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挖掘足球好苗子,再辦入籍中國可行麼?

蘇黎世75


我認為到巴西挖掘足球好苗子,再辦入中國籍不可行。要搞清楚為什麼同齡的球員,巴西就出好苗子,非要到巴西去找?我們就找不到好苗子?難道是天生的?之所以巴西能出好苗子是因為巴西是足球王國,取決於巴西人人愛足球的成長環境。把巴西的好苗子帶到中國進行培養,沒有了足球成長環境,少了周圍的足球氣氛,是苗子也不會成才。再有好苗子為什麼要加入中國籍?既然是好苗子也就是有天賦、有潛力,希望之星,但未來如何發展,能不能成才都是不定數,過早入籍幹什麼?想想看艾克森、阿蘭還是苗子的時候就來中國能有今天的實力嗎?能在中超成為佼佼者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不論是去歐洲還是美洲尋找苗子然後入籍歸劃培養是行不通的,歐美人體格適合踢足球,但並非人人能踢好,人人能成為足球人才。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選才體制不正確,選不到好的人才,我們自己的苗子有的是,可惜沒有機會,難道寧可跨國選苗子嗎?卡塔爾就那麼大點地方,就那麼點人,沒辦法,只能擴大範圍跨國選才,如果我們也有卡塔爾那樣的建全的培養人才的足球學院,我就不信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十四億人口中找不到好的足球苗子。不能僅僅靠社會投資辦足球貴族學校了,有關部門應該出手了,興辦公立足球培訓機構,讓更多平民家的孩子學得起球,踢得起球,只有這樣才談得上普及,中國足球才能真正崛起。


巴山裡奧


這個你去問河北精英隊老闆,送去48名小球員去巴西。當時出去時候,場上比賽能量碾壓巴西。結果七年後,回國,這些球員還混跡於乙級聯賽。

中國不是差巴西那樣的苗子,而是很多因素。當年董方卓,陳濤,蒿俊閔,王大雷,毛劍卿,這批球員不輸阿根廷。董方卓能力比魯尼都強。然後呢?


天涯巡根


隨著埃克森、洛國富、高拉特、阿蘭、費爾南多等巴西球員的歸化,不少球迷猜測,中國足球是否要走向“規劃之路”。

雖然您這個選拔國外好苗子從小培養的想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想法,但畢竟規劃之路和選拔國外的好苗子入籍,現在在中國的國情看來,不是那麼容易走通的。(也有成功經驗,比如亞洲卡塔爾、日本等國家)

巴西本國足球人才外流

巴西足球已經是一種文化深深的深入到巴西人的骨髓中,隨著這幾年巴西的足球的斷層和足球人才外流,而且更麻煩的是,歐洲足球還不滿足搶巴西的成名球星,開始搶巴西的足球苗子了,很多巴西球星剛顯現出一點水準,20歲不到甚至15歲16歲就送到歐洲去了。這個年齡段其實球員的風格還沒形成,送到歐洲去,基本上就是當成一個歐洲球星的風格培養,而沒有巴西自身的特色了,再加上好苗子都被歐洲人搶走了。

所以,巴西本國肯定會更加重視本國足球人才的外流問題。魯能在巴西建立足球青訓基地,也從沒發生過規劃巴西足球人才的事情)

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別國運動員選擇到陌生國度發展,除了血緣紐帶外,更多是因為國內優勢項目競爭激烈,個人發揮空間受限。

中國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所以,規劃球員要放棄本國國籍,才能加入中國國籍, 所以要放棄本國的一系列的權利和義務。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歐美和亞洲一些國家,歸化現象十分普遍。中國作為非移民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並且入籍要求十分嚴苛。近年才開始在足球、冰雪、馬術等項目開放一些歸化名額,公開宣佈入籍中國的運動員更是堪比熊貓一般珍稀,而且歸化的這幾位基本都有中國血統。

足協新政

不過中國足協最新頒佈的中超新政對外援薪水做了一些限制,並在斟酌“非中國血統歸化球員”到底算本土選手還是外援?這一政策的最終敲定可能會影響未來中國歸化的整體格局,“海外軍團”未來究竟能對國足產生什麼影響還要打一個問號。

找適合本國國情發展的足球道路

所以說到底未來的路還是得國足自己淌,指望短時間靠歸化外國好苗子改變格局不太可能。

可以說青訓是長期政策,歸化則是短期手段,如今開啟歸化道路的中國足球如何尋找二者並行的成功“模式”才是關鍵。畢竟在歸化球員上,泰國、吉爾吉斯斯坦這些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