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從除夕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升級,微博熱搜立馬全部變成武漢新冠病毒肺炎相關話題。在隨後的二十多天裡,網上信息鋪天蓋地。因為對這種突如其來又極其兇險的病毒缺乏瞭解,一時之間公眾號、微博以及其他大型網站充滿了疫情信息。 這些信息裡既有官方信息,也夾雜著一些小道消息、謠言,他們以文字、截圖甚至是文章的形式,通過各種微信群傳來傳去。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在未知的疫情面前,非理性恐慌促使很多人對接收到的信息不加分辨,就快速將信息傳給其他人,這些信息傳遞的背後,又加劇了心理恐慌,進而表現為行動上的盲從。比如:

  • 1月31日,有媒體報道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條新聞發佈於半夜,但一大早全國的雙黃連已經被搶購一空,很多市民深夜排隊去藥店搶購。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 2月4日,李蘭娟團隊宣佈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初步發現:阿比多爾和達蘆那韋對病毒的抑制效率高於很多其他藥物。但第二天就有媒體發文《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這篇文章閱讀量很快衝破10萬+,而且有上百人次讚賞。實際上,李蘭娟兒子的公司和這兩種藥物沒有任何關聯。

這兩條謠言,都有數量龐大的人堅信不疑。他們連夜搶購雙黃連,他們瘋狂給造謠文章點贊,和17年前“非典”時極其相似。多年過去了,總是有前仆後繼的人,在突發事件面前,陷入非理性恐慌,加入瘋狂搶購隊伍。

為何一代又一代人,對謠言不加分辨、深信不疑?其實這些表象背後,是很多人普遍存在一種共同的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海綿式思維就是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吸收,被動接收信息而不加思考,他們沒有對信息加以判別思考的習慣。而我們想要往後的任何公共事件中,避免出現這種盲目搶購、傳謠的情況,就要訓練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下一代具備淘金式思維。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什麼是淘金式思維?

淘金式思維是與海綿式思維相反的思維風格。很多學者研究過人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兩種。美國學者尼爾·布朗(NeilBrowne)和斯圖爾特·基利(Stuart M. Keeley)在《學會提問》一書中,對兩種思維方式進行了介紹。

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成千上萬的信息,海綿式思維就是像海綿一樣儘可能多地吸收所有知識,並且保證滴水不漏。這種思維方式強調的是單純地獲取信息,重點在於記憶和理解內容,是一種被動的思維方式。

我們的課堂教育長期注重灌輸知識,很大程度上培養的就是孩子的海綿式思維,而我們廣大網民輕易相信謠言,多次被謠言左右,也是海綿式思維主導行為而致。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要想在對話的過程中披沙揀金,就需要不斷地提問並思考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淘金式思維。淘金式思維強調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要仔細琢磨,提出自己的質疑,然後對接收的信息和觀點做出取捨和判別

仍然以上面兩則新聞為例,權威專家說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阿比多爾和達蘆那韋對病毒的抑制效率高於很多其他藥物,我們的海綿式思維吸收了這些知識。但當網上傳播雙黃連口服液可以預防或救治新冠肺炎、李蘭娟兒子公司賣阿比多爾和達蘆那韋的時候,我們再次以海綿式思維吸收了這些信息,所以就輕信了謠言。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淘金式思維讓我們得出更嚴密的結論

如果我們擁有淘金式思維,對待上面兩則新聞的態度會完全不一樣。淘金式思維,在《學會提問》一書中,也被認為是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方式。我們接收到謠言的時候,如果啟用淘金式思維,就會提出質疑:

作者為什麼要提出這種觀點?

他的主張是否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撐?

他的推導邏輯合理嗎?

作者希望在哪方面影響我們的思考?

這個質疑過程是一場隔空互動,作者(觀點提出者)並不在場,你卻要質疑他,與他辯駁,直到得出你自己的結論。我們必須自己掌握主動權,來選擇吸收什麼,忽略什麼,從而決定自己該採取什麼行動。

說雙黃連可以治療或預防新冠病毒的人,有可能是為了達到營銷目的,或者為了影響股票,但是他們的觀點完全經不起邏輯推敲。雙黃連口服液對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對於體內沒有病毒的人而言,談何抑制?搶購了雙黃連有什麼用?而且一種藥物對某種病有沒有效果,是要經過嚴格的臨床實驗流程的,你去買雙黃連,是打算自己當小白鼠嗎?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而攻擊李蘭娟院士的謠言就更加“不堪一擊”了,李蘭娟院士兒子名下有什麼公司、生產什麼產品,網上一查便知,只要啟動淘金式思維,質疑消息的真實性,再查找相關證據,謠言就不攻自破了。那些瘋狂轉發啊謠言、讚賞謠言的人,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擁有淘金式思維的人,能對接收到的各種觀點,用理性的邏輯來進行評價,再根據評價結果來決定自己該要相信什麼,以及接下來採取哪些行動。他們得出的結論更加嚴謹、經得起推敲,採取的行動自然也就更加理性。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融合海綿式和淘金式思維風格,培養批判性思考者

如何才能訓練一個人的淘金式思維,讓他在今後的人生中,對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能夠理性思考和判斷呢?尤其是對於孩子,在他們未來的競爭中,批判性思考極其重要,只懂得像海綿一樣大量的被動接收信息,對知識牢記熟背,並不利於他們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幫助孩子訓練思維?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最恰當的方法,就是融合海綿式和淘金式思維風格,發展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將他們培養成批判性思考者。我們不要因為淘金式思維更加高級而大加追捧,對海綿式思維棄之不用,正如《學問提問》書中所說的:

海綿式思維強調知識獲取的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極與它展開互動。因此,這兩種思維方式其實可以互補。要想淘出智慧的金子,首先你的淘金盤裡得有點東西供你掂量才行。此外,要評價各種論點,我們必須得掌握足夠的知識,也就是說,得有一些讓人信得過的見解才行。

在孩子們日常所接受的教育中,海綿式思維應用很多,淘金式思維相對不足。所以,我們要以海綿式思維為基礎,訓練淘金式思維,將二者融合互補。建議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運用海綿式思維獲取豐富的基礎知識。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海綿式思維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相對於淘金式思維來說屬於比較低級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 海綿式思維的優勢體現得很明顯:孩子們通過大量的注意和記憶,吸收了很多的外部信息,快速而系統地掌握了足夠多的基礎知識。

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學習大量的基礎知識,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或頂尖學者,都曾經大量閱讀相關圖書,吸收了足夠的知識,才有了進一步發展批判性思維的基礎。海綿式思維獲取的豐富知識,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起點。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2.運用淘金式思維延伸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但是海綿式思維的致命缺陷,就是吸收了大量知識以後,對哪些知識(信息)可以相信、哪些應該摒棄提供不了任何判斷方法,讀到了什麼,就會相信什麼。因此,那些讀到了謠言的人就相信了謠言。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 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淘金式思維的優勢就是它要求人進行理性思考,並且在這基礎上儘可能多地提出批判性問題,並且對此進行多角度評價,這樣就拓寬了思維的廣度,延伸了思維的深度。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且肯定他們所提問題的價值,不要僅僅讓他們滿足於聽懂了、背熟了、考得好。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人對批判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批判”等於“否定”。事實上,我們所指的批判,是一種審慎的判斷,它試圖否定,然後進行多角度審視、分析、推理、檢驗,最終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個判斷可能是否定作者的觀點,也可能是肯定作者的觀點,還可能是得出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3.融合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反覆練習
運用海綿式思維可以獲取全面系統的基礎知識,運用淘金式思維可以延伸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兩種思維各有優勢和劣勢,我們要將孩子培養成批判性思考者,需要融合兩種思維風格。

但在我們的孩子們身上,海綿式思維已經被運用得相當普遍,而淘金式思維則非常缺乏,所以需要額外注意淘金式思維的反覆訓練,但又要恰當地結合兩者,不能偏廢了其中一種。

疫情之下如何教孩子辨別謠言?訓練淘金式思維,成為批判性思考者

當我們讀到這裡,再回過頭來看我們最近的流傳的謠言,你是不是發現,當你依賴海綿式思維接受謠言,甚至參與搶購雙黃連,是不是不知不覺被別人的觀點所奴役了?當下次看到任何信息,請記得提出問題,發出質疑,審視論據,這不僅是一個思維過程,更是一種自我省察和覺醒。無論你能做到什麼程度,都請好好引導孩子儘早學會。

-end-

看完記得關注@爸媽晚讀 ,讓我陪你一起學習家庭教育,做有智慧、有遠見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