潿洲島19歲失聯少女遺書公開:打破親子之間隔閡,這三點超有用

前兩天, 有一則新聞,牽動無數人的心。

19歲,女孩有著花一樣燦爛的年紀,本有著無數對世界和萬物的期待和憧憬,卻沒想到這麼早就凋零了。

潿洲島19歲失聯少女遺書公開:打破親子之間隔閡,這三點超有用

僅留下一封遺書。

潿洲島19歲失聯少女遺書公開:打破親子之間隔閡,這三點超有用

這封遺書字跡潦草,每一筆一劃好似最終爆發的壓抑和絕望。

女孩的母親含淚說:“她挺乖的,平時也很熱愛生活。”

可終究是無法熱愛生活才會選擇絕境。

有網友由此直言:您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是啊,您知道您女兒真的熱愛這世界還是假裝熱愛呢?

這世界上,大部分的父母都以為很瞭解自己的兒女,然而事實總是令人唏噓。

這種親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在遭遇問題不能獨自解決時,選擇獨自去面對。

究竟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局面?

1、 溝通是和孩子之間的橋樑

今年2月,高三複讀生魏天燁給母親發短信說:“我真的想好好學,考個好大學,希望這個願望,下輩子可以實現,我愛你,下輩子,別做我媽了,太累了。”

發完短信之後,母親旋即接到兒子手機打來的電話,警察說孩子已跳進黃河。

魏天燁是家中獨子,第一年高三的時候父母離婚,他跟母親一起生活。過年期間,父親給了魏天燁1400元錢,因為沒有告訴母親,兩人就吵了幾句。

母子微信聊天中又聊到這件事,魏天燁說:“都是我的錯,我不該活在這世上”“以後也用不著你付出了”“你的錢一分也不會用了”,聊天記錄中,這樣的話不止一次出現。

面對這場悲劇,相信媽媽是最難過的人。

潿洲島19歲失聯少女遺書公開:打破親子之間隔閡,這三點超有用

她一定是非常愛兒子,才會感受到兒子有異樣情緒之後,回覆你永遠是我的好兒子這樣的話。

她一定是為了兒子付出很多,兒子才會在最後的遺言中,說出愛媽媽,希望媽媽下輩子別這麼累的話。

可是回頭梳理母子的對話,發現問題不出在愛孩子和不愛孩子上,而是出在了彼此溝通的頻道上。

魏天燁的話裡,句句都在像母親求救,他希望母親能夠從他的言語中聽出壓力、他的脆弱和無力,寬慰他“沒關係,太累了就不學了,健康開心比考上大學更重要。”

而母親的回答,卻在鞭策他上進成功….

這些話,成了壓垮他最後的一根稻草。

許多悲劇的根源,不是不愛,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愛:父母不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讓孩子逐漸關上了心門。

所以,學會和孩子溝通,是做好父母關鍵的一步。

如果那個時候,媽媽能聽見魏天燁真的話,聽聽他為什麼壓力大理由,瞭解他心底的恐懼,可能一切都會不一樣了。

2. 善於傾聽的父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前天帶孩子去做手工,看到旁邊一對母女,女孩玩著手工,做出了一塊很“精緻的”項鍊,朝著,嘴角揚起的微笑是對自己的成果很滿意。

女孩拿起項鍊朝著媽媽的說:“媽媽,你看我做的項鍊好看嗎?”

當時我很注意看到,她媽媽頭也沒抬,繼續划著手機屏幕,好像什麼都沒聽見一樣。

女孩沒有沒有再說話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是第一次了。

接著,女孩繼續玩她的手工,過了一會會,又跑過來,叫媽媽看她的項鍊,她媽媽很不耐煩的說:“你自己玩,媽媽在忙!”

小女孩失望的表情令人憐惜,她媽媽卻一點都沒有察覺。

不會傾聽的父母會讓孩子感到被冷落。

當小女孩第三次來到媽媽身邊時,她媽媽憤怒的說:“你玩不玩,不玩我們走。”就拉著小女孩急急的走出了手工坊。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將會衍生出來憤怒等負面情緒。

孩子無論說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不被愛。

因為孩子被傾聽也是一種被看見的形式,能被聽見的孩子註定是幸福的。

3.尊重孩子的隱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小君的兒子歡歡今年上三年級了,自從老師開始教怎麼寫日記之後,他會把每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記錄在小本子上。

每次寫完之後,歡歡都把他寫的日記偷偷地藏在枕頭底下,因為老師說過,日記是一個人的隱私,任何人都不可以看。

但是在小君看來,兒子越不想讓自己知道的想法,她就越好奇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每次當歡歡熟睡的時候,小君就小心翼翼從歡歡枕頭下拿出日記本,一邊看一邊笑。

有一次,小君在歡歡的日記本上看到一件“可笑”的事情。

歡歡日記上說,有一天在學校,因為英語課是2節課連著上的,沒有休息時間,朋友的兒子又比較靦腆,不太敢打報告。

下課之後,他急忙跑去廁所,可還沒到廁所就尿了出來。

歡歡放學之後,趁媽媽還沒到家,偷偷地把褲子仍在洗衣機和髒衣服一起,怕被媽媽發現。

可是,前一秒孩子還在擔心媽媽發現這件事後果“不堪設想”,後一秒,媽媽趁孩子睡覺,又把日記翻了出來,還拍了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引來一大波人的調侃。

果然,第二天,朋友的兒子放學回家的時候一直悶悶不樂,嘴裡說著不想再去上學了,因為同學們嘲笑他尿褲子。

為此,朋友反而不安慰,還說:“沒關係的,過幾天他們就忘記了。”

當我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問我朋友:你有沒有想過孩子長大因為這件事情抬不起頭,遭別人詬病?

拿著孩子的隱私當成取樂工具,這樣的父母可真是“稱職”。

其實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巨大的創傷,輕則使孩子焦慮、自閉,重則讓孩子厭煩父母的行為,從而導致親子關係的決裂。

隱私,是一個人最後的底線。

就像外國的小朋友說的那樣:

潿洲島19歲失聯少女遺書公開:打破親子之間隔閡,這三點超有用

孩子的點滴是屬於自己的,不是任由父母拿來跟別人共欣賞的,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也給孩子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每個父母必須做的!

因為對孩子真正的瞭解,不是竊取孩子的隱私,而是把愛與信任給予孩子,給他建立一個溫暖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