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脫貧“招數”找對頭,小康路上有奔頭

這些天,脫貧攻堅戰場好消息不斷:一季度,832個國家級貧困縣農村電商實現逆勢增長,網絡零售額達565.6億元,同比增長5.0%;截至目前,全國有947萬貧困群眾“挪窮窩”,相當於近5年每天有5000多人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山溝溝裡搬出來。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要清醒認識和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任務的艱鉅性,清醒認識把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紮紮實實把脫貧攻堅戰推向前進。

產業扶貧為推動穩定脫貧按下“快進鍵”。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目前,各地扶貧龍頭企業、工廠車間裡機器轟鳴。截至4月10日,全國已有28.1萬個扶貧項目開工,開工率達到了74.1%。在脫貧攻堅的最後堡壘“三區三州”,產業發展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每個縣區都形成了帶貧主導產業。52個未摘帽縣已發展主導產業122個,帶動300多萬貧困群眾,人均增收超過1700元。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把扶貧成果體現在貧困地區群眾實實在在的生活境況改善上。

新視野、新思路,鼓起脫貧致富“新錢袋”。目前,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疫情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疫情期間,全國上萬間蔬菜大棚、扶貧車間變成直播間,市長、縣長、鄉鎮長紛紛帶貨。如火如荼的“直播帶貨”背後,是貧困地區快速發展的火熱現實。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支撐,蔬菜、水果等一大批傳統產業“長”出新業態,在貧困地區拔節生長,成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錢袋”。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進城效率;推動互聯網企業與貧困縣對接,開展農產品線上線下展銷……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破解脫貧工作的問題難題。

脫貧只是開始,接下來還需要涵養持久的致富內生動力,建立起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陸續迎來1.8萬餘名入住群眾。77歲的貧困戶色七古博滿臉笑容地說:“這把年紀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新房,真享福啦!”貧困地區面貌深刻改變,但剩餘脫貧攻堅任務仍十分艱鉅。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激發苦幹實幹的奮鬥精神,挪窮窩、斬窮根,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承諾如金,戰鼓催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但是越到最後越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找對脫貧“招數”,小康之路需繃緊弦再加把勁。(高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