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起風了》唱的是個什麼故事嗎?

你知道《起風了》唱的是個什麼故事嗎?

“我曾將青春翻湧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聽到這句不由讚歎,詞寫得真美!第一次聽到《起風了》是通過《歌手》節目,也許歌唱類綜藝的價值恰在於安利的功能。

深挖一下《起風了》這首歌,背景還挺複雜。最早這是一首日本歌《ヤキモチ》,該歌曲由高橋優演唱,是《深夜食堂》第三季的主題曲。哇,超愛《深夜食堂》的。後來歌曲被國內引進,由米果填詞,“買辣椒也用券”演唱,“買辣椒也用券”,嘖嘖,這名起的,怎麼說呢,很生活。

《起風了》最早在2017年於國內發佈,後來因未獲版權而下架。之後,辣椒同學成功取得版權,於2018年底發行了新錄製的版本,另有吳青峰翻唱版本。

正像開頭說的,這首歌的歌詞很美,本人所知有限,不知道填詞者米果是哪位大神,感覺應該是位年輕的小姐姐吧。“青春翻湧成她,指尖彈出盛夏”簡直像是在七彩幻影中漂浮起來。仔細想想,青春如何翻湧,指尖又怎麼彈出盛夏?文學是不講邏輯的,畢竟幸福的中文系不用學一門叫高數的課程。

美是很美,但美是不是一定就是好呢?

很喜歡馬未都對審美的劃分,從下至上分別為豔俗、含蓄、矯情、病態。從這個角度講,第一眼就美得不可方物的,很可能被歸為豔俗一類,難以成為含蓄的“第二眼”美人。

千年前,文學界的一眾扛把子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說人話”文學運動,希望改變當時濃妝豔抹的文壇風氣。用今天的東北話講叫“有事說事,別整那些用不著的四六八句”。其實白話文以來,大家挺愛說人話的,所謂:我手寫我口。但過於白話,又很容易變成聒噪,少了凝練的美感。唉,我真是矯情呢。

先賢們提倡“文以載道”,那是士大夫的追求。說回歌詞,我想它還是有內容的比較好。所謂有內容,是指聽眾可以通過理解文字來知道你要表達的內容。歌詞不能只是泛著光彩的華麗辭藻,以至於文字和文字的含義分了家,變成了裝飾性的附庸,就好像繽紛的泡沫,一碰就破。

越寫越跑題了,還是用我這把解牛多年的庖丁之刀,割開《起風了》華麗的表面,看看其肌理和骨骼究竟如何吧?

歌曲開頭明顯用的是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說的是常年在外漂泊,得不到家中音信,因而越走近家鄉越膽怯,生怕聽到家中的壞消息。

從這個角度理解歌曲開頭的“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邁出車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猶豫,不禁笑這近鄉情怯,仍無可避免”,就簡單了。少年外出流浪,如今白髮歸來。

只是歌曲裡闡述的這種情緒遠不如宋之問來的濃烈,宋之問是飽經風霜後的歸來,是發自心底的惶恐。而歌曲只是淡淡的小擔憂,轉瞬之間就被故鄉的風景治癒了,“而長野的天,依舊那麼暖,風吹起了從前”。也是從這裡看出來,作者年齡不大,而且很有可能是女性,文字有時候會出賣很多東西的。當然了,文字也很有欺騙性,歡迎打臉哈~

接下來,歌曲把少年初出茅廬和老年耄耋歸來做了心境上的對比,即“從前初識這世間”和“如今走過這世間”。這個設計很巧妙,遺憾的是詞作者沒能很好地駕馭住。這可能不是筆力的問題,而是閱歷的緣故。

“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看著天邊似在眼前,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少年是飽含熱血的,“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的感覺很對,可“萬般流連,看著天邊似在眼前”是什麼鬼?年輕人才不會萬般流連呢?看著天邊似在眼前更是不通。從意義的層面上應該是:從前初識這世間,好奇萬般,看著眼前想著天邊,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萬般流連,翻過歲月不同側臉,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就比較通順,尤其“措不及防”用的好,從意思上看,有眾裡群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的感覺,而從結構上,一下子就把流浪和感情串聯起來了。浪子的漂泊其實沒什麼意思,對家鄉姑娘的態度才有味道。

“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也沉溺於其中夢話,不得真假不做掙扎不懼笑話”從用詞的考究上來說,當然很好。但是從意思上看,一般,無非是說在外漂流的心境,不得真假不做掙扎不懼笑話,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去掉不影響表達,加上也沒有更深層含義,炫技而已。

“我曾將青春翻湧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心之所動且就隨緣去吧,逆著光行走任風吹雨打”詞當然是美的,但其實從整體結構上是很減分的。你都將青春翻湧成她了,為什麼還要走,還要去世界裡赴湯蹈火,還說自己是——逆著光行走任風吹雨打,呸,分明是拋下姑娘的渣男!世界那麼大,讓你心之所動了,所以和姑娘的感情就隨緣去吧?你的翻湧呢?你的盛夏呢?

那麼僅僅從結構的順承上,這部分應該表達的是,沒想到你留給我的青春剪影,是我窮盡一生想追求的盛夏,浪跡天涯後,驀然回首,你還在不在最初的地方。誠然,填詞人要全面考慮,和曲子的貼合度尤為重要,可這並不是放棄前後結構的理由。

都寫這麼多了,接下來簡單聊幾句吧。

“短短的路走走停停,也有了幾分的距離,不知撫摸的是故事還是段心情,也許期待的不過是與時間為敵,再次看到你,微涼晨光裡,笑得很甜蜜”整體上不錯。講的還是“近鄉情更怯”的猶豫,但是這部分好在進行了更詳細的展開。下車後,走走停停,僅僅走了一小段路,為什麼走得這麼慢,其實是幻想著能“再次看到你,微涼晨光裡,笑得很甜蜜”,原來走得慢是為了等待,為了邂逅,這樣寫就很細膩。

“也許期待的不過是與時間為敵”乍一看很唬人,但其實想表達的是“也許期待的不過是上演時間奇蹟”,什麼奇蹟呢?能邂逅你。終於,奇蹟上演——“晚風吹起你鬢間的白髮,撫平回憶留下的疤,你的眼中,明暗交雜,一笑生花”,老奶奶出現了,歲月帶不走你的美麗!

在吳青峰唱的版本中,主人公想起兒時情話,想起了青春翻湧,想起了指尖盛夏,然後問出“以愛之名,你還願意嗎?”我想那一笑生花的老奶奶如果沒有老伴,大概率是願意的,但即便不願意,這種重逢,這種釋懷也是喜劇,至少是主人公的喜劇。

但在“買辣椒也用券”的原版中,結局是這樣的“暮色遮住你蹣跚的步伐,走進床頭藏起的畫,畫中的你,低著頭說話”,注意是“走進”,而不是“走近”,老奶奶是畫裡的,有沒有聊齋的感覺?那麼很顯然,青春翻湧,指尖盛夏的姑娘不在這了,可能搬走了,也可能是去世了,只留下一幅畫。

往志怪的方向演繹,我們固然可以導演一出人鬼情未了,但欠下的情債真的還給本人了嗎?還是僅僅是安慰自己的痴心妄想呢?這樣看來就是十足的悲劇了,“以愛之名 你還願意嗎?”她可能要在黃泉彼岸回答了。

最後概括下,整首歌用“近鄉情更怯”來串聯曾經仗劍天涯和歸來邂逅姑娘,構思巧妙,但筆力沒能圍繞骨架展開,被華麗的辭藻絆住了,用東北話講叫“禿露反帳”,整體完成度有限。

當然了,大部分人不想這麼累,聽個一知半解就挺好。事實上,的確是這樣的,歌詞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斷章取義的。豔俗也挺好,何必矯情。

以上。


<code>這一路上走走停停
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猶豫
不禁笑這近鄉情怯
仍無可避免
而長野的天
依舊那麼暖
風吹起了從前

從前初識這世間
萬般流連
看著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
萬般流連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
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我曾難自拔於世界之大
也沉溺於其中夢話
不得真假 不做掙扎 不懼笑話
我曾將青春翻湧成她
也曾指尖彈出盛夏
心之所動 且就隨緣去吧

逆著光行走 任風吹雨打
短短的路走走停停
也有了幾分的距離
不知撫摸的是故事 還是段心情
也許期待的不過是 與時間為敵
再次看到你
微涼晨光裡
笑得很甜蜜

晚風吹起你鬢間的白髮
撫平回憶留下的疤
你的眼中 明暗交雜 一笑生花
暮色遮住你蹣跚的步伐
走進床頭藏起的畫
畫中的你 低著頭說話

我仍感嘆於世界之大
也沉醉於兒時情話
不剩真假 不做掙扎 無謂笑話
我終將青春還給了她
連同指尖彈出的盛夏
心之所動 就隨風去了
以愛之名 你還願意嗎/<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