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最近几天,整个朋友圈都被“请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刷屏

很多人的头像也纷纷加上了小国旗

祖国70周年来临之际,小编也代表“清晨pie”提前预祝大家国庆快乐!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当我们看见满街飘扬的五星红旗,你知道当时征集国旗的时候

从2992幅图案到选出38幅进行全国讨论再到最后4幅图案进行最后角逐

这国旗背后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六小组负责筹备国旗、国徽图案征集等系列活动

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求启事。

据统计,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征集到国旗设计稿1920件,图案2992幅;随后这些应征图案在临时选阅室内进行了展示,评选委员会从中精选出38份草图, 并将之汇编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交给新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最终提交新政协审议的38幅国旗草案

五星红旗的初创设计者是来自浙江瑞安的曾联松先生,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以五角星作为自己的标志的,进而决定用五角星作为国旗的主体

而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则指出,人民由四个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积极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因此他决定用四颗小五角星来象征由四个社会阶级组成的人民。

在确定了五颗金星的位置和大小后,他于八月中旬将自己的设计“红底五星旗”寄给了筹备会。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初稿


其实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是在田汉(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的主张下才被收为“复字32号—红底五星旗”,并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去除了类似苏联国旗的锤子镰刀的标志。

1949年9月23日,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国旗方案,但并未形成定论。

其实,毛泽东和大多数代表起初都更赞成一颗星一条横杠的4号图案,但后来,张治中(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向毛泽东表达了他的反对意愿,认为一条横杠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

当晚,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32号图案,而周恩来对该设计感到满意,并要求彭光涵绘制较大的图样。此外,陈嘉庚(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也曾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建议,认为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因此无需坚持使用象征黄河的横杠。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黄河早期设计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黄河长江设计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黄河长江珠江设计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红底五星旗的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听见国歌的时候每每肃然起敬

飘扬在上空的五星红旗 总让人骄傲无比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在海外遇见危险时 别怕 祖国带你回家”

五星红旗呀 那是我们所有华人最熟悉的符号

祖国,生日快乐!

中国国旗差一点就不是它了?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