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大事的两条重要秘诀

干大事的两条重要秘诀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

上文说到,孔老师对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本事进行了赞叹,予以很高的肯定。

这时子路就发言了。

从这个情景中可以看出,孔老师讲学时,不是一对一的灌输,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式的讲座。

而是与弟子们一起,很自由平等的进行深入地探讨。

老师讲完后,弟子们是可以发言的。

而且,弟子们甚至可以提出尖锐性的个人意见。

为人耿直的子路就是其中喜欢提意见人之一。

见了老师表扬颜渊,他就说:

“子行三军则谁与?”

这话问得,似乎是离开了刚才的讲学主题。

其实表明了子路自己的人才观: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些我是做不到,但这些有什么重要的呢?要说这世界上最牛的事情,我认为是带兵打仗,这个时候你带谁去?

里面没有说出口的话是,靠颜渊这样的书生行吗?

这也间接地表明,我子路对“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不怎么认同的。

这个子路,实在是非常可爱,他其实帮着我们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2

孔老师的回答很有意思。

既没说带谁去,也没说不带谁去。

这是回答问题的一个技巧:不要在事上纠结,不要说得太具体,不要把话说死了。

列位想想,要是说到具体的人,要带这个人、不带那个人,是不是就没有余地了?

教学的目的是要引导大家向善向好,积极提升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一定要劝导先进奋发有为,鞭策后进奋勇直追。

把话说得很死,直接而简单地判定优劣,容易把人的上进心给弄没了。

可是,如果只讲道理不落实到具体事,也是不行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容易空对空,这些道理落实不了,听的人也不喜欢,这个教学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事与理的度,从事中见到理,从理中又要把事结合起来,实现理事圆融、启人深思、学有所获。

虽然是讲理,孔老师讲的也是生动形象,与人不同。

3

子路喜欢打仗,孔老师即示以领军之道。

在子路看来,带兵之道首在勇敢。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讲的就是子路认同的道理。

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

也就是说,对于行三军而言,没有勇敢的确是不行,但完全靠这种不怕死的勇敢是有问题的,是要吃大亏的,甚至有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为什么说不行呢?

孔老师引用了一句成语:

“暴虎冯河”,这是诗经的一句经文:“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其中冯音凭。

意思是:徒手上山去打老虎,徒步下河去就要渡河。

这个人是够勇敢的了。

然后,孔老师接着说,

“死而无悔者”。

干了这样“勇敢”的事,死了他还不后悔,他还觉得自己很勇敢、了不起。

“吾不与也”。

我才不和他一起白白地去送死呢。

这个话,认真体会,就好象是敲着黑板对着子路讲:

不要把勇敢简单地当成不怕死,甚至是把白白地送死当成勇敢。

孔老师没有讲出口的一句话是:这种作法不是勇敢,而是愚蠢。

这层意思只有靠弟子及读者去悟了。

4

孔老师到底支持什么人呢?

或者说,孔老师对这个勇者是一个什么样态度看法呢?他到底认同什么?

“必也”,这两个字就是一句话,紧承上文而来,又引出下文。可以翻译为:一定要选择的话,那必须是……。

孔老师讲了勇者两个条件:

其一是临事而惧

事情来了,最好的状态不是自信满满。

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搞错了。

在困难面前,在大事面前,在任务面前,我们总是强调要有信心,要自信。这话都讲早了,没搞好就是盲目自信,有反作用的,甚至会把事情办砸。

现实中,所谓的“四拍”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叹惜,拍屁股走人,不都是这么来的吗?

正确的接受任务心态一定是,临事而惧,心里很着急,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严重性,认识到完成任务的艰难。

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以赴,精心思考,小心求证。

这才是真正的成事之基。

其二是好谋而成。

这里的关键是“好”字。不是一般的想想办法、听听主意,一定要“好”,做到愿听、多听、乐听,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世间事,虽有千万种;行于三军,虽然十分难。但解决之道,却在这八个字之中。

简言之,惧则不轻敌,谋则操胜算。

想想,真的把这两条全部做到了,什么事干不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