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吧!煩死了”你家的親子溝通還陷在“溝而不通”裡嗎?

想要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你自己

3分鐘掌握,即時高效的家庭教育技巧

拋棄愧疚,相信一切從現在開始會變得更好!


“閉嘴吧!煩死了”你家的親子溝通還陷在“溝而不通”裡嗎?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你看看又把書堆得到處都是,就讓媽媽跟在身後收拾,想累死我嘛……跟你爸一樣,只知道給我添麻煩(省略1000字)……”

“好了,別說那些沒用的了,學校那點事能說一晚上,我哪有時間聽你說這些,你有那空閒時間去溫書好不好!”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孩子的交流只剩下你一人的喋喋絮語,得不到孩子的半點回應;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再願意跟你講心理話、更願意自己待著;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對你的刻意親近表現出敵意,嫌你煩要求你閉嘴……

你家的溝通是否已經出現問題了?

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父母和孩子存在著很大的溝通問題。

有兩成多的家庭幾乎沒有親子交流,還有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不講究方法,也缺乏尊重。

“閉嘴吧!煩死了”你家的親子溝通還陷在“溝而不通”裡嗎?

圖片來源: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


溝通不良家庭中常見的的話語系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學習人,你的溝通狀態也決定了孩子的溝通模式,所以,當家庭氛圍不和諧,出現矛盾時,不妨請你回憶一下,在你的家庭交流語言系統中,是否已經出現如下狀態:

ü 意思不清晰不明確;

ü 相互指責;

ü 喋喋不休;

ü 無心聆聽;

ü 打斷說話;

ü 否定別人;

ü 高聲吵叫;

ü 離題;

ü 問非所答;

ü 晦氣惡聲;

ü 人身攻擊;

ü 不斷抱怨

當以上一種或多種問題話語狀態反覆出現時,說明你的家庭成員中沒有達到良好的溝通,出現家庭矛盾和問題也是積習常態。

不良的家庭溝通模式

從以上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不難發現,不良的家庭溝通模式各有各的不同,卻同樣承載了關係冷漠、家庭大戰、親子關係焦灼等家庭問題:

  • 不溝通型

家庭氣氛冷淡,親子關係淡漠,家庭成員間共處同一屋簷下,幾乎不溝通,這種家庭下長大的孩子獨立性強但安全感歸屬感低,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 單線溝通型

家庭中以一方付出型為主,常見以家長一方單線輸出為主,缺乏其他對象的呼應,通常這一方的溝通也多以含糊不清的敘述或提問為主,缺乏溝通的技巧,溝而不通

  • 攻擊型溝通

家庭成員間互相指責、爭吵、抱怨,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要麼膽小怯懦不敢與人交往,要麼也學會同樣的攻擊性言語和行為,與他人交往時會用爭執、打架形式滿足自身需求。

  • 全覆蓋型溝通

這種形式往往出現在家長對待孩子上,事無鉅細什麼都想管、什麼都要知道,要求孩子所有事情都要彙報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空間,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高峰時,通常會覺得家長很煩,家庭矛盾產生,家長也會因為孩子不再聽話而失望。

重建家庭溝通新模式,改善家庭關係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重新接納家長,能夠從父母身上得到支持和幫助,家長必須從自己做起,可以在家中嘗試這樣做:

1. 改變認知:家庭成員間是合關係

你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孩子不是家長的從屬物,你們是合作關係,通過平等合作、各自付出承擔責任,來合作共建美好的家庭。因此在家庭交流中,請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對待家庭中每一位成員。

在你對其他成員開口說話、做出行為之前,請平復心情,默唸“合作合作,不合什麼都無法作”,暫停30秒,思考你說出的話,你的語言、語氣語調,如果換成對方對你說,你能否接受,收回充滿攻擊性、出口傷人的話。

2. 建立家庭交流“無錯區”

在平等、合作的原則下,建立家庭“無錯區”,在一定的時間裡、在家庭某個特定區域,可以是晚飯時的餐桌、飯後的客廳沙發上,在無錯區中,家庭人員所思所想所說所作都是沒有錯誤的,也就是請你抱著不評價、不批判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

3. 練習家庭“溝通20條”法則

心理學家李中瑩著述的《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一書中提出了家庭親子溝通的“溝通20條”,如果家庭氣氛容許的話,全體家庭成員可以在無錯區召開家庭會議,一起練習“溝通20條”。

“閉嘴吧!煩死了”你家的親子溝通還陷在“溝而不通”裡嗎?

將“溝通20條”貼在家中的無錯區中,每個人反思“少一些”中,有哪些是自己常犯的,如果討論氣氛足夠融洽,可以適當互相說說希望其他家庭成員“少一些”出現的情況。

家庭成員輪流示範表演每一種“少一些”或“多一些”的情況。用過去發生的簡單的、不嚴重事情做試驗,練習用“溝通20條”處理家庭中的問題,比如選擇今晚吃什麼、週末到哪裡玩等。

家庭成員每人選擇2條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其他人需配合,到時自我評價、他人審核。

注意:技巧訓練一定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4. 睡前20分鐘握手時間

在家庭氛圍融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睡前20分鐘的親子時光,全家一起手拉手敞開心扉聊聊輕鬆愉快的話題,家長的主要任務是聽

,引導孩子講述在學校或生活中感到愉快、幸福的小事,並給與積極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受到持續的關注,不在於聊的是什麼主題,也不在於能包含多少信息量,關鍵在於可由此激發孩子內驅力、參與感,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人生、能夠感受到愛與溫暖。

家庭親子溝通,孩子是核心,家長是主力,溝通中家長不光要知始,更重要的是要知止改變說話的方法,才能改變聽的效果,才能實現有溝有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