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麥的千層套路



莜麥的千層套路


ERDOS(鄂爾多斯)時裝說

上街買莜麵去

作者丨馮安定

上天總還是慈憫的。在特別寒瘠的地方,會有些特別豐厚 的糧食作物,溫飽這一方人。

莜麥的千層套路


莜麥就是這樣的作物。它只生長在苦地,喜寒涼,耐乾旱,抗鹽鹼。這正是晉西北的氣候土壤狀況。在煤炭沒有被大量開 採之前,這裡是極窮之地。人們吃飽便是奢侈。

莜麥的千層套路


幸虧有莜麥。

這作物的營養今天說來驚人,蛋白質含量高出天米100%、玉米75%、小麥麵粉66%、小米60%,8種氨基酸組成平衡,賴氨酸、脂肪、熱能、礦物質……也都高出許多。

千百年來當地人樸實地說:

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

這是說它耐飢。

這裡的人,對莜麥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愛惜又喜悅地種它收它。

多好的寶貝啊!在無霜期只有130多天的晉北,莜麥從開花到成熟只要40多天。熟時,子粒與外稃還自動分離,揚場容易。

這也正是它與燕麥的區別。燕麥作為西方人的早餐主食,近年也廣受國人青睞。它成熟時內外稃緊抱子粒,不易分離。

外人不知有莜麥。它是隻屬於這裡的寶貝。他們愛惜又喜悅地做它吃它。

莜麵特殊,須先淘洗,後炒熟,再磨面;

炒時火候要準,吃前開水和麵,做時必須蒸熟,稱為三熟。一熟不到就不對了。

莜麥的千層套路


過去,只有在年節與大事時,多數人家才能飽食莜麵。他們把莜麵做成許多種花樣。

在山上撿來光滑的石板,用胡麻油養得柔潤,在這樣的面板上,把和好的莜麵用大拇指一推,這是“貓耳朵”;

莜麥的千層套路


用手後掌推,推好了再繞著食指一甩一卷,成了刨花狀的 “窩窩”;

莜麥的千層套路


單手或雙手直接搓,搓成可長可短的“魚魚”;

莜麥的千層套路


莜麵包野菜,或包粉條地皮菜蒸成“餃餃”;

莜麥的千層套路


莜麥炒熟加糖或鹽,沸水衝,是莜麥茶;

莜麥的千層套路


最最簡單的,是半鍋開水裡直接下莜麵,用筷子不停地轉圈攪到稠,叫做 “攪拿糕”,澆上各種湯汁……

莜麥的千層套路


在沒有什麼蔬菜出產的晉北,青蘿蔔擦絲加鹽與辣椒麵兒及醋醃上一會兒,用來拌蒸莜麵窩窩,已是無上美味。

做莜麵,是考量一個媳婦子的重要指標。聽說——只是聽說——在更貧寒的地方,婆姨們搓莜麵,甚至可以沒有石板,在自己大腿內側最光滑處搓出莜麵魚魚或貓耳朵來。

晉西北人吃莜麵的最佳搭檔是山藥蛋。這裡出產的山藥蛋,用廣東話講,“很粉”,又沙又面。

將蒸熟的山藥蛋搗泥,與莜麵和在一起再蒸,是“莜麵山藥餅”;

莜麥的千層套路


用熟山藥蛋和莜麵拌成小塊粒,蔥油熗鍋炒成“苦壘”;

莜麥的千層套路


把生的山藥蛋磨成糊,和莜麵拌起來,成為一絲絲的“圪蛋子”;

莜麥的千層套路


用小米粥煮莜麵撥魚魚,有個名字“魚鑽沙”……

莜麥的千層套路


山西還有一種特別的香料,質樸極也美味極——

雁門關以北叫它齋齋苗兒(渾源叫它賊賊面兒),雁門關以南叫它齋麻花兒。

莜麥的千層套路


完全野生,曬乾,用一點點胡麻油熱鍋,撒一小撮兒下去,頓時濃香撲鼻,不再需要任何其它調料都能成就一鍋好飯菜。

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同作家曹乃謙曾深情描述它,並把它作為一篇小說的女主角的名字。

莜麥的千層套路


晉西北及與內蒙古交界處,是中國莜麥的最主要產區。要吃最地道的莜麵,要去山西西北偏北,整個大同周邊,愈往北愈地道,豐鎮、右玉······直到呼和浩特。

愈偏遠,莜麵食物摻雜白麵的成分愈少,色澤愈深,口感愈韌甚而粗糙,而莜麥味兒最 濃。那也是為許多外地人和現代人所不慣的味道。

飯店裡的拌莜麵是改良過的,加入一半以上的白麵甚至澱粉,幾近潔白,滑潤細膩。但是自小吃慣了莜麵的老人會說,這不算是莜麵。

即使外出工作多年,身居高位,他們也會時不時懷想一碗最沒油水的莜麵拿糕,或窩窩。

編輯:942668

圖片全部來自網絡 侵刪!

莜麥的千層套路


交由老家山西V平臺原創首發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賞”了~

投稿方式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