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戰國四公子排名,誰先誰後?

大器晚成的摩羯


排名順序應該是,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

第一,信陵君當之無愧,可以說是仁義無雙,禮賢下士,愛國愛民,而且有能力。竊符救趙,表現他顧全大局,很有戰略眼光,和愛國情懷。善於聽取建議,不論身份,讓其在趙近十年無虞。作為合眾長,帥六國攻秦,讓秦不敢東進,說明他有威信和領導能力。總之,品行最受人尊敬,又有能力的魏無忌排第一,毋庸置疑。

第二,平原君可以說是中規中矩,沒有很出彩事績,但也沒有大的劣跡,他還是很愛國的,秦圍趙邯鄲多年,多虧有趙勝,求救信陵君,裡應外合解圍。但其不會用人,養士很多,不會用,毛遂還是自薦,才得以知其才能。由此看來,平原君品行尚可,能力一般,故只能居次。

第三,孟嘗君養士最多,養士最雜,各色人物都有,田文養士多為其個人謀私利,以顯示自己,為謀取齊國相位。他還真沒怎麼為齊國做多少有利的事,入秦為相,也沒什麼政績,最後逃回封地。最為讓後人詬病的就是齊被樂毅近滅國之時,他卻冷眼旁觀,無動於衷。因此,孟嘗君品行較差,與國無功,多費私利,只能居第三。

第四,春申君本身就是唯利是圖,誤國誤民的小人。利用進獻美色取悅君主,把持大權以肥私,。其封地姑蘇,申城,富可敵國。最後想李代桃僵,自己反噬其身,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因此,黃歇誤國殃民,品行極差,還落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能排最末。


玄坎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戰國四公子排名:

一、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

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信陵君為了拯救趙國蒼生,甘願接受客死他鄉的結果,說明其的忠心義膽。尤其是在魏國國君猶豫不決的時候,明白趙國一旦滅亡,魏國肯定也活不長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長遠的戰略眼光。所以信陵君無疑要甩出其他幾個一大截。

二、平原君趙勝

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

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在整個戰國曆史上,趙國一直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強國。不過,雖然有著趙國的背景加成,而且平原君確實比較忠心自己的國家。但是,這個人的才能不如功績赫赫的信陵君的。在上黨之爭中,平原君的目光短淺充分暴露。而讓毛遂自薦,也表明自己之前沒有知人善用。而且老好人的他,在執政趙國的過程中,政治軍事全面無能,促使趙國一步一步走向衰敗。

三、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

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韓國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

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在個人能力上,春申君可以和信陵君相媲美。尤其是在春申君成為楚國的令尹後,整個國家的實力開始走向強盛。雖然“毛遂自薦”掩蓋了春申君在支援趙國上的作用,但是其戰略眼光還是值得稱讚的。不過,也許是在楚國丞相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或者說是對權力的貪戀。想要和呂不韋一樣給大王戴綠帽子的他,最終被門下的李園給陰死了。所以,沒有善終不僅是春申君的個人悲劇,也表明其個人道德的敗壞,從而成為是其嚴重失分的地方。

四、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權傾一時。

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

提到孟嘗君,自然會想到他那三千人的門下食客。不過,能養活這平時不幹事的三千人,我們首先得佩服孟嘗君的有錢任性。總的來說,孟嘗君沒有幹出值得一提的大事。就對待齊國的內政事務上,孟嘗君還是比較看重個人私利。當然,能夠聽進去手下的忠言,還是表明其實善於納諫和心胸大度的。


唐明國亮


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平原君趙勝(趙國)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雖然對國家一直是忠心耿耿,也一直忠於國君,待人平和溫厚。但不得不說,此人的能力實在是很糟糕!

首先,秦趙上黨之爭,趙勝不識大體,利令智昏,因為貪圖上黨之地而使趙國四十萬軍隊敗與長平,邯鄲幾乎覆亡。其次,趙國在他執政時期,從本可以和秦相爭的軍事強國一步步衰落,而且邯鄲之戰中連都城邯鄲也險被秦國攻破,魏齊事件處理得也不好,說明其政治軍事能力不足。最後僅有的聯合魏楚的外交勝利,主要的功勞還在於信陵君。總而言之,趙勝此人算是個老好人、忠心,但能力不足。

春申君黃歇(楚國)

黃歇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

春申君也算很有才幹,個人認為其能力是僅次於信陵君的。執政時期,楚國力量逐步強大,失地大都恢復。且戰略眼光也不錯。但是,個人品質太差。黃歇地位已足夠高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居然還要動歪心思,居然試圖跟呂不韋一樣讓國君戴綠帽,想搞個兒國君。結果惡人自有惡人磨,最終玩砸了。他和平原君剛好相反,各項能力都可以,就是道德品質太不足。

孟嘗君田文(齊國)

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然而,從他爹田嬰受封於薛開始,他家和主家(齊王)的關係就有點微妙。到田文為自保地位寫信勸秦伐齊,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也算得上“齊奸”了吧,也許他心裡只有薛沒有齊。要是信陵君,也許早就來個“竊符救齊”了。

孟嘗君具體處理小事能力尚可,大政方針沒什麼建樹。且其食客雖有三千,但大多是沽名釣譽之輩,除了個馮彈劍,其餘全是雞鳴狗盜之徒。不過從他數次聽馮彈劍的勸諫來看,此人倒是能夠採納人言,關鍵時候用人頭腦清醒,寬和大度。然而從他被人嘲笑成矮子,就把別人整個村都屠戮,說明其本性有點兒偏狹。總的概括起來:孟嘗君有點小私心、小才華,大政眼光不足,用人面不廣,但有一定容人之量,且用人不疑。

信陵君魏無忌(魏國)

魏無忌,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當時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有動魏國的心思。後來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王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四公子中具有軍事才能的,公認是信陵君魏無忌。秉性耿直,外交之才雖在四公子之中穩居末席,但是揮軍戰陣之才是無可指摘,殺晉鄙,竊兵符,勝秦國,著兵書,要知道戰國末期僅有三位將領在大規模作戰中硬撼過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秦軍,另外兩位是李牧和項燕。可以說信陵君的存在延緩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步伐。

在人品道德上信陵君也是無可挑剔的,對國家、國君忠心耿耿。為了對得起國家竊符救趙,為了對得起國君客死異鄉。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但同時也是個悲劇的人,後半生顛沛流離,始終未能完全展現自己的才華。

當然四人之高下,千載之前,太史公在《史記》中已經明確的有了自己的傾向,獨稱信陵君為公子就足見太史公對其的尊敬。各位讀者,你們心目中的四公子之首是哪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