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到哪步了?这位院士委员透露最新进展

编者按:

4月25日,在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主题活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这是自2019年12月,中国首创的全球首部疫苗管理法案《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将保障公众健康、规范预防接种写入法律总则以来,我国迎来的首个疫苗日。

活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家庭报联合主办,中国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旨在广泛普及疫苗知识,提升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

直播活动从介绍新冠疫苗研制进展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向大家介绍了其团队新冠疫苗研制的情况。

新冠疫苗研发到哪步了?这位院士委员透露最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右)正在研究新冠疫苗

4月26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第2天,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是我国人民抗击疫情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胜利。在雀跃的同时,人们再次祈盼,人类能够早日研发出特效药和疫苗,真正征服新冠病毒。

这两项研究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我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已于3月16日率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月26日晚,陈薇做客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疫苗说》,透露了新冠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新冠疫苗研发:

5月有望迎来揭盲

直播中,陈薇首先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疫苗对人类战胜传染病、提升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

对于全民瞩目的新冠疫苗,陈薇介绍了团队目前的研发进展。新冠肺炎防控的科技支撑,疫苗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我们国家第一时间向WHO分享了我国科学家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当日陈薇及其团队便开始了疫苗的研究。到3月16日,第Ⅰ期临床试验正式获批。

“我们在3月16日晚8:18,给第1个志愿者进行了接种。Ⅰ期比较顺利,它在7天、14天的安全性都得到了统计学数据。”陈薇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Ⅱ期的研究。目前第Ⅱ期的508位志愿者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5月份有望揭盲(在盲法试验结束后,需要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疗效比较,揭示受试者具体使用的哪个组别的过程就是揭盲,一般进行2次揭盲)。”

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陈薇对世界合作寄予厚望。“希望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人类尽早迎来新冠疫苗的面世。”

招募志愿者:

一开始“心里没有底”

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除了像陈薇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还有一个无私奉献的群体———参与临床试验的志愿者。

参与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试验Ⅰ期志愿者朱傲冰今年27岁,退伍后在大学就读,接种后他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受到许多网友关注。他表示:“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专家不辞劳苦地奋战在一线,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我也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先斩后奏,但家人得知后都非常支持,爷爷尤其自豪,他说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们必须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使命。”

“对于这些志愿者,我有很多话要说。”陈薇坦言,在刚开始准备招募志愿者时,自己心里很没底。“大多数人对疫苗这一领域了解不深,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知识盲点,而这次的疫情又很严峻。”

第Ⅰ期临床试验招募的108位志愿者,确实大多对疫苗不是很了解,但他们普遍有一种牺牲精神。陈薇表示:“他们把这当成一种很高尚的事业,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给后来者探路,这让我很感动,也成为我们进行研发的动力。”

第Ⅱ期临床试验涌现了更多甘愿奉献的无名英雄。许多第Ⅰ期的志愿者发动了家人,儿科医生熊英甚至带着自己84岁的老父亲一起成为Ⅱ期临床试验志愿者。

在武汉,为抗击疫情做些事非常有意义。“我去参加试验后,爸爸问他可否参加。我和家人都希望能为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献出一份绵薄之力。”熊英说。父亲熊正兴则透露:“现在注射差不多半个月了,我觉得身体状态和以前差不多,各方面感觉都不错。”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陈薇感叹,“踊跃参与的背后,是志愿者对科研人员的信赖,更是百姓对祖国科技的一种信赖。以后,我们各行各业还是要带着自信,更稳更快地往前走。我们要相信整个民族的能量和我们自己的价值。”

寄语后来人:

少年自信则国家自信

《疫苗说》现场,一位高三学生的留言引起网友关注。这名少年在留言中表示,以后很想从事疫苗研发工作。陈薇透露,最近自己收到许多来自青少年学生的信,不少都透露了对科研人员的敬佩之情,并希望未来能投身这一行业。

陈薇及其团队对此很欣慰:“我们的科研工作,除了疫苗本身的价值,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形成示范效应,这让我非常自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他们能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心里种下‘科技强国’的种子,将对祖国的自信融入到逐渐成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无疑能够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未来的中国也会更自信。”

这种正能量的引导作用,也是陈薇及其团队除了科研成果感觉最具成就的。“这是我根本没想到的事情,孩子们信中说要做科学也好,做生物科学也好,做疫苗科学家也好,这里面是一种向上的风气,我觉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直播中,广大网友不断通过留言和点赞等形式表达对陈薇院士及其团队的敬意。当期节目实时在线收看数超百万,陈薇的访谈引起网友热烈关注。

记者:王天奡

编辑:魏芯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