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指尖下的音樂》:練習的祕訣(第三部分_結束)

進一步開拓技術的練習方式


  • 我在那些經過了長時間,應用了各種方法及變換重音的練習方式後,依然無法完全克服的冗長且艱難的樂段上,會進一步使用“技術的開拓練習”(developers)來訓練我的雙手。這個方式的練習不但能使我掌握住一些艱難的音符,同時還能增強手部的肌肉,使之行堅強的持久力。
    下面以C大調音階來說明這個練習的方法:

  • 譜例12
6-《指尖下的音樂》:練習的秘訣(第三部分_結束)

  • 1.輕輕地從中央C開始彈,而後在上方九度的D音彈奏一個突強音,以D為軸心再下行輕輕地回到中央C,如此反覆四次。
    2.從音階的第二個音D開始,輕輕上行至九度的E音彈奏一個突強音,以E為軸心再下行回到D音,如此反覆四次。
    3.從音階的第三個音E開始……一直到這艱難段落中最後一個音符都被強調過為止。

  • 上述訓練手指的方法,可以應用在肖邦《降B小調奏鳴曲》整個第四樂章上,成是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最後一個樂章所有艱難的快速音群及八度進行上,以及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結束時的八度樂段。

  • 上面的練習適用於長樂段的訓練,如果在樂曲中碰到一些較短的艱難樂段,我便採用“次級技術開拓練習”(junior developers)。現在以八度的半音階來說明這個練習的方法:

  • 譜例13
6-《指尖下的音樂》:練習的秘訣(第三部分_結束)

  • 1.從每個艱難樂句的前兩個音開始練起,兩個音一組以半震動(手腕放鬆)的方式,反覆彈奏四次後,繼續第二個音與第三個音一組……一直到這個樂段的最後兩個音符。
    2.回到開始,在先前兩個音符後再加上一個音,成為三個音一組,以第三個音為軸心,上行下行反覆練習四次。之後繼續第二個音到第四個音,第四個音為軸心的練習,接著是第三個音到第五個音,以第五個音為軸心的練習……
    3.回到第一個音,這時是五個音為一組,以第五個音為軸心做練習。
    4.以七個音為一組,第七個音為軸心做練習。
    5.以九個音為一組,第九個音為軸心做練習。

  • “次級技術開拓練習”是以九個音符作為練習的極致。在較短的困難樂段上,諸如舒曼《交響練習曲》第十變奏上,或是肖邦《B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裡以四度行進的音階上,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 無聊、平凡又花費時間,是使用上述練習方法所必須忍受的煎熬。但是樂曲只要通過了如上的磨鍊,假以時日,你會發現,再艱難的樂曲到了我們手中,都能在演出時做到幾乎完美的彈奏,出差錯的幾率可以說是“零”。


練習整首樂曲時應注意的事項


  • 克服樂曲中艱難的樂段後,我們便能從整體上來練習一首樂曲,這時有一些細節是必須注意的:
    不要太過於誇張地表現在音樂進行中出現的延長記號,因為那會導致音樂的律動停止、音樂停滯,從而造成前後不連貫的後果。

  • 各種不同的樂曲形式裡,像詼諧曲、奏鳴曲等,都存在著一些“反覆”的樂段。碰到這類樂曲,我總是建議彈奏者應服從作曲家所寫下的反覆記號。因為音樂並非任何急就章之下所能完成的事物。如果作曲家認為,欲完全瞭解與吸收他的音樂,必須通過“反覆”,那麼,彈奏者便需要依從他的命令。只有那些最沒有耐性的人,才會否認反覆記號的重要性。身為一位彈奏者,你可能十分熟悉樂曲裡的每一個音符,但是你的聽眾卻可能更希望,有再一次聆聽主題的機會,因此不要輕易忽視反覆記號的重要性。

  • 詮釋一首音樂作品,應該練習找出這首樂曲中重要的音符與樂段,並凸顯它們。不要在一些不重要的音符上做過多的強調,因為那將使主題偏離,音樂的進行找不到方向。

  • 當遇到一個樂句有重複出現兩次的情況時,首先應該檢查作曲家是否標明不同的彈奏方式;如果沒有,我們便需要儘量運用想象力去創造出不同色彩的反覆。例如以較為輕柔的音色表達重複。另外一些時候,當作曲家藉著重複的樂句,來強調心情上的激增使音樂走到一個高峰時,我們便需要去建立這種逐步醞釀出來的高點。兩個很好的例子是:肖邦的《第四號敘事曲》及海頓的《F小調變奏曲》。

  • 當你碰到一些作為背景音樂的顫音(tremolo),或是不斷重複的伴奏音型時,你必須著重於表現整個樂段所欲呈現的“氣氛”,而不是將這些
6-《指尖下的音樂》:練習的秘訣(第三部分_結束)


背景音符很清楚地一一彈奏出來。在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左手的八度顫音,及拉赫瑪尼諾夫《升G小調前奏曲》右手的伴奏音型上,我們都需要懂得運用這些快速的小音符將音樂的氣氛烘托出來。不過,當你初次接觸一首樂曲時,必須很仔細地觀察且確定,那些伴奏形態的音符並不包含任何主要旋律在內。例如在貝多芬《第九鋼琴奏鳴曲》(作品14-1)的第一樂章,以琶音音型來表現主題的樂段中,我們非但不能以製造“氣氛”的眼光來看這些琶音,相反,還得儘可能少用踏板,以免破壞了那些琶音如詩般吟唱的清晰度。


如果你有一雙小手


  •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一雙小手,那麼,你一定也發現,採用分散和絃或滑音的式來彈奏和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得在不損害音樂自然流動的前提下才可行。

  • 分散地彈奏和絃,除了可以將和絃從左彈到右(自低音到高音),同樣,在利於音樂的表現下,也可以自右向左彈奏。彈奏時,最好在“拍子上”紮實又快速地落下這些分散的音符,使後面的音樂可以按照速度進行。如此,基本的節奏便不致被破壞了。在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開始的和絃中,因為左手和絃音域太大,所以左手大拇指可以在其他音符同時發聲之後,再輕輕地按下琴鍵,如此,琴絃依然能震動,和絃的完整亦不被破壞。


可以使用兩種方式來彈奏圓滑音


  • 當我第一次彈奏肖邦的《F小調夜曲》(Opus 55,No.l)時,科爾託教我用“運音”(portamento-type)的方式來彈奏圓滑的音樂線條:手指先分開放在欲彈奏的琴鍵上,手腕則聚集所有的力量,順著音符的走向將“力”延續至每一個手指。如此,音與音之間便有十分黏密的感覺。但是當拉赫瑪尼諾夫再一次教導我這首樂曲時,卻告訴了我另外一種彈奏圓滑線條(legato)的方法——“迴轉的圓滑奏”(rounded-phrase-type):從指尖到手肘是一個整體;彈奏時,指尖受著手腕及手肘的控制與帶領,順著音符的走向畫一個半圓。如此,一個樂句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彈奏出來的聲音就好像流動成一個圓弧形,十分的圓順、柔軟。

  • 上述兩種方式的圓滑奏都能使音樂產生美妙的效果,但是不論哪一種方式,皆需經由訓練,才可能在我們的手中發出優美的音樂。運用上,可以視每一部鋼琴觸鍵的需要做調整,也可以交互使用這兩種方式於同一首樂曲,彈奏者擁有最大的自由決定他所希望出現的音色。當我彈奏舒曼《兒時情景》第一首樂曲時,在如歌似的主題上,我用的是“迴轉的圓滑奏”。而在舒伯特的《降A大調即興曲》中,卻用的是“運音的圓滑奏”。

  • 當你發現在一個圓滑的線條中有一個需要強調的音符時,可以將手掌翻轉起來,如圖三的左手,預備好了之後再觸鍵。這之間的音程愈大,手離開鍵盤的距離就愈需要大一些,如此,音樂的圓滑度才能被持續下去。


如何增強背譜的效果


  • 在吸收一首新樂曲的過程中,“背譜”是極為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階段。這個階段是無法強求的,必須發生得很自然。如果你因為某些因素,必須加速這個階段的進行時,我可以給予一些建議:在每日清晨,當頭腦最清晰的時候練習背譜,而後在下午或晚間每一個練琴的時段中,加強複習半個鐘頭,尤其是臨睡前的練習絕對不能少。有時,你或許會碰到極為棘手的樂段,可以試著就寢時將樂譜帶至床前,一面想象著音樂的進行,一面練習用你的頭腦默背音符,偶爾看一下樂譜以免背錯。這樣加強背譜,使你容易在熟睡時,將一切音符都深植於下意識裡。


耳朵的訓練應兼顧內外聽覺的訓練


  • 在這個世界上,超出我們所想象,極大多數的人擁有絕對音感或是相對音感的耳朵,只有百分之二的人是與生俱來的音痴,無法分辨聲音。因為我們都有這份被訓練的潛能,因此耳朵的訓練對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對受過訓練的耳朵對於一位學習音樂的人來說,更是絕對地有利。這所有的訓練,不僅要注意外在的聽覺,同時也要發展內在聽覺的能力。

  • 在我跟隨娜迪婭·布朗熱學琴的時候,她總是要我在上和聲課時遠離鋼琴,藉以發展我內在的聽覺能力。欲在鋼琴的彈奏上訓練自己的耳朵,可以先試著唱出每一首你正在練習的樂曲旋律,清楚音符的起伏和節奏形態。而後,當學習複音音樂時,必須能磨鍊出一種邊彈邊唱的能力。那便是口中唱著任何一個聲部,而手中彈奏著其他聲部,互不干擾。經過了這類訓練之後,在我們與樂團合作協奏曲時,便能毫不費力地唱出樂團重要的引導樂句,在必要的地方能夠很準確地加入樂團,一起演奏。

  • 鋼琴家彈奏協奏曲時,他必須深切地瞭解一個重要的原則:不論和任何性質或大小的樂團合作(也許是世界一流的大樂團,也許是學生或業餘的樂團),演奏一首協奏曲,永遠都不可能是個人在表現,絕對是一位主奏者與一整個管弦樂團高度合作的結晶。因此,主奏者應該努力去贏得團員的贊同,肯定他對於樂曲的詮釋與彈奏能力,並且有極高的意願與他合作。

  • 當鋼琴家不滿意協奏的結果時,通常錯誤都不是出自樂團或指揮,而是主奏者與樂團之間缺乏溝通、缺乏默契。因此,在練習時嘗試著吟唱樂團的旋律,來訓練你的耳朵,在忙碌的彈奏下仍能同時聽著樂團的進行。你也要常常與指揮交換詮釋上的意見,記下指揮對音樂的看法。因為指揮們通常都是受過極佳聽覺訓練的音樂家,有時候比你的老師或朋友都更能給予你良好的建議。在音樂進行時,要不斷地注視指揮並幫助他,切勿干預他,讓他能盡情地發揮他的樂器——樂團;而你,則盡情地發揮著你的樂器——鋼琴。


給藝術家們的誡言


  • 一個藝術家,充分了解他本身的能力,並以這個能力將他的思想和音樂理唸作最均衡徹底的表現,遠比與其他藝術家在單一能力上相較高下要來得重要。因為羨慕他人生理上的天賦,比如有好的記憶能力、一雙大手等,並不能夠使自己也同樣擁有這一切能力。唯有通過努力,發揮你自己身體上的潛能,使之成為你所擁有的資賦,才是最真實的。因此,有一句諺語“永遠不要垂涎鄰人的財富”,應該是每一位音樂家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都應服從的重要誡命。

  • 曾經有人說,大提琴家葛利格·皮雅蒂戈爾斯基(Gregor Piatigorsky)能在飛行的旅途中,不碰樂器便將一首新的音樂作品全部吸收到腦裡,而在抵達目的地之後,從頭到尾將此曲演奏得沒有絲毫錯誤。

  • 平凡的我們並沒有如上的天賦,因此必須要有所認知:我們唯有從緩慢、艱苦、不抄捷徑、同一時段只專注於一件事的練習過程裡,才能得到我們欲求的能力。雖然,我們是那麼的平凡,但是,卻可以在該工作的時候辛勤工作,在能夠輕鬆的時候自在逍遙,過著一般正常人的生活,不需要永遠使自己處於一種誇大、緊張,幾乎是奇蹟神話似的生活中。

  • 鋼琴家擁有一雙大手,有時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麼萬能。拉赫瑪尼諾夫過去時常抱怨,他的一雙大手給他帶來許多困擾。施納貝爾也曾提過,他肥厚的手指常常夾在琴鍵中間,難以活動。因此,優缺點是很難被下定義的,不論你認為自己在天賦上有多麼大的缺陷與不足,事實上都可以經由努力將之克服。

  • 在音樂的再創造裡,我們千萬不能只顧著模仿他人的詮釋而失去了自我的想法。因為音樂的詮釋是完全屬於個人的。一顆晶瑩發亮的鑽石在甲的手上也許很有價值,但是在乙的手上很可能只是一個玻璃碎片而已。完全模仿他人的音樂表達,聽起來就像人造花一般,既不自然又不真實。在音樂的世界中,唯有經過了艱辛的磨鍊與研究,深刻了解樂曲後,才能咀嚼出完全屬於個人、能使人信服的音樂語言。

  • 下面是兩則小故事,乃是針對同一首音樂作品,兩種極端不同的音樂觀點:
    (一)當鋼琴家索裡瑪·斯特拉文斯基(Soulima Stravinsky, Igor Stravinsky的兒子)還在巴黎求學的時候,他心中有個非常大的願望,想要彈奏李斯特的《鬼火練習曲》(Feux Follets)。當時他便求教於霍洛維茨,霍洛維茨給了他一些練習此曲的建議。一段時日後,很明顯,索裡瑪並沒有辦法掌握這首樂曲,此時他又回到霍洛維茨處,霍洛維茨告訴他說:“每一個鋼琴家在彈奏鋼琴上都有其無法超越的極限,和其他鋼琴家比起來,你已經克服了許多人無法克服的問題了。不用擔心,你依然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

    (二)當我11歲的時候,一天心血來潮地問拉赫瑪尼諾夫:“哪一首鋼琴曲在技巧上是最艱難的?”他想了幾分鐘後,回答我:“我想李斯特的《鬼火練習曲》是最艱難樂曲中的一首。”“我想彈它。”“不行,你還無法做到,你的手太小了。”聽了他的話,我知道我一定得征服這個曲子才行。於是我開始著手練習,非常瘋狂地練習。運用各種不正統的指法(因手太小),將許多單手進行的樂句劃分成兩手彈奏,使用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彈奏方式(種種都可能讓萊謝蒂茨基死不安枕)來表現它。最後,我終於奏出了這首艱難樂曲中所有的音符,我終於掌握了它——《鬼火練習曲》。

  • 寫這兩則故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點明:在鋼琴的彈奏上,並沒有完全無法克服的困難,所有的癥結都只是在於你是否下定決心去克服它。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夠給予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最能夠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存在於你自己的頭腦、你的內心,以及你的雙手中。
6-《指尖下的音樂》:練習的秘訣(第三部分_結束)


  • 彈奏門德爾松《G小調鋼琴協奏曲》開始的八度音斷奏時,把手鞏固成“八度的模型”,並將中間的手指彎曲起來,它們便不致干擾八度音的彈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