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就像放風箏:你需要乘著情感的狂風,握緊規則的長線

每次朋友開玩笑說我的職業是作家時,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因為我深知,我目前的寫作水平與“作家”兩個字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即使參加過諸多寫作課程,寫過無數篇新媒體文章,我依然是寫作領域裡的一個小學生。每當與別人談起工作時,我絕不敢用“作家”二字形容自己,而是向對方明確表示我是個寫手、寫作者、自由撰稿人、XX文章的作者……

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我也有過作家夢。我曾經嘗試寫一部小說,但是開頭不久之後就遭遇了瓶頸,再也無法讓故事進行下去。於是我只好暫時擱置這個夢想,然後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從頭學起。

在我讀過的教授小說寫作的書籍中,若論影響與實用性,艾麗斯·馬蒂森的《寫作課》當之無愧可排在前三位。

寫作就像放風箏:你需要乘著情感的狂風,握緊規則的長線

《寫作課》的副標題是“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它是一本詳盡的小說寫作指南,集趣味性、文學性、實用性於一體。書中不僅介紹了小說寫作的各種方法與技巧,還點明瞭大部分人在創作時常見的誤區。每一個理論要點都配以具體的作品進行詳細解讀,可謂是手把手地指導讀者構築作家夢。《圖書館雜誌》評價說:“這本書給人一種在作家工坊裡互相交流的感覺”。

作者艾麗斯·馬蒂森是哈佛大學文學碩士、作家、寫作課教師。曾在耶魯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等地教授寫作課程,有著二十多年的執教經驗。不僅如此,她還出版過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曾獲得過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小推車獎等。

整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講述瞭如何運用常識積累素材;第二章主要介紹了塑造人物的技巧;第三章分析了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區別;第四章比較偏重作家心理層面,提供了講故事順利進行下去的幾個方法;第五章則著重講解修改、出版等方面的注意事項。

任何水平的創作者都可以從中識別出自身潛在的問題,並得到解決方法。

寫作就像放風箏:你需要乘著情感的狂風,握緊規則的長線

一、優秀作家必須具備虐待才智

紀伯倫曾經說過:如果你要寫作(只有聖人才曉得你為什麼要寫作),你必須有知識、藝術和魔術——字句的音樂的知識,不矯揉造作的藝術,和熱愛你讀者的魔術。

但艾麗斯·馬蒂森在《寫作課》一書中指出,除了知識、藝術和魔術,以及人們常說的靈感和耐心,優秀的作家還必須具備一種特質:虐待才智

很多作者在寫小說時,不願意全力製造衝突,而是過分努力地刻畫人物形象,或者是進行大量的景物描寫。為了讓故事進行下去,他們也會為主角製造一些小麻煩,但總體上卻刻意維持著“一切看起來都很OK”的狀態。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類作者的心理的話,那就是保護欲氾濫。而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作者無法分清人物特質與人物特質的呈現方式,因而沒能將情感“嵌”在具體的行動之中。比如他們往往為人物安排大量的心理描寫,而不是用人物的行動來詮釋他此時時刻的感受。

二是他們擔心那些虛構出來的壞事情會在現實中應驗。這類作者在創作時有個典型的特徵,就是塑造人物時習慣以自身或親朋好友為原型。

但是,麻煩和衝突才是故事的靈魂,小紅帽就該遇見大灰狼。保護欲氾濫的作者寫不出精彩的故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艾麗斯·馬蒂森建議作者要學會養成虐待才智,讓筆下的人物去以身犯險、飽經滄桑。只有這樣,故事才能具有真實性和吸引了。

寫作就像放風箏:你需要乘著情感的狂風,握緊規則的長線

二、如果靈感不來,那就去找它

提到寫作,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尋找靈感。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斯蒂芬·金曾說:

“世上沒有點子倉庫,沒有故事中心,也沒有暢銷書埋藏島;好故事點子真的來自烏有之鄉,憑空朝你飛過來。”

按照他的說法,作家能做的似乎只有原地等待。可即使是產量頗高的作家,偶爾也會被靈感“放鴿子”。這時該怎麼辦呢?

艾麗斯·馬蒂森建議我們,應該“從現實世界中搜尋那些產生可觀影響的事件,而不是那些僅僅改變了主觀感受的事件。

簡單來說,就是當靈感沒有如約而至時,你要積極地採取行動去尋找它。具體做法如下:

1.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處境,思考可能發生的事情。選擇一個特定的情節,然後將有可能推進故事發展的小插曲全部羅列出來,然後從中篩選。

2.通過任意性練習活躍思維。比如,規定作品中的下一個情境中要包含某一特定物品,某個新聞事件,或者是翻開字典看到的第一個詞語等等。

3.換個環境,獨處一會,然後隨心隨欲地亂寫一通,把腦海中的所有念頭全部記錄下來。

4.接受一些藝術薰陶,比如欣賞畫作,觀察雕塑,聆聽音樂等。

5.去超市轉轉,尋找能激發出創作靈感的目標人物,以他們身上的特別之處為起點,虛構一段故事。

6.如果擔心一直觀察別人會帶來麻煩,也可以自行想象兩個從樓道里走出來的人,然後對他們的情況展開想象。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幫助,那就無所事事地發發呆吧。不必擔心浪費時間,因為靈感有時候也喜歡玩捉迷藏,當你找累了,它才會得意地現身。

寫作就像放風箏:你需要乘著情感的狂風,握緊規則的長線

三、創作長篇小說,不妨試試“採石場”筆記

艾麗斯·馬蒂森在《寫作課》一書中,提到了自己特別喜歡的一部長篇小說——《米德爾馬契》。這部小說的作者是喬治·艾略特,英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除了作品本身的偉大之外,喬治·艾略特在創作《米德爾馬契》時使用的“採石場”筆記,也非常具有借鑑意義。

“採石場”筆記主要包含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1.閱讀筆記。《米德爾馬契》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男醫生,為了更好地刻畫這一形象,艾略特廣泛閱讀了相關的醫學資料,並將所有感興趣的內容詳細記錄了下來。

2.地圖。艾略特將米德爾馬契小鎮及周邊村莊的位置粗略地畫了出來。

3.人物關係列表。把所有有關聯的人物用列表標示出來,不僅可以避免處理多個人物時導致混亂,還可以根據情節靈活地調整人物關係。

4.事件年表。這張表標註了小說中各個事件的年份,使得情節更加清晰有序。

5.人物生平履歷。艾略特為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寫了一份生平履歷,把相關事件按照人物生活進程排序,以此來增加懸念的合理性。

“採石場”一詞在《牛津英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以開鑿和爆破等方法獲取建築及其他用途石材的露天開採場地。

艾略特將自己的筆記戲稱為“採石場”,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它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寶藏,隨時可以在其中找到有用之材;二是因為它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打磨掉雜亂無章的表層就會呈現出清晰的紋理。

這種創作方法適用於很多大型腦力工作,因為它兼具組織性與靈活性,能夠同時調動理性及非理性思維。

寫作就像放風箏:你需要乘著情感的狂風,握緊規則的長線

艾麗斯·馬蒂森在《寫作課》一書中,用放風箏來比喻寫作。她認為,寫滿字的書稿就像是一隻風箏,作家心中傾瀉而出的情感如同天上的狂風,而風箏線則代表了創作的規則、技巧和方法。想要寫出一部優秀的小說,三者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作家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敢於在一年中風最大的那天出門放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