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导语

珍珠作为一种有机宝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珍珠都是我国古代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物品,它被广泛的运用于珠宝首饰的制作上,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帮助下,也让我国的珍珠饰品走向全世界,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许多的珍珠工艺品被出口或是在国内流通,因其洁白无瑕的外观也深深受到民众们的喜爱。

近些年来在考古挖掘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以珍珠为原材料的珠宝首饰被挖出,其中也有很多已经被展出在了博物馆中,其工艺之精美礼品不禁让人感叹古人在制作珠宝饰品时的精益求精。我国沿海区自古以来就是珍珠的主产地,在人工养殖技术还没有成型的那个年代,人们也只能瞒着生命危险去大海中寻找珍珠,这也让珍珠在当时尤为的珍贵,被不少人誉为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随着朝代更迭珍珠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珍珠贸易也不断发展,逐渐走向繁荣,而在这背后其实更像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一、古代珍珠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文明还不算发达的奴隶制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崇尚珍珠、贝壳等一众海洋珍宝,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货币制度之前,贝壳就作为货币在民间流通。珍珠也是如此,其价值在一些时代甚至一度超越货币,比金子都要值钱。


1、珍珠史的起源

对于珍珠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距今也已经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海史·后记》当中概述:随着贝壳以货币的形式在民间就行,人们在采集贝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圆润的白色宝石,人们称之为珠玑,当时被人们当做一种珍品,还被大禹钦点为贡品之一。平常老百姓基本很少有人可以接触到它,其珍贵性也让珍珠一度成为皇室的专享

用品。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2、珍珠的发展历程

但在随后的一千多年历史中珍珠也不断的在民间被普及,甚至作为一种药材被李时珍记录在了《本草纲目》当中,食用方法主要是以磨成粉末状食用,味道偏苦,能起到明目安神的效果,可以治疗发热头疼等常见疾病,时至今日珍珠也是中医当中的一味重要药材。

等到秦汉时期珍珠则被广泛的运用于饰品制作方面,在那时皇室或是有身份的人家甚至以珍珠所制的饰品为荣,这也让珍珠在不少人心中成为了高贵的象征,珍珠市场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珍珠作为一种天然珠宝,在当时放多数都是沿海渔民在捕鱼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但随着珍珠在民间的价格不断升高,很多沿海渔民尝到了甜头,分分放弃了世代相传的捕鱼行业以采珠为生,也就是在这时采珠行业开始兴起。

汉朝时期,珍珠的产地以地域进行划分被称为

“南珠”“北珠”,而北珠因其硕大圆润的品相深受皇室的喜爱,甚至在清朝时期还在北方的珍珠开采地区设有专门的珍珠开采机构,由朝廷直属管辖,开采出来的珍珠都要送到其中进行等级的划分,品相较好的则直接被皇室征用。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二、珍珠贸易的形成


1、合浦珍珠的开采使珍珠贸易逐渐成型

如果说当时“北珠”受到皇室的喜爱,那么“南珠”则更受到皇室的重视,历朝历代都把“南珠”视为珍贵的国家资源。

“南珠”的主产地以合浦为主,合浦人民很早就以采珠为生,其中发生过最著名的就要属“合浦还珠”的故事了,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当中,主要讲的是后汉时期,孟尝出任合浦县太守一职,由于前任官员贪得无厌,将平常老百姓所捕取的珍珠全部占为己有,随后又大肆开展采珠工作,导致合浦县附近的珠蚌纷纷迁往他地,珠民也再也捕不到珍珠了,这也导致许多珠民失去了谋生的手段,饿死在家中,孟尝任职后对采珠行业进行了改革,效果显著,一年以后迁往别处的珠蚌也都回到了合浦县,当地的采珠行业又迅速发展起来。

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间接的反应了当时合浦采珠行业的繁荣,伴随着合浦采珠行业的高速发展,珍珠贸易也应运而生。其实贸易的形成也是因为“南珠”

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时的“南珠”一共有饰品、药材和进贡朝廷这三种用途,可以说其使用价值是非常高的,但当时民风淳朴的合浦人民却并不知道手中珍珠的价值,再加上当时很多无良商家的影响,当地居民拿着珍珠只能在当地的集市当中换取少量的粮食,得到珍珠的奸商则会将手中的珍珠以品相进行划分,在以高出几倍的价格卖给其他的商人用来谋取利润,这样一来珍珠开始逐渐在民间市场开始流通起来。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2、珍珠贸易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珍珠在市面上流通,合浦珍珠的名声越来越大,前往合浦想要购买珍珠的人络绎不绝,合浦当地也渐渐形成了珠市,这里不仅吸引了内地的很多商人,也成为了东南亚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很多邻国商人纷纷前往此地寻求珍宝做起买卖,这里也成为了合浦珍珠贸易的主要场所,贸易活动也从秦朝末年一直进行到清朝时期。

再加上合浦县本来就是一个港湾城市,珍珠贸易逐渐开始向外发展,合浦县也在后来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始地之一,通过海洋的途径当地居民把制作成型的珍珠饰品以贸易往来的形式运送给其他国家,而这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商人前往合浦进行贸易交流,合浦珍珠也逐渐走出国土,面向世界。

《岭外代答》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景象:"廉之海道貌岸然直通交趾,”

可以见得当时合浦的珍珠贸易是多么的繁荣昌盛。

当时珍珠贸易的盛行也让许多合浦本地居民过上了好日子,但对于最底层的采珠人来说,他们依旧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看似繁荣昌盛的珍珠贸易史从本质上来看更像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三、用采珠人鲜血筑成的采珠史


1、危险性极高,地位却十分低下

珍珠贸易的形成势必离不开大量珍珠的开采,采珠行业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是始于秦朝时期。当时人们想要获得珍珠的唯一途径就是亲自潜入大海或者湖泊当中,在采珠的过程中还要避免海上漩涡、鲨鱼的存在,稍不留神就可能丧命于此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采珠者因为操作不当溺死在采珠的过程之中,所以采珠行业也在当时被誉为最危险的行业之一,危险系数极高。

就是这样瞒着生你危险开采出来的珍珠,在最初的贸易活动中,也只能换取少量的米面等生活用品,很多人都是为了生活才被迫出海采珠,远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底层的采珠人只是廉价的劳动力,真正靠着珍珠谋利的其实是上层的买卖者。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2、采珠者的悲惨命运

在各朝各代对于珍珠开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很多朝代都对采珠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要经过朝廷的认可才可以进行采珠行为,并且采到的珍珠必须上交,相对应的根据珍珠的品相会对采珠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发放一些粮食,而这些粮食也仅仅只够维持平时的生活。

就以合浦珍珠为例,一颗珍珠的成长周期为三年,在大肆开展采珠工作后,都会出现无珠可采的局面,明朝嘉靖年间,大量的采珠人就因为采不到珍珠纷纷饿死,书中有云:

“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而且在一些朝代的统治者为了采取珍珠完全不会估计采珠者的死活,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君主刘账就极为喜爱珍珠,还用珍珠建立了一艘小船,时常会乘船出去游玩,不仅如此他还在民间搜刮了大量的珍珠,用来制作宫殿极其奢华。后来他还强迫本国采珠者为他下海采珠,人数多达3000人,而且不准他们有片刻的休息,对采珠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少人都在这次行动中丧命。

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和贸易,更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

结语

其实看似繁荣的珍珠贸易,更像是采珠者的噩梦。一直到宋朝时期才有了人工养殖珍珠的出现,但仍有这大部分人从事着采珠工作,其实对于这些人来说采珠已经成为了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事业,也是他们赖以生活的根本。

珍珠行业已经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所看到的也更多的是它表面的光鲜,一件商品想要在市面上流通就必须有着大量的原材料,珍珠贸易所达成的成就从根上也离不开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采珠者如果没有他们可能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但这些珍贵的文物背后蕴含的更多的是我们看不到的血和泪,也正是这些血和泪筑成了中国古代对珍珠的采集贸易史。

参考文献:

《海史·后记》

《后汉书》

《本草纲目》

《岭外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