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拆一增”助力大運會升級市民體驗 不入公園也能賞東湖

“兩拆一增”助力大運會升級市民體驗 不入公園也能賞東湖

航拍錦江與東湖公園

“兩拆一增”助力大運會升級市民體驗 不入公園也能賞東湖

東湖公園內的健身步道

“兩拆一增”助力大運會升級市民體驗 不入公園也能賞東湖

市民在東湖公園散步

探訪“兩拆一增”點位 東湖公園

“以前這裡是大約一人高的灌木叢,在公園外是看不到東湖的。”成都市錦江區東湖街道城管綜合執法隊隊長張新東站在拆除了圍牆的步道上,指著不遠處的東湖說,現在在河邊散步的市民,一邊是錦江,一邊是東湖,吹著錦江河風,東湖美景也盡收眼底。

這樣的變化源於2019年年初啟動的“兩拆一增”改造工程。除了遮擋視線的灌木叢不見了,東湖公園沿河的兩道鐵門也拆除了。整個公園和周邊自然融合,河邊步道彷彿也成了公園的一部分。據瞭解,東湖公園西門外的道路,或將成為明年成都大運會自行車賽路線的一部分,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也能體驗在河湖間穿梭的自在感覺。

鐵門拆了,灌木叢圍牆沒了 漫步河畔賞湖景

“這個紫色的是石竹,稍矮一點紅色的是一串紅。”東湖公園西門入口處,工作人員正在種植一些景觀植物。工作人員捧起一些還未開放的花骨朵介紹說,過段時間花會開得更密,遠處銀白色的芙蓉菊還會繼續長高,風一吹,像波浪一樣,更好看。 如果不是成都市錦江區東湖街道城管綜合執法隊隊長張新東介紹,很難發現該處就是以前東湖公園的西門。在改造之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該處之前有一排一人高的鐵門。而現在除了地上幾個圓形的石墩,再沒有其他的阻攔物。 順著一條紅色的步道,圍著公園,沿河向二環路方向走,改造前照片裡及胸高的灌木叢圍牆不見了。步行大約五六分鐘後眼前一亮,陣陣清風拂過東湖,蕩起層層漣漪。“這裡是之前的西側門,原來有一扇鐵門。”張新東說,現在鐵門不在了,已經換成兩處及膝高的長方形景觀花叢。

門外約十米外就是錦江,站在河邊,順著西側門望向東湖,整個湖面盡收眼底。張新東表示,以前因為有灌木叢和鐵門,所以在公園外河邊散步、跑步是看不到東湖的。現在都換為了低矮的景觀植物,視野開闊,一眼就能看到東湖。“一邊是湖,一邊是河,在這條路跑步體驗感肯定很特別。”

拆除圍牆800米 成都第二大公園對外開放

東湖公園總佔地面積420畝,其中的天然湖面積為185畝,堪稱成都市內最大的湖泊。該公園也是繼浣花溪公園後,成都市第二大公園。擁有5大景區的東湖,西臨府河、南臨沙河,為市民揭開了一幅“湖天共一色”的奇妙景觀。 東湖公園的主題突出人與自然,踏進東湖的南大門,迎面而來的不僅僅是清新的空氣,還有道路兩邊的多彩植被,以及融合了21世紀建築技術與空間觀念的理想派建築。2019年以來,錦江區以“破除封閉,開放包容,優雅展示”為設計理念,對東湖公園進行了“兩拆一增”改造工程。 該工程對原有封閉式圍牆進行拆除,拆除圍牆共計800米,植綠面積350平方米,打造通透邊界,形成雙層景觀湖泊,點亮城市中軸線;同時對東湖公園臨江植物綠籬進行了拆除,增加了花徑,讓公園和市民更加親近,不入公園,也可以欣賞東湖美景。

今年1月初,作為成都市第二大公園的東湖公園拆牆透綠項目正式向散步、觀景的市民張開了懷抱。站在河濱路上往東湖公園一眼望去,綠油油的花草樹木,景色宜人。圍牆打開後,東湖公園與域上和美先鋒劇場成為新“錦官城”文創地標,突出“文化+公園”的品牌標籤,成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標杆項目。

內徑1.2米升級至2米以上

變寬敞的“地下河”讓水常清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東湖公園西門外的錦江正在打圍施工。據瞭解,該處正在進行的是一環路九眼橋至府城大道的截汙幹管升級改造工程。該工程施工單位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現場管理員副總工謝憶介紹說,整個工程全長7.5公里,沿錦江實施。 “以前的管道內徑有0.8米和1.2米的,這次升級改造後,其中4.3公里的內徑為2米,其他的為2.4米。”謝憶表示,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增加,生活汙水也隨之增加,作為收集運輸汙水的截汙幹管逐漸達到滿負荷。這次截汙幹管完成升級後,幹管的容量可以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確保汙水不會外溢,不會汙染附近的河道。其中二環路至府城大道段的工程預計在10月前可以完工;而整個工程預計會在今年年底完成。

水常清,景常美,離不開這條看不見的“地下河”。在東湖公園的風景背後,是不留痕跡的“兩拆一增”,也是看不見的“地下河”。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攝影記者 王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