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无中则无定,无定则无中”的“中定”如何解释?

太极道讲堂


【重磅释文】此文是太极拳不传之秘,此解释读完,你可能会认为你练的太极拳是被人骗了。

太极拳的“无中则无定,无定则无中”的“中定”说,是太极拳行拳的重要理论。练习太极拳的朋友,都知道太极拳要求做到“中定”,“中定”是太极拳练习者身体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什么样存在,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是不甚了了的。下面我来带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定”。

首先,我们从字面来解释,“中”是指中间或中心,“定”是指稳定或不动。那么,“中定”就可以解释为中心(线)稳定不动。从“无中则无定,无定则无中”这句话来理解,太极拳的“中定”就是:“没有中心的稳定不动,就不是(太极拳要求的)稳定不动,没有稳定不动的中心(线),就不是(太极拳要求的)中心(线)”。太极拳是运动的,而要求中心是稳定的,人体围绕这个中心(线)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太极拳的圆。例如:电动机的转动,是围绕电动机中心轴线转动的,而这个中心线是稳定不动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定”的例子。所以,太极拳的“中定”是人体的一条稳定不动的中心线,并且能保证身体的转动。这从太极拳的另一歌诀中能得到证实:“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这条中心线是“百会”到“尾闾”的中心连线吗?肯定不会,因为这两点连成的中线是不能保证人体中心稳定不动的情况下,围绕这个中心是能够转动的。

其次,知道了“百会”到“尾闾”的连线不是中(中心线),那么,太极拳这个中在哪里?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是“百会”到承重脚的“脚跟”,人有双脚,“百会”只能对一脚脚跟连直线,讲到这里你就会明白,太极拳是不能双脚承重的。但是找到这个中之后,身体还是不能保持稳定,这时,就该讲“百会”到“尾闾”是人体的中心(线),不是太极拳要求的中心(线),将人体的中心(线)移到“百会””和“脚跟”的中心线上,形成三点一线,这时人体就能稳定转动了,这就是太极拳的中了,也就是“上下一条线”,单脚承重。例如:电机的稳定转动除两个轴承在同一中心线上外,内部转子的中心线也要与两轴承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电机才能平稳转动。所以,太极拳有“求中、守中、用中”的要求,每一次的中心(线)移动(倒重心),失去的都是“中定”,在中心(线)移动过程中都要重新找到“中定”,这是“求中”;找到这个中(中心线)之后,要稳定住这个中(中心线),是“守中”;以围绕这个中(中心线)的旋转,是“用中”。

这篇“无中则无定,无定则无中”解读,可能会让诸多的大师和大师的门下不满,原因则是:大师们口中的“中定”是“百会”到“尾闾”,“重心”在两脚之间,并且可以来回摆动或移动,是错误的。所以,欢迎大师或大师门下有技术含量的、文明的来喷。

感谢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关注、点赞、转发、留言、探讨、评论、私信与我进行交流。


太极道讲堂


要知道中定,先要了解这个《中》是指那个部位;这个《定》是要起什么作用?《中》就是指人体站立时横线与竖线的中心十字交叉点

,这个中实际就是指整个腹部丹田部位,它是人体运动的司令部、中心枢纽。所谓《定》的意思就是起着《定海神针》、《锁定十字中心》的海涵之义!里面既要定得死,外面又要用得活;既吸得人来、又发得人出。定死在丹田,控人在腰胯。我这里要说的是与多人所讲的《松丹田》截然不同的东西,因《松丹田》只能落得个空空如也的结果,上不了台面,就象广告词所说的:肾宝,他好我也好!只能在特定场景下游戏玩玩而已。

了解了中很容易,要造出这个定就是一辈子的事了!这个定就是拿住丹田练内功,怎么练?把丹田区域看成一个大拳头,这个大拳头在拳势开合动作中要做展开和握固的动作,并配以:吸、提、吊、压、灌、抓、出等要领,目的是要强化丹田区域的腰腹核心力量,有了这丹田定海神砣为基出手才有本钱,至于中与定的处理,在藏己中和指彼中之间求之,反正是我一出手就全方位复盖,该有的全有了,让彼方如站在滑溜溜的水中圆球上,让他纵横皆不自在!


太极如流水


“中定”一词出自王宗岳《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

在河图后天八卦图中,定居中土之位,亦即由西南坤之阴土,与东北艮之阳土连线而成的太极弦,为八卦五行之纲纪,故曰中定。“土爰稼穑”,化生万物,故中定所在之腰隙为十三势的命意源头,意定则胜负定矣。

学太极拳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时,临敌未待交战,胜负就已经决定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兵法·形篇》),故能英雄所向无敌。学太极拳首先要心有中定,知道太极拳的高级境界是什么,在哪里,才能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心定则万事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