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导语:哲学家赫尔德曾这样评价明朝:"这个帝国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样

"。

为何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伟大王朝,在西方人的眼里,成为了一具用丝绸包裹起来的木乃伊?明朝作为一大鼎盛王朝,其继承了汉、唐、宋的光辉,在西方人眼里却被视为"冬眠"。在同时期,西方正处于思想启蒙的蛮荒状态中,明朝的所作所为,在世界皆可称极,为何得不到西方学者对大明王朝的认同。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故宫

审视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不仅仅要看一个国家建立了怎样的伟大功绩,还要追根溯源,去审视这个国家的运行制度。一个庞大的国家政治机器,离不开一个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在高效的体制中,才能看到国家的未来。

西方学者在考察明朝的历史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权专制统治。在西方人的视角中,察觉到了大明王朝的僵硬与腐朽。因为在审视明朝的历史过程中,不只有赫尔德一人这样认为。

一、皇权的至高无上

谈到明朝的专制统治,首当其冲的便是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行使一个国家的全部权利,任何事务都要交由皇帝定夺。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可以有效制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并稳定国家的和平局面。可是这种专制集权,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故宫

皇帝个人的权威,会使社会的发展得不到认可,个人的思想与价值也得不到解放。社会运行僵化,人性陷入僵化,最后导致国家陷入僵化。在明朝历史的发展路线中,最后的腐朽与破败,证明了这种合适的历史推理。

1、使社会运行僵化

哲学家黑格尔说:"他们围绕着一个中心,围绕着那位元首,他以大家长的资格——不是罗马帝国宪法中的君主——居于至尊的地位"。在明朝历史,数不尽的党争以及朝廷上的利益纠纷,都与皇帝脱离不了干系。言官的直言劝谏、宦官的弄政干权、权臣的利益争夺,都以皇帝为主要目标。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黑格尔像

在这种由上及下的权威领导中,上行下效,皇权成为了许多人一生的准则。在这种畸形的皇权之中,社会的发展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皇帝的首肯,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功。所以在明朝历史中,社会的发展陷入了皇权的陷阱之中,任何权利都要服务于皇权,而社会的发展,由此处于一种无效运行的僵化之中。

2、人性得不到解放

哲学家与经济学家穆勒说到:"压毁人的个性,使个人消失在人群之中,这种社会就是专制,在那里人类生活会变成一池死水,首创性极度缺乏"。纵观明朝整个历史,专制统治下的"一池死水",体现在个人性格的封闭中。官员、百姓,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但缺乏一种创造价值的创新性思维。

在明初,明朝研制的火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到了明朝末期,西班牙的红夷大炮却成为了明朝军队的主要火器。在这种差异之中,明军所做的,只有仿制,而不是去学习与创新。除了武器,在文集的编写中,文人也陷入了一种求名的固式套路中,强用诗、文加以编篡,最终成为了一本废纸。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明朝宫廷

人性的光辉,在于创新之中。因为一款伟大的创新产品,足以使这个世界为之一震。"人心的这种低下状态又导致平凡的统治,平庸、落后的民族便将出现"为何明朝会灭亡,因为在固有的平庸统治下,人性的光辉消失,历史向前的力量便会使这种阻力灭亡。

二、奴役化的管理

在西方人的影视剧中,往往会看到下跪的场面,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认知。下跪,代表着臣服,皇权的专制统治,就是要让百姓对皇帝进行绝对的臣服。只有在这种臣服之中,皇帝的权威与统治,才能获得应有的保障。

殊不知,在这种下跪臣服的行为中,代表着文化的脆弱性。百姓不在拥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皇权的奴隶。重农抑商,将百姓视为耕作生产的奴隶,将官员视为服务于自己的奴隶。在这种管理之中,一个国家的生机,也将逐渐消逝。

1、官员成为皇权的附庸品

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因为如果奴役的统治不是极端的话,便要迅速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这和地理的性质是不相容的"。明朝的地理位置,处于一个绝佳的环境之中。其东、南面靠海,西面靠山,北面有长城阻挡游牧民族的铁骑。在这种和平的局面之中,皇权的极端,不可避免的造成奴役。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明朝官员

如何有效管理国家的运行,使国家的发展,在皇帝一人的掌握之中,官员成为了皇权的工具。皇帝想要修炼道教,官员纷纷呈递方术物品,供皇帝把玩;皇帝想要出征显威,30万人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皇帝贪淫成性,官员也附庸与共……一个人的意志,使那些本应该拥有自己思考的官员,成为了皇权的附庸品。

2、个人价值的稀释

黑格尔还讲到:"东方观念的光荣在于'唯一的个人'一个实体,一切皆属于它,以致任何其他个人都没有单独的存在,并且在他的主观的自由里照不见他自己"。当人们把价值都寄托于皇帝一人身上时,这个国家就开始生病了。因为一切礼仪道德,在皇帝的个人领域中,将成为空谈。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顾炎武石像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是一位救国的赤子。在明朝灭亡之后,往来于南明政权之间。在当时的思想中,顾炎武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朱氏皇族重登皇位。可是现实的考验中,这种想法无疑成为了妄想。在时间与现实的冲刷中,顾炎武将只能将这种短视、封闭的痛苦进行抛弃,去寻找适合与百姓真正利益的道义。在中国近代史的巨变中,顾炎武的《日知录》成为了救国思想的启蒙。

三、文化的沉沦

这种专制的统治中,对生活中的事物都进行了皇权的限制。在这种限制中,很少有人可以看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即使有,世人都将其称为"怪类"。可是再反观明朝的文化名人,正是他们思想上与文化上的创新与突破,成为了他们著名的原因。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明代文人

为了确保皇权对于官员的思想统治,在先进的科举制度中,"文字狱"成为了束缚士人思想的精神枷锁。在这种枷锁之中,官员成为奴隶,他们所思考的,便是如何服务好皇帝。在这种影响下,世人对于皇帝的忠诚,使世人失去了精神的自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都要注意言行不能打扰到皇权。

1、自由精神的缺失

文化的发展与创作,离不开创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汉赋、唐诗、宋词,就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路线,也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虽然在明朝历史中,"四大名著"的三部作品都出现于明朝,但是其作者却并不引人注目。

相反,那些忠于皇权的官员,连自由精神都不敢有。他们只是皇帝执政的工具,是皇帝随手拿捏的玩偶。那些将垂名青史,彪炳史册的希望寄托于皇帝的言官,最终都淹没于历史之中。在皇帝眼里,言官成为了善于乱叫的狗犬。

在西方人眼里,政治自由,意味着未来。

2、极权的负面影响

比万博士在思考欧洲与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认为我们的危险并不是无政府状态,而是独裁,丧失了精神上的自由,一种极权主义的国家,或者是一种全世界统一的极权主义的国家"。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比万像

皇权专制,还意味着独裁与极权。极权主义,是以牺牲自由精神为代价的。在历史的进程中,精神的自由往往可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极权的统治与和平之中,对文化事业又是具有毁灭性的。因为明朝的灭亡,与文化的腐朽有很大关联。

四、历史的预期与总结

穆勒曾预测到,"他们却已变成静止的了,他们几千年来原封未动;而他们如果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要依靠外国人"。在明末战争中,西方的火器成为了明军战斗的神器。随之建立的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制度,有着与明朝相似的结尾。在近代史的革命运动中,外国的理论思想,成为了中国得以觉醒的工具。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约翰·穆勒像

一个伟大的王朝,由伟大的人物加以开创,却在历史的选择中,失去了创新的勇气。一个国家体制的古老固守,导致人民、文化、科技等,陷入了一池死水之中。在中国古老的视角中,无法预知其有腐朽的结尾,却在西方智者的眼光中,一眼看到了落幕。

结语:以一个传统的中式思维,去思考大明王朝的灭亡,难免会有细节上的缺漏。在阅读西方学者的历史文章与哲学思考中,可以理性的看到大明王朝的根本问题,专制、极权与自由精神的缺失。

西方人眼中的明朝专制:用丝绸所包裹起来的木乃伊

明朝皇帝

是的,中国历代王朝在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僵化了,成为了一个裹着丝绸的木乃伊。在皇权专制的统治中,国家失去了创新的思考,失去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西方学者的眼光中,我们才能获得更全面的历史经验反思。

参考文献:

《历史研究》

《明史》

《帝国的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