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为什么没有鬼谷子的传记?

一德格天1


敲黑板,《史记》是司马迁出狱后写的,司马迁被宫邢,牢狱3年遇到大赦天下,出狱后的官职是中书令。什么是中书令呢?

西汉中后期汉武帝改尚书令为中谒者令,《后汉书》:“尚方(书)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亦用士人,如张安世),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尚书令作为中书令属官,在汉武帝时尚书由中书令负责,尚书令是中书令的谒者,故称中书谒者令。

也就是说,中书令一词,首次出现在汉武帝朝代,那时的全称叫中书谒者令。谒——与进谏、陈述、告之有关。汉武帝时中书令由宦官担任的,隶属于皇帝的大总管,主要为皇帝写写东西,管理文件,传递封奏,每年薪酬为一千石。看上去虽然尊宠,但合法的政治地位并不高。有人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便他毫无尊贵之感,只是一位名义上的中书令。

也就是说,写《史记》时,司马迁不是史官了。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因此,身为中书令,不是史官的司马迁写《史记》,可能相当于自己写一部书,而非代表国家担当史官的职责。

因此,我们看到,《史记》文学方面比较突出,“无韵之离骚”,除了记录历史事件,更如一部文学作品。

遭遇了宫邢的奇耻大辱,司马迁肯定对汉武帝有一些想法,并且,会不会导致三观的变化呢?会不改改变了他的好多思想?

而且,写这部书,和史官不一样,司马迁带着自己的小情绪,对哪个人感觉良好,就写。感觉不好,不想写的,当然就不写了。或者,缺少资料的,也写不出什么的,就不写了。

司马迁没参加过鸿门宴,写的那么绘声绘色,有添油加醋的成份否?

而且,有好多厉害的人,其实是可以写的,不是没有资料,为什么不写?大概就是个人原因,那时候也有三观啊,几千年来,社会虽然突飞猛进,但人性一直未曾改变。

再者,司马迁还为一些刺客立传?为什么?刺客伟大吗?好像比秦皇还感兴趣。写荆轲,这样一个刺客,我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是在歌颂刺客吗?以前史官的作品,国家历史著作,有大书特书刺客的吗?

因此,没写鬼谷子,并不意外,好多后人认为应该写的,不一定写。如果是你,你会和司马迁写的不一样,没准为一楼青楼的立传呢,谁知道呢!


玄览牧道


鬼谷子何许人也?

世外高人。

高人多避世人,不喜为外人所知,更不恋俗世浮华。

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乐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悠然;

重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乐。

不遇明主,则如庄周梦蝶,宁愿做烂泥里摇尾的龟,也不做庙堂上供奉的壳。

倘遇明主,则似姜氏子牙,丢弃钓竿,以皓首出山,辅佐文王开创百年基业。

亦或如诸葛孔明,离草庐入繁华,执羽扇助玄德三分天下。

不管是道家的出世,还是儒家的入世,他们都青史有名、碑林有字、民间有传。

再看鬼谷子,不是几个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的徒弟名头较响,业绩超牛,世人又有几人知道鬼谷何人?纵横何术?

如此鲜为人知,你让太史公怎么写?

编吗?他不会,也不符合他的调性。

再赘述一人,世人广知刘邦,亦熟悉辅佐他的张良,可有几人知道张良的师傅是谁?黄石公究竟是人是仙?

没有记载,不是俗人。

不是俗人,便为仙人。





知行侠


开篇明义:

史记之中,有鬼谷子的记载,但无鬼谷子的传记,原因涉及了史记、鬼谷子、和文化环境的三重因素。

史记中关于鬼谷子的记载

《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鬼谷子在史记中记载仅此而已了。《史记》被认为是正史,而西汉距离鬼谷子的年代非常之近。《历史名人辞典》、《鬼谷子》、《东周列国志》、《文心雕龙》等多个重要历史著作中发现对于鬼谷子更详细的记载 。

那么重点来了,为什么史记不详细记载并单列一个传记给旷世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呢?

“鬼谷子不入史记传记”之原因一:

——史记的列传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但是纪传体不代表给历史上所有著名的人作一遍传记。史记除了十表八书之外主要有:

  •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鬼谷子,作为谋略家,不是帝王,不是贵族,虽然是重要人物,但不是人臣,不能做列传。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司马迁《史记》索隐(即“索引”):“列传者,谓列叙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鬼谷子不入史记传记”之原因二:

——鬼谷子的归隐和布局

鬼谷子同他弟子(苏秦,张仪等)不同,他没有直接参与到战国纷争的局势里面 ,换句话说,他实际干的宏大伟业的事情,带兵打仗也好,朝堂纷争也好,起义谋略也好,几乎没有。

鬼谷子的作用其实一个旋钮,通过他的弟子去给天下布局,搅动着历史的齿轮,然后天下纷争大变。

传记记录无非就是每一个齿轮在历史长河之中对于整个国家命运的实在影响,但是鬼谷子是老师,教出学生来,让他们自己去谋略天下,搅动战国,而丝毫没有鬼谷子亲自出手的时候。

这样隐晦,以至于让当时写史记的司马迁也不好直接拿出证据和史料说鬼谷子参与了什么什么事情。

“鬼谷子不入史记传记”之原因三:

——司马迁以及西汉环境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入狱,他忍辱含垢,发奋图强,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在这种环境下,史记写出来肯定是要给皇帝看的,通过历史经验来成为今日变革的谏言。

既然是人写出的,那就一定有局限性:

  • 首先,列传选取的人物都是主观选取,比较符合司马迁的历史认知,也符合汉武帝的品味的。而鬼谷子这种阴谋搅动政治不安的角色,放到空前强盛的汉武帝时期,是非常不对,不能接受的。
  • 然后,史记,前前后后增补和删减了不少,也有后人的插手,可能鬼谷子传之前写过,但是被后期删去了,也未可知。
  • 最后,鬼谷子的史料材料可能真的不好找,一个隐士,归于山林,没有丰功伟业,很难写。

我是巴斯特之瞳,喜欢可以关注,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