出發前,他來不及向妻兒打電話解釋。

作為病區的組織領導者,尚遊教授心理壓力非常大,一邊是越來越多的危重患者,一邊卻是病區改造中的各種短板:缺監護儀、呼吸機等ICU所需要的設備,有ICU經驗的人員也遠遠不夠。

“時間不等人,我們一邊完善一邊收治,絕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尚遊說。這個臨時ICU有22張病床,高峰時收治了32個危重症患者,病人一度比醫護人員多。

四處化緣“借”出一間ICU

ICU缺設備怎麼辦?尚遊教授想辦法四處“化緣”借設備,硬是“借”出了一間ICU。

尚遊和團隊剛到醫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送來了8臺新的呼吸機,這是南五樓的第一批ICU設備。那晚,尚遊帶著自己團隊和金銀潭醫院的醫護進了隔離病房,他們將病人按輕重分開,8臺呼吸機都用上了。

喉鏡是搶救呼吸衰竭病人插管時的必備設備,當時金銀潭醫院只有普通喉鏡,醫護人員相當於盲插,操作風險極大。在自己的導師、知名麻醉專家姚尚龍教授的幫助下,尚遊找到了捐贈的可視喉鏡。在設備的“加持”下,醫生在插管時視野清晰,插管速度快,成功率高,病人也少遭罪。

病房裡的危重病人多,命懸一線時需要ECMO(俗稱“人工肺”)救命,當時病區只有一臺,尚遊想辦法聯繫廠家,爭取借來了2臺樣機,南五樓最多時有3位病人同時上了ECMO,為救治贏得了時間。

科研成果為世界防疫提供幫助

為了更深入瞭解新冠病毒,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尚遊白天忙臨床,晚上擠時間搞科研,每晚最多睡上3個小時。他說,一個人救治的患者有限,如果將經驗分享,將有更多人受益。

2月上旬,尚遊教授和同行一起,在《柳葉刀·呼吸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基於52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這是首份描述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特徵的研究。

論文發表後引起廣泛關注,被世衛組織的新冠肺炎治療指南、美國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等重要國際指南所介紹,為國際社會認識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日前,全國各地重症醫學專家共同制定了《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尚遊作為負責人之一也參與其中。

“國內疫情雖然挺過了攻堅階段,但科研遠沒有到終點,我希望能給全球抗擊新冠肺炎貢獻一份力量。”尚遊教授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