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莊子《秋水》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手法、主旨、文風異同

淺析莊子《秋水》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手法、主旨、文風異同

文|楊培川

(原創文章,作者已和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簽約)

莊子《秋水》中節選的海若與河伯的對話,和胡適的容忍與自由,主旨皆闡明瞭“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哲理。

一、從論證方法上看,二者是有區別的

莊子用“稊米之在大倉”、“毫末之在馬體”來闡發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哲理,這種論證方法是類比法

淺析莊子《秋水》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手法、主旨、文風異同


所謂類比法,即是將性質特點相同或相近的非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通過相似連類來認識事理、得出結論的論證方法。

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主要論證方法是例證法

胡適用了三個典型的例證:第一是在自己少年時,援引《王制》專制律條痛罵《西遊記》和《封神榜》;第二是宗教史上高爾文活活燒死塞維圖斯等科學家;第三是提倡白話文時陳獨秀“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這三個例證,皆有十分鮮明而強勁的啟示力和說服力。

二、從修辭手法上看,二者皆運用了相同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說理的力量

莊子《秋水》節選中一段較出名的比喻和排比

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這幾句分別說明了人的認識受到空間、時間、後天教育的限制。

淺析莊子《秋水》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手法、主旨、文風異同


而且其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化形象為具體,說理具象化;其二排比句式使得行文層次更加清楚,說理有氣勢。

胡適《容忍與自由》同樣有這樣增強說理氣勢的排比句式

一切對異端的迫害,一切對“異己”的摧殘,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論的被壓迫,都由於這一點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心理。因為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三、主旨相同,文風上卻又有不同

莊子《秋水》中河伯與海若的對話,是虛構出河伯與海若兩個不同認識境界的對話者,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莊子的文章想象豐富、筆調恣肆、辭藻瑰麗,並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此篇《秋水》節選運用了大量排比句和反詰句,使得文章的氣勢莽莽滔滔。

胡適《容忍與自由》則不然,他從自身經驗談起,以身說法,言傳身教,不擺理論,平易近人,有親和力,充分體現了胡適“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風。

淺析莊子《秋水》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手法、主旨、文風異同


這種文風返璞歸真、深入淺出,是為大家風範。

結語 二者留給後世的意義和反思

莊子認為孔子的學問“少”,伯夷的道義“輕”,聖賢的學說是“自多”,是基於“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有限”這一宏觀理念。

而這個理念,就算在今天,也有著消解自我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積極意義。

胡適認為人性普遍“喜同惡異”,心理上總覺得自己“不會錯”,政治上經常標榜“絕對之是”,充分顯示出容忍度量的難能可貴。

淺析莊子《秋水》和胡適《容忍與自由》的手法、主旨、文風異同


而不承認“絕對之是”的存在,則是建立在“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理性觀念基礎之上的明智態度。這些和而不同的精神內核,對當今多極並立的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