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最近在看理查德保羅的《批判性思維工具》,作者探討了我們人的非理性思維,以及我們潛意識中的自我中心和社會中心傾向,這些都是阻礙我們做出理性判斷的思維缺陷。針對我們人類的這種思維傾向,作者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學習運用批判性思維。

- 1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對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的藝術,該藝術能夠優化我們的思維。

涉及到思維、藝術這一類的詞彙,我們可能會覺得很抽象和感性,但批判性思維是具體的理性的,書中作者就為我們解析了思維的構成元素以及評判它的標準。所以,在這裡我為大家找到了更直接的解讀: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我們思考過程的再思考。

我們為什麼要對思考過程進行再思考呢?

那是因為人在思考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漏洞和不合理性。我們要處理的思考有兩種:

  • 別人的意見(是他們思考的結果);
  • 我們自己思考出來的意見和結論(對於別人的意見進行再思考)。


因為很可能別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動機裹脅在其中,所以我們要警惕在別人意見的背後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動機。

而對自己的再思考,雖然我們沒有了利益、動機方面的驅動,但是仍然存在著思考的漏洞,這樣的漏洞不僅別人存在,自己也存在,只是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以為自己做出的才是正確的決定,但其實可能有非常大的風險。

關於這一點夢溪老師此前在《思考快與慢》當中專門講了大腦思考中不靠譜的環節,大腦更傾向於利用直覺系統來輕鬆簡單地思考問題,而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常常會給我們的決策帶來很大的風險。


- 2 -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批判性思維?


生活中是不是有這樣的場景,針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專家可能持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見。比如說,有的專家認為,經過這個事件之後,房價一定會大漲,而有的專家認為房價一定會大跌。有人認為中醫非常有用,而有人認為它就是騙人的,毫無科學根據。

我們可以看到,對同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往往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它不像1+1=2這樣可以成為一個通用標準,現實世界中有很多問題是很難去分辨是非對錯的。那我們究竟應該相信誰,又該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呢?這就是批判性思維要教給我們的內容。

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中有這樣一句話:心靈自有所歸屬,天堂或地獄只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大抵就是指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回想了下,學習的方式大概是這樣的:仔細閱讀書本的每一句話,努力記住更多的信息,接著用下劃線標出關鍵詞、關鍵金句,並用筆記本記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觀點和方法,然後還要反覆檢查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確定我們沒有漏掉任何重要的事情。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記住並且理解作者的意思,學會作者教我們的方法。

這是不是我們大多數好學生在做的事情呢?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質疑過這種學習方法。在這種學習方法的指導下我們努力去記住了作者的方法、觀點和推理,對其內容照單全收,卻缺失了重要的一項練習,那就是批判性的練習,去學會質疑、批判,進而搭建自己的獨立思想體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國王或是總統,擁有各種各樣的專家、顧問,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知識可以提供給你資訊和信息,你確實不需要花時間去閱讀圖書和做筆記,但是是不是這樣就不會遇到問題呢?

答案顯然不是,當政的國家元首們依然會面臨各種決策難題。即使你是總統,有無數的智囊專家給你提意見,你仍然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中,究竟該如何選擇。如果面對別人觀點和論證的過程,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縱然你是總統,你也沒有辦法去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作為普通人,沒有那麼多專家顧問來為我們服務的時候,要做出這些決定,可能就更加困難。因此,想要改變這一窘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習和掌握批判性思維。


- 3 -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講解具體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人的心理結構和大腦的三個基本功能,這是深入理解包括批判性思維在內的所有思維的必備知識。

心理學經過嚴密的分析表明,人的心理在功能區分上是有結構的,分別為: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認知通常與思考活動相關,但是思考不僅僅是認知的參與,還有情緒和意志的參與。大腦的三個功能分別是:思維、感受、需求。我們用一張圖來看看,心理結構和人腦的三個功能: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需要說明的是,大腦的功能和心理結構不完全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思維總是同時伴有情緒和夾雜需求。我們再用一張圖來詳細說明大腦的三個功能: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通過兩張圖,你可以清楚的明白大腦的功能和心理結構之間的關係。需求對應的是心理結構的意志,感受對應的是心理結構的情緒層面,思維更多的是對應認知層面,但不僅僅是認知,可以說思維主要是認知活動,但是常常夾雜感受和需求。在生活中,一個人表達的觀點,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喜歡、不喜歡,贊同和反對。足以表明思維中情緒活動的伴隨關係。

在學習籃球、游泳或者其他任何運動的過程中,最初的起點都是瞭解這項運動的基本要素組成。批判性思維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首先需要掌握思維的基本結構。也許有人會說思維也有結構嗎?是的,思維和人的心理結構與大腦的三個功能一樣是有結構的。明白思維的結構有助於我們分析自己的思維方式,人類的思維結構都是一樣的,但是在每個環節上,人的思維強弱是不同的。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這張圖表明的就是人類的思維結構,由8個思維元素構成。這是人類的共同思維結構,共同的含義是,不論講什麼語言、哪國人、有什麼樣的宗教信仰,思維的基本元素都是一樣的。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目的的產生來源於人的心理結構的意志(需求需要慾望是它的同義詞),信息你可以理解為到目前為止人類的知識體系、個人的經驗、數據、圖表、和事實(即事物本來的樣子),問題就不用說了,每個人要達到目的,都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

有了思維的這8個結構,我們就可以把思維提升到意識層面來分析了。為什麼叫提升到意識層面分析呢?因為,我們的思維很多時候是在潛意識進行的,而且常常是有缺陷的,提升到意識層面我們才能改善它。

怎麼改善我們的思維方式呢?

有一個通用的改善思維結構的工具——理性標準。意思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評價標準來評估思維能力的強弱和思維方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8個思維元素)中的缺陷。

共同的標準就是人類普遍通用的理性標準,可以用來衡量和評估思維各個環節(元素)的符合標準的程度。其中有9條比較重要的,我們主要是用這9條標準來評估自己的思維元素,因為我們都知道只有評估才能帶來進步。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思維評估標準是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工具。先來解釋一下,這9條標準都是什麼意思。

清晰性:可以被理解的,能領會含義的。比如你說的話,別人能明白。

準確性:沒有錯誤或者歪曲的,是真實的。

相關性:跟當前的主題相關,不跑題。開會的時候很多人愛跑題,生活中的聊天也一樣。就是很多人缺乏相關性的概念,表明了思維的缺陷,非常明顯。

精確性:必要的細節上非常清楚。比如我們常說,有很多,不少,許多,很長,很多到底是多少,你可以這樣解釋很多,人群中超過30%;很長可以解釋為4米長,這就是精確。生活中很多時候不需要那麼精確,但是很多時候應該精確。精確性不足是思維上的缺陷。

邏輯性:特別指的是一致性,前後沒有矛盾,組合到一起沒有矛盾。前後有關聯遞進。話語之間沒有很大的跳躍。

重要性:是重要的,而不是瑣碎的。比如,目標一定要是重要的,問題也一定是重要的。

公正性:就是不自私、不片面,比如你能考慮到相反的觀點,或者不忽視那些不支持自己言論的信息,不故意忽略有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信息。

深度:比如說你考慮問題,經常能考慮問題的前提和假設,在往前多思考幾步,就是這個意思。學術化的解釋就是包含複雜性和多方面關係的。

廣度:包含多個觀點,意思就是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觀察。換位思考是它同義詞。實際上這是個重要的思考工具。生活中工作中你如果能經常使用換位思考的話,你會越來越受歡迎的。

理性的幾條標準我們講解完了,但實際上還有些次要的標準,也順便提一下,大家可以作為工具參考。其他標準,如現實性(比如目標的現實性)、靈活性(轉換思考方式)等。有了以上的幾個工具,我們就可以展開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分析了。

比如我們可以用理性標準的9個工具中的清晰性,來分別展開對自己思維的結構的分析。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進行自我思維檢驗,關於目的(目標),我的目標清晰嗎?我到底要表達什麼?我說的清晰嗎?不要這樣問別人,你聽懂了嗎?你懂我的意思嗎?而要說,我說清楚了嗎?我的表達清楚嗎?把清晰性的攬到自己身上,你要問別人聽懂了嗎就是把責任歸因於他人,聽的人是不舒服的。

你也可以把清晰性工具用到問題上,比如,我能清楚的陳述當前我面臨的問題嗎?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主要的問題是什麼,我能清楚的陳述出來嗎?或者我自己清楚嗎?清楚自己面臨的問題嗎?同時可以把重要性也應用到問題上,我所陳述的那些問題,到底哪個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對重要的問題給予特別關注,思考的方向一定是重要問題,而不是瑣事。

我們還可以把用清晰性來分析概念,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國從09年重陽節開始,正式的進入老齡化社會了,到目前為止,中國60歲的老年人人口已經超過了2億,未來2020年達到2.5億,2025年將達到3億,峰值將會在2050年出現,屆時60歲以上人口達到4億。那麼這裡面有一個概念: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社會的含義: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在一個地區內,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人口比例的10%,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占人群比例的7%以上,這個地區就是老齡化社會。中國已經是超老齡化社會了,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已經達到14.7%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很多人概念滿天飛,其實他們並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優秀的思考者的共同特徵是他們明白他們使用的概念的確切的內涵和外延。

這裡簡單對內涵和外延做一個解釋。比如,我們人類這個概念,內涵是"有理性的動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類;內涵是指一個概念特有屬性的總和。通常可以理解為詞典裡的定義,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能概括的範圍。比如金融的內涵是資金的融通,外延是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等。概念不明確是思維的一個重大缺陷。經常說讓人聽不懂的話,你就可以把他視為他自己也沒有想清楚,他自己也不明白。你如果明白一件事,就一定可以說的非常的清楚明白。

我們還可以把廣度引申一下,在面對一個觀點或者問題時,我們除了自己的思考以外,也一定參考一下或者思考一下其他人的觀點,特別是不同的觀點,你認真考慮了不同觀點之後,才能說你的思考具有廣度。廣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思維工具。

針對這樣的分析我也做了一些總結,我彙總了書中內容也做了一張圖表,大家可以對照這些評估問題檢視下自己或他人的思維中存在的問題。


《批判性思維工具》讀後感

當自己有目標或者準備制定目標時,用這個表格來自檢,後面的問題就是自檢清單。經常的這樣練習,慢慢的你的思維的質量就會逐漸提高和改善。批判的方向不僅可以指向自己,也可以指向他人,把這些工具用來管理你的思考,管理他人的思考。

應用到工作中,比如你可以要求你的下屬清楚的陳述他的問題和目標,要求他說的是重要的問題,使用重要性這個工具。但是,我們的第一使用方向一定是針對自己的,如果不是首先用來詭辯或者為難他人的工具,你自己的思維清楚,就不會受到欺騙,他人很少用詭辯矇騙你。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