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在這個拼命奔跑都未必能贏的年代,“躺贏”已經成為家裡有礦的同義詞。

4月28日,在全國人民翹首期盼久違的5天小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吉利豪越正式完成全球首秀,這款以大空間為主要賣點的SUV,刷新了人們對SUV空間的理解。

你無需付出30萬,也許甚至都不需要20萬,就能獲得縱深2米2的超大空間,同級第一的69%得車率,2360L的儲物空間。吉利用一連串的數字,告訴用戶,豪越能讓你們從容“躺贏”。

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當然,豪越還沒上市,以上價格預判純屬筆者掐指一算。但豪越的價格肯定極具衝擊力,當人們習慣了100萬隻能買2居室,突然,這一次50萬就能買3套居室。這是一種怎樣的震撼?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綽綽有餘,不信我們可以賭兩包辣條。

為什麼敢下如此重注?近年來,吉利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全村的希望,源自於它的“躺贏”邏輯——先讓用戶“躺贏”,吉利才能“躺贏”。這看上去像極了猶太人心靈雞湯或者成功學書籍的封面海報。

“太陽底下無新事”,往往越多人明白的事情,很少人能幹好。

以用戶為中心造好車

對於剛剛履新吉利集團副總裁的馮擎峰來說,豪越發佈會是他首次正式公開為品牌發佈會展臺。在這場活動上,馮擎峰妙語連珠,將豪越的賣點包裝成一個又一個段子,逗得現場嘉賓哈哈大笑。能在這個時代跟嘉賓們談笑風生,馮擎峰的底氣首先來自於用戶。

2020年,不出意外,吉利將迎來第1000萬個用戶,這也是國內首家突破1000萬的民營汽車企業。從汗水,淚水和血水中走出來的吉利,正在展現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品牌韌性。

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吉利的用戶正在不斷擴圈,所有的體系組織力都在提升”馮擎峰簡單的兩句話,道出了吉利近年來突飛猛進發展背後的良性循環。

1-3月,在疫情+行業淡季+春節假期的三重壓力之下,吉利總銷量超過20萬臺,比銷量數字更健康的是,吉利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

依靠自己會說話的好產品,近年來,無論是吉利還是領克,都成為各自細分市場的代表。博越Pro,嘉際,繽越PRO,星越,領克家族等一系列跨時代產品的陸續上市,在產品品質上甩開了自主品牌,真正跨越到與合資品牌競爭的層面。

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以豪越為例,吉利的工程師在開發這款車的時候,既考慮瞭如何把身高1.9米的用戶舒適地塞進第三排,也考慮了城市用車越小越好的用戶需求。這才造就了這臺車長將近4.9米,轉彎半徑卻只有5.3米的“靈活的胖子”。

吉利的發展深刻地詮釋了,滿足用戶需求只是基本前提,必須要真正以用戶為中心研發生產製造好車。當產品上去了,品牌就上去了。

保持經銷商的戰鬥力

2020年,以線下為主要渠道的經銷商遇到了最大的挑戰,連吉利這樣的頭部也無法倖免,線上傳播成為了疫情籠罩下的應急措施。

走進任意一家吉利4S店內,每天幾乎都有銷售顧問拿著手機直播,可以圍繞一輛車講一個小時,雲端觀眾要看車內什麼地方都可以,甚至要拿皮尺量一量尺寸也可以。“汽車作為大宗商品,線上直播的轉化效果需要完善,但這種方式值得嘗試,吉利還是系統性的推進線上銷售的模式。”馮擎峰表示。

年前回到銷售體系後,馮擎峰第一時間調研一線市場。他發現,很多跟了十多年的經銷商老哥們,至今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這背後離不開吉利對經銷商的良苦用心。

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從2017年開始,吉利就開始對經銷商端開展大量幫扶工作。包括幫經銷商進行市場規劃,研究戰略佈局,找到市場機會,提振經銷商信心。為了消除經銷商對未來的擔憂,早在2月經銷商還未復工的時候,吉利就派出戰區人員到4S店,駐點指導。廠家與經銷商一起奮鬥,為一線經銷商的加油打氣,有困難一起扛。

4月的銷量即將出爐,馮擎峰自信地表示“4月吉利銷量會有大幅環比增長。”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各地方也積極相應,添磚加瓦。政策風向轉好,渠道發展健康,吉利快速回血的行情已經在路上。

胸懷天下,永不滿足

“經常去走訪市場,看到中國品牌整體向上,這是很好的信號,說明中國自主品牌研發的能力都提升了,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講,這種狀態非常良好。我們喜歡強大的競爭對手,競爭越激烈,大家進步越快。即使戰敗,我們還可以再來,繼續升級我們的產品。我堅信,我們中國自主品牌的積極向上的力量,會帶動整個中國自主品牌的整體崛起。”

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採訪中,馮擎峰的這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如同中國始終保持開放的大國胸懷,吉利也從來沒有侷限在方寸之間閉門造車。強大的對手是最好的鞭策,廣闊的市場是最大的動力。

中國市場是汪洋大海。中國地域很廣,南北方需求不一樣,決定了汽車市場的多樣化。但多樣化的市場,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品牌來滿足嗎?還是需要少而精的品牌,推出多款產品來滿足?是這麼多的品牌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還是品牌不需要這麼多,但是產品滿足各個細分市場。馮擎峰的靈魂三連問,值得所有汽車從業者深入思考。

當然,用戶也在不斷變化中,誰能在複雜千變的海浪中找準規律,誰就能能弄潮。疫情無疑加速了汽車行業的洗牌,只有競爭力更強、體魄更強的企業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在行業對今年紛紛保持觀望的狀態下,吉利繼續保持進攻的態勢。目前,吉利已經提出保持141萬銷量目標不變。如何在剩下的8個月完成110萬輛左右銷量,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轉危為機

危難時候,方顯英雄本色。

當全球汽車工業停擺,外需大幅減少。吉利仍然在強調,要繼續堅持走出國門。依託吉利集團的大戰略,白俄羅斯工廠已經成為吉利進軍歐洲的橋頭堡。東南亞寶騰的落子,則將幫助吉利不斷擴大在東南亞市場的優勢。不斷加大海外拓展,毫無疑問會讓吉利更加穩定。

吉利的“躺贏”邏輯 ︱侃車·洞見

當市場變為存量競爭,吉利卻在不斷推陳出新,攻城略地。依託吉利集團的協同效應,掌握了架構化造車的能力的吉利,可以對不同用戶需求及時調整,快速反饋。在吉利和沃爾沃源源不斷的技術輸出下。吉利ICON,幾何C等新產品陸續推出。各個子品牌和產品體系之間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對於不同用戶的圈層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吉利與更多用戶的鏈接越來越緊密。

一句話,豪越的空間有多大,吉利的胸懷就有多大。對於做企業,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躺贏”,吉利用豪越把“躺贏”的福利留給用戶。

這或許就是對“躺贏”邏輯最好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