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答題遊戲被藝術題難住了?這些藝術冷知識你需要了解

玩答題遊戲被藝術題難住了?這些藝術冷知識你需要了解

最長的畫:湖北沙市65歲的退休工程師李裕善先生用了11年的時間,帶著畫筆和相機去了4次三峽,完成了一幅長358米、高1.2米、重72公斤的巨幅國畫《長江三峽神遊圖》。《長江三峽神遊圖》共分為6卷。李先生希望能在北京辦一個展覽,讓大家和他一起分享三峽的美景。

最著名最受歡迎的繪畫:當然是中國畫。中國畫歷史悠久,在世界美術領域是自成一體,作畫的工具和材料是中國特製的筆、墨、紙、硯。  

最古老的人物畫:1978年在甘肅省秦安縣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副木炭畫,該畫幅長1.2米,寬1.1米,分上下兩部,上部相距18釐米並排站立兩個人物,似一男一女;下部有一方框,裡面是兩個動物,此畫距今已有5000年了。  

最古老的紙畫:1964年在新疆吐魯番縣的一個晉墓中發現了一副紙畫,畫高47釐米,寬106.5釐米,由6張紙粘接而成,該畫中的人物、馬匹、景物都不成比例,畫名是《地主生活圖》。  

最長的古代山水畫:北宋畫家王希孟畫的《千里江山圖》長1191.5釐米,寬51.5釐米,用整絹畫成,該畫生活氣息濃厚,卷後有蔡京的題字,現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最著名的古代風俗畫:北宋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長528.7釐米,寬24.8釐米,該畫描繪的是北宋時首都的風光,是一幅寫實性作品,畫中人物有500多名,個個生動富有情趣,此畫現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最長的古代長江畫:北宋夏圭繪的《長江萬里圖》長21米多,畫面上長江的上、中、下游被描繪的各具特色,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人物最多的古代歷史風俗畫:清代宮廷畫師徐揚於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畫的《姑蘇繁華圖》長12米,共畫人物12000多人,400多條船,53座橋,還有230多家店鋪,卷頭印有皇帝御覽的5枚印章,其中3枚是乾隆的。  

最早的UFO畫:最早的UFO畫是吳友如的《赤焰騰空》,距今已有100多年了,畫面上是身著長袍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朱雀橋頭,望著天空中的一團火球議論紛紛,畫上方還有文字說明。  

最長的黃河畫:老畫家週中孚在他古稀之年用6年時間繪成的《黃河萬里圖》長158米,寬46釐米,據說單草稿就打了萬餘幅。  

最大的梅花圖:畫家楊建侯創作的《迎春圖》長8米,是1986年為南京丁山賓館梅花廳創作的,畫中枝叉少而梅花多。  

最大的戰爭全景圖:最大的戰爭全景圖是《攻克錦州》,畫長122.24米,高16.1米,總面積達1968平方米,畫面首尾相接呈環形,沿樓梯盤旋而上,進入畫館中央14米的圓形看臺,沿順時針走一週即可飽覽整副畫。  

最大的獅虎圖:白族畫家蘇志昆畫的《百虎百獅圖》,總長60米(共兩副),各畫虎112只、獅104只。  

最大的畫冊:臺灣寶殿美術事業有限公司印製的豪華本《世界名畫》畫冊長95釐米,寬79釐米,內文精印了50頁西洋名畫,這些畫既可珍藏,也可掛在牆上欣賞。  

最貴的油畫:1994年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上,香港畫家劉宇一的一副油畫新作《女媧之歌》以888.8888萬港元的天價被*****僑商陳建文先生購走,打破了由劉宇一的另一副鉅作《良宵》所創下的836萬港元的中國油畫家所畫的最高售價紀錄,油畫《女媧之歌》高166釐米,寬250釐米。  

最年輕的拍賣畫畫家:在1995年廣州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位有15年畫齡的17歲大連男孩姜鐵明分別以3.2萬元和2.5萬元人民幣賣出兩副作品《印第安的男人和女人》、《福康守護神》,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拍賣畫畫家。  

最大的巖畫:廣西寧明縣境內的左江崖壁上有幅最大的巖畫,畫面寬221米,高40米,可辨認的圖象1819個,其中少數人的形體高2米以上,腰中偑刀,可能是首領。  

內容最豐富的宗教壁畫:莫高窟現僅洞窟492個,共有壁畫4.5萬平方米,若全部排開,將有25公里長,壁畫內容包括佛像、佛經故事、傳統神話、佛教史蹟和供養人肖像等。  

最大的室內壁畫:新疆軍區軍人俱樂部美工萬新君創作的《西域之風》壁畫高40米,寬17米,畫面以長途跋涉的駱駝、騎毛驢的維吾爾族農民和高聳入雲的井架、光芒四射的太陽等組成“S”型畫面,展示了美好的生活。  

最大的玻璃畫:1983年西安玻璃製品廠製作的《絲綢之路》高1.5米,長4米,由近10萬塊、100多種顏色的玻璃組成,壁畫內容為唐代各國商賈和使者長途跋涉來到長安,進行外交和文化交流的情景。  

最小的字畫:四川溫江縣文管所鄧秀虎1997年創作的孔子半身像是用57888個字“寫”成的,肖像長340毫米,寬240毫米,畫中的字須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世界最長的體育畫:1993年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致信給湖南株州市業餘畫家陶侯武,確認他的一副題為《奧運2000》的畫卷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體育畫卷,該畫長200米,寬近1米,是陶侯武用了近10年時間才完成的。  

最長的黃山畫

:最長的黃山畫長108米,高1.2米,是由62歲(1993年)的山水畫家吳廣泉先生創作的,此畫包括了黃山全景的精華。  

最大的陶瓷畫:最大的單面牆陶瓷畫叫《中國姑娘》,壁畫長36米,高3.4米,面積達104平方米,由2010塊陶瓷面板組成。  

最長的蜀道畫:最長的蜀道畫是《蜀道長卷》,由陝西省漢中地區畫家張唯錚繪製的,該畫長200米,可使今人一睹昔日蜀道的風采,創作此畫用了作者3年的時間。  

最小的畫家:怎樣確定是否是最小的畫家還沒有一個具體標準,但如果以獲得國家和世界級兒童繪畫的獎牌為標準的話,最小的畫家是河南偃師市試驗小學三年級的段晨光,他8歲獲世界兒童畫金獎,獲獎作品是《百狗鬧春圖》,長10米,堪稱最大的兒童畫,他9歲出版自己的詩畫集,該書的詩畫、封面、題字、插圖等均出自他之手。  

作品最多的畫家:作品最多的畫家是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據不完全統計,齊白石一生共創作有4萬多幅畫,另外還有1000多首詩和3000多方印,齊白石作畫非常勤奮,幾十年如一日,幾乎沒有一天不作畫,在他90多歲高齡時,一年還畫了60多幅畫。  

最小的油畫:丁貴興藉助顯微鏡在一根直徑0.09毫米、長40毫米的白髮上畫出了中國歷史上的百帝像,這是最小的油畫。在一根直徑0.9毫米、長15毫米的白髮上畫出了40多位美國總統肖像。  

最小的國畫:最小的國畫是潘錫興畫的《虎溪圖》,這幅0.2×0.4毫米國畫畫在一張約芝麻的四分之一大小的宣紙上,須藉助200倍的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畫面上的亭臺樓閣和小橋流水。  

最大的國畫:南京中藝畫廊國畫部青年畫家平克祥歷時10年完成的國畫《長征萬里行》全長400米,高0.5米,畫面從長江源頭唐古拉山各拉丹東雪山玉龍雪山口開始,橫跨青海等10省市,到上海止。為畫此畫,平克祥身背畫夾,12次闖三峽,行程2萬餘里,花費3000多張宣紙。  

最大的鴨畫:江蘇畫家居大寧以畫鴨聞名,他應北京前門全聚德烤鴨店的邀請,為紀念該店開業128週年創作了一幅題名《春江水暖》的百鴨圖,畫中有神態各異的鴨子128只。  

最大的貓畫:創作完成於1992年的《千貓圖》長106米,寬0.5米,畫面上1026只大小不一的貓咪在鮮花綠葉中追逐戲鬧,惟妙惟肖逗人喜愛,更令人驚歎的是它的作者是無錫市年僅12歲(小學6年級)的少女周璐。

最早的人物繪畫最早的微刻最早的木版彩畫仰韻文化的人物繪畫。1978年發掘於甘肅秦安縣大地灣遺址,這是一幅室內白灰地面上的木炭畫。1986年經考古學家鑑定,確認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魚紋彩陶有單體魚紋、復體魚紋、人面與魚形體花紋等10餘種。其中兩件彩陶盆上,畫有相互追逐的魚、口含雙魚的人面形以及象徵漁網的圖案。

最早的載圖畫譜:《梅花喜神譜》,也是第一部專門表現梅花的木刻畫譜。宋代宋伯仁撰繪。作者於嘉熙年間(1237-1240年)任鹽運司屬官。他工詩,善畫梅花。在刻書序言中自謂“有梅癖,闢園以栽,築亭以對。”他描繪梅花的蓓蕾、小蕊、大蕊、欲開、大開、爛熳、欲謝、就實等種種形態共200圖,經刪減,只留100圖。每圖多為一枝一蕊,形象鮮明,富有變化,圖左題詩句,圖上根據梅花情態標有畫題。現存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重刊本。畫譜以畫為主,其刀法明快,在版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最早的時事畫作品:赤焰騰空》。作者吳友如。見於上海壁園珍藏出版的《吳友如畫室名畫冊。該畫是他最早的作品,距今已近百年,畫面為許多身著長袍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朱雀橋頭,仰望高掛在空中的一團火球而議論紛紛。畫上方有一段文字:“9月28日晚8時,金陵城南上空忽見火球一團,形狀似巨卵,色紅而無光,自西向東緩緩飛來。……約一頓飯工夫,火球才漸遠漸滅……一位老人還在它開始出現時,聽到微微的響聲。”吳友如1884年在上海創辦我國第一份時事畫報《點石齋畫報》。他的許多畫都記錄了當時的新聞,並配以文字說明。《赤焰騰空》是我國最早一幅關於UFO的圖畫,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最早最完整的墨跡:春秋、戰國之際的盟書。盟誓是春秋時期盛行的一種政治活動,諸侯通過盟誓儀式,來締結具有一定製約作用的聯盟。盟書是用硃色或墨色寫在玉片或石片上的盟約,玉石片多呈圭形,盟書上的字,筆畫起筆見方,中肥末銳,筆鋒顯露,用筆粗細自然有致;字體與《魏正始三體石經》上的古文、宋代郭忠恕《汗簡》一書集錄的字體十分相近。已發現的盟書有《沁陽玉簡》,20世紀60-70年代在山西侯馬、河南溫縣發現大量的盟書。

最早的行書石碑:建於山西太原晉祠內的唐碑。碑高196釐米,寬120釐米,厚27釐米。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646年)親自撰寫的,名為《晉祠之銘並序》,共有1023個字,碑額左右雕螭首一對,額首有“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個字。碑文書體飛逸灑脫,骨骼雄奇,筆力遒勁;刻工刀法洗煉,充分表現出原書法的神韻。對研究中國書法藝術有很高的價值。

最早介紹筆墨紙硯的專著:北宋蘇易簡所著《文房四譜》,又名《文房四寶譜》。成書於986年。全書共5卷,第一、二卷為筆譜;第三卷為硯譜;第四卷為紙譜;第五卷為墨譜。各譜體例敘說大致相同即首為敘事篇,重在說明其定義沿革、兼及產地;次為製作篇,重在介紹研製技術;再次為雜說篇,系講有關的典故、軼聞軼事;最後為辭賦篇,彙集有關文學志士贊詠文。

最早評論書法的專著:南朝梁庾肩吾著的《書品》。全書1卷,記載了自漢至齊梁以來能寫真書和草書的名家123人,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共為9品,並對每一品級給予評論,品評他們書法藝術的成就。同時,還記述了一些字體的起源和發展,而且還開闢了書法鑑賞的道路,是研究書法及中國書法史的寶貴資料。西周甲骨文微刻。在陝西省岐山縣出土。這批甲骨文,字體小如芥粒,筆劃細若秋毫,其直筆契刻有力,折直遒勁。其中一片面積僅2.7萬平方釐米的卜甲,在1.17平方釐米內刻細如髮絲的文字30多個,其中有的字體不足毫米。

最早的人物漆畫:1941年長沙黃土嶺戰國墓出土的漆畫。有《歌舞人物奩》、《車馬人物奩》。1952年長沙顏家嶺出土的《狩獵紋漆奩》以及信陽長臺關楚墓出土的錦瑟上繪製的狩獵、樂舞、神獸圖。這些彩繪在漆器上的裝飾畫,多以黑漆為底,用朱漆或用金粉、硃砂、赭石、淺黃等色繪製。所繪貴婦、舞伶、侍女、官宦、御者、衛士或牛、豬、鹿、犬、猴、鶴、鳳、龍都形象生動真實;在構圖上,疏密相間;繪畫技巧,十分靈活,掌握了用筆和用色的高度技巧。最早的原始繪畫遺蹟:彩陶上的人面紋、魚形紋。見於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器皿。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魚紋彩陶有單體魚紋、復體魚紋、人面與魚形體紋等10餘種。其中兩件彩陶盆上,畫有相互追逐的魚、口含雙魚的人面形以及象徵漁網的的圖案。

最早的著名人物畫卷:《女史箴圖》。相傳為東晉顧愷之作品的唐代摹本。為絹畫。是根據西晉張華為諷諫賈后而撰的《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81句分為12段畫成圖卷,每段題有箴文,現只存9段。畫卷以墨和線為主,施以透明的色彩,筆法流暢,線條緊密飄忽,若春蠶吐絲,始終如一,整個畫面和諧古樸。該畫卷是瞭解顧愷之繪畫風格的比較可靠的實物。現藏貢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最早的隸書墨跡:戰國時期秦木牘和秦簡上的墨書秦隸。近年來在四川青川縣郝家坪和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現.墨書秦隸是小篆產生之前,秦人書寫的墨跡。但有的字有篆書的結構,是篆隸遞變中的古隸。其中的以、一、入、戶、上等字不但筆道方折,而且有了“蠶頭”、“波磔”這些今隸所具有的特徵。這些隸書的字形為正方、長方或扁方,不拘一格,結構方圓相輔,筆畫渾厚,肥、瘦、剛、柔、極盡變化,用筆有輕、重、疾、徐的區別,是考證隸書發展的珍貴資料。

最早的刻帖:《淳化閣帖》。宋太宗命王著等選集鐫刻於宋淳化三年(992年)。原無帖名,因刻於淳化年間並藏於秘閣而得名。該帖共10卷。每卷首分別標為“歷代帝王法帖第一”,“歷代名臣法帖第一”,“諸家古法帖第五”、“法帖第六,王羲之書”,“法帖第九、晉王獻之書”等。共收入唐以前歷代名人、帝王法帖100餘種。此帖在採擇上雖有缺點並雜有偽跡,標名也有錯誤,但古人書法藉此得以流傳。《淳化閣帖》原石已無,拓本多為翻刻。

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專著:清末文學家孫詒讓(1848-1908)撰寫的《契文舉例》。劉鄂《鐵雲藏龜》出版後影響甚大,孫詒讓對此書十分驚歎,將該書中的一部分甲骨卜辭的內容研究出一個梗概,於1904年撰成此書,由上海蟲覃隱廬石印問世。全書2卷,分為月日、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國、典禮、文字、雜例10類。雖然該書由於當時資料有限,結論不盡正確,謬誤不少,但孫氏對契文內容進行分類研究,具有首創之功。他的這一著作成為我國第一部研究和考釋甲骨文的學術著作。

最早的繪畫評論著作:南朝齊謝赫撰的《古畫品錄》。全書1卷,收錄了從三國吳至南朝齊代的27位畫家,分為6個品級,評其優劣。書中提出的繪畫“六法”之說,對後世影響很大,為歷代畫家、鑑賞家們所遵循,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西漢的木版彩畫。1979年3月在揚州市西郊木槨墓中發現。共兩幅。一幅為《人物圖》,長47釐米,寬28釐米,繪文臣武將各二,畫法為墨線勾勒,敷以色彩,畫面上的線條簡潔流暢,色彩鮮豔明快,形象準確生動。另一幅為《墓主人生活圖》,長47釐米,寬44釐米,畫面分兩部分:上部繪4個人物,有墓主人,隨從與婢女,下部為宴樂的場面,有樂隊、伎樂表演和賓客。整個畫面主題突出,疏密有致,氣氛十分熱烈,反映出貴州家庭生活情景。這兩幅畫是研究漢代揚州經濟、文化狀況的寶貴實物資料。

最早的《紅樓夢》人物全圖:北京故宮博物館摹畫室畫師李湘於1985年所繪。他業餘用5年時間繪畫出《紅樓夢》的全部人物413位。該圖具有鮮明特色,眾多的人物各具個性,毫不雷同。畫家對原著鑽研較深,在繪畫表現上又富於變化,使這幅人物畫意態飛動,風格粗獷雄渾。該圖得到著名書畫家董壽平和紅學家周汝昌的高度評價,是我國繪畫史和紅樓夢研究中的佳作。

最早的木刻畫:西漢時期的七塊木刻畫。出土於江蘇盱縣東陽漢墓中。是一種淺浮雕的木刻畫,別具風格。內容有星象圖、泗水撈鼎、雜技百戲等圖。最早的“沒骨”畫:1976年山東臨沂金雀山西漢墓出土的帛畫。畫長20米,寬0.42米。分天上、人間和地下3部分描繪了8組景物。上部包括日、月、流雲、瓊閣及蓬萊等3座仙山;中部分5層描繪墓主等24人的活動情況,有拜侯、樂舞、官吏相迎、紡績與問醫、角抵表演等;下部有奔騰的雙龍及怪獸。主題仍是導引墓主昇仙。繪製方法先用各種顏色平塗出畫意,最後不用墨線,而用硃砂線和白粉線作部分勾勒,成為古代繪畫中“沒骨”技法的先驅。

最早的書法真跡:西晉陸機(261-303年)手書的《平復帖》。據宋徽宗《宣和書譜》著錄,此帖作於晉武帝初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該帖牙色紙本,高25釐米、闊20釐米。有字9行,共85字。字體是初草。筆法剛勁古樸,猶存隸法,為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對晉以後的書法發展有深刻影響。貼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題簽,下鈐雙龍圓璽。前後嵌宣和、政和印璽。還有楷書“晉平原內史吳郡陸士衡書”十一字。此外尚有明韓世能、董其昌、清梁清標、安岐等收藏印。此帖後入清皇宮,同治、光緒間傳入恭親王府由溥心畲所藏。1937年張伯駒以4萬元收購此帖,使其免被盜賣國外,後雖幾經跋涉,他都珍藏此貼,直至1956年捐獻國家。現藏故宮博物院。

最早的畫史著作:唐朝張彥遠撰的《歷代名畫記》。全書共10卷,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古代繪畫的理論遺產,向有我國“畫史之祖”的稱譽。它既是最早的畫史著作,又是繪畫理論集大成的著作。

最早的化石壁畫:北京音樂廳東西兩側牆上的化石壁畫。由北京音樂廳總設計師尹震華首創。化石壁畫是以化石的紋理、色斑為墨彩,用化石的層理、凹凸來表現各種物象的形狀,將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和雕塑等多種藝術特色融為一體而拼鑲出的壁畫。具有構思奇特,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富有氣勢和立體感的特點。如東牆左側的壁畫,以化石的紋理和色斑,呈現出群峰高聳壁立,,山頂有寶塔,山坡多處楓葉紅透,山谷青石間泉水湧流,飛瀑遙掛,如同筆蘸托起的巨峰,又彷彿是一艘巨輪航行於海天相接處,細看山上的怪石,有的如猛虎,有的如奔跑的黑熊,從不同的角度看,則有不同的景物,具有神奇多變化的藝術效果。

最早的大書法家最早的女書法家被《畫品》列為一品第一人的畫

:李斯(?-前208)。也是秦代政治家,歷任丞相。曾為秦統一全國文字。李斯作《倉頡篇》、趙高作《愛歷篇》,胡母敬作《博學篇》,以大篆為基礎,以過省減,成為小篆。李斯被後代書法家尊崇為小篆書法之祖。晉衛桓《四體書勢》載,李斯擅長篆書,諸山及銅人銘皆其所書。北朝王?《古今文字志目》、南朝羊欣《採古耒能書人名》,均列李斯為秦漢書法家之首。傳世的書跡有《泰山刻石》和《琅牙臺刻石》。最早善寫草書的人:杜操。字伯度,東漢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縣)人。因避魏武帝曹操諱,魏晉人改其稱為杜度。為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孫,章帝時為齊相。他擅長章草,書法有骨力而微瘦。唐張懷?在《書斷》中將其章草列為“神品”。崔瑗、崔?父子學他的書法,後人並稱“崔杜”。

最早的今草大師:張芝(?-約192)。字伯英,東漢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地區)人。後徙居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他勤學好古,擅長章草,對草書的貢獻是將古代字字區別的草法,改創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他的墨跡在當代已很寶貴。三國魏韋誕稱其書法獨步無雙,尊為“草聖”。晉王羲之評論漢魏書法墨跡,首推鍾繇、張芝。南朝庚肩吾《書品》,列張芝、鍾繇、王羲之三人書法為之上品。唐張懷?《書斷》中將其章草、草書列為神品之首,隸書為妙品之首。流傳至今的書跡有宋《淳化閣貼》第2卷中的《八月帖》。

最早的楷書革新家:魏書法家鍾繇(151-230)。字元常,三國時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歷任太傅,封定陵候。擅長隸書、楷書、行書。能博取眾長,對書法的章法和結體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楷書筆法和結體上帶有濃厚的隸書氣息,風格古樸,補歷代奉為楷模。北宋《宣和書譜》譽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與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並稱鍾王。書跡古臨本有《薦季直表》毀於民國年間,只有影印本傳世。刻帖有《宣示表》為代表作品;《賀捷表》又名《戎路表》、《賀?捷表》,書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保留許多隸書筆意,為隸楷遞變過程中的書體,是其最具特色的作品。

最早見於史籍的刺繡藝術家:趙夫人。三國時期人。據歷史文獻記載,孫權在建業(今南京)稱王以後,請擅長繪畫的趙夫人畫制一幅山川形勢圖。趙夫人說:“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她在方帛之上,繡出了“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繡工精巧,被當時人稱為“針絕”。

最早用水墨畫花鳥的人

:殷仲容。盛唐時期的花鳥畫名家。《歷代名畫記》說他,“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他的畫法是用墨筆鉤出花鳥的形象,再用濃淡的墨色來暈染,使之有多種色調的效果。為水墨畫之先驅。衛鑠(272-349)。字茂猗,嫁汝陰太守李矩,世稱李夫人或衛夫人。東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曾祖衛覬,祖衛?都是書法家。她的書法學習鍾繇,並受祖輩影響,擅長楷、行、篆、隸,楷體造詣尤高。王羲之少時曾從她學習書法。唐張懷?《書斷》將她的隸書列為妙品,評其書法為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北宋《淳化閣帖》中存有行楷8行96字。 “疏體”畫家第一人:著名的畫家張僧繇。六朝梁時人。生卒年不詳,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曾任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他善畫佛道、人物、鳥獸、山水、花卉。他廣收博取,能獨闢蹊徑,將晉衛鑠《筆陳圖》的書法用筆方法融入繪畫。藝術手法簡練,富於變化,創造了“筆才一二,像已應焉”的畫法,與唐代吳道子被稱為“疏體”代表。他的繪畫有獨特風格,被稱為“張家樣”。據載曾有建康(今南京市)一乘寺用天竺(今印度)傳入的凹凸法創作壁畫,遠觀有立體感,近視則平。其繪畫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大。與顧愷之、陸探微並列,被稱為六朝三大家。最早善於畫鶴的人:薛稷(649-713)。字嗣通,唐代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縣)人。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後因預知竇懷貞謀害玄宗事,被賜死獄中。他工書法,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逐良並列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也能畫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以畫鶴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都有讚美其畫鶴的詩句。他在長安、洛陽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畫跡,在秘書省幹牆壁上所畫的鶴曾被稱為一絕。他所首創作的屏風六扇鶴樣也為人所效仿。直到五代黃筌出現以前,一直被公認為其畫鶴技藝難以超越,可惜作品未流傳下來。

最早有影響的金碧山水畫家:李思訓(651-716)。字建,出身唐宗室。李思訓善畫山水、樓閣、佛道、花鳥。他的山水畫主要師承隋代展子虔的青綠山水,並加以發展,形成意境奇偉,用筆遒勁,風骨峻峭,工整富麗的金山碧水畫風格。傳到現今的《江帆樓閣圖》,據記載是他的作品,但仍有爭議,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早期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後世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就是他的金碧山水畫風的延續。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在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最早的白描畫著名畫家:吳道子(約685-約760)。又名吳道玄。唐朝傑出的畫家。早年為民間畫工,不到20歲,已嶄露頭角。開元年間(713-741年)被召入宮廷作畫,先後任供奉、內教博士、官到寧王友。善繪各類題材,尤以人物佛道見長。在長安、洛陽寺觀作壁畫達300餘幅,其中《地獄變相》名振一時。在藝術上有創造精神,用狀如蘭葉的筆法表現衣褶,圓轉而有飄舉之勢,而有“吳帶當風”之稱;又以焦墨勾線,薄施淡彩,世謂之“吳裝”。他通過墨線的肥瘦抑揚,表現出物象的運動感和量感,為白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被後世尊為“畫聖”,被民間工匠尊為祖師。著名畫家陸探微。六朝宋時吳(今江蘇蘇州市)人,生卒年不詳,有名於宋文帝至明帝間(424-472)。他善畫人物、鳥獸、佛教圖像。在“骨法用筆”上有突出成就,其畫風師法顧愷之,但又變顧愷之高古遊絲描為筆跡銳利剛勁的線條,創造線條筆跡連綿不斷的一筆畫。還創造了一種“秀骨清像”的造型風格,人物於眉清目秀中顯出神韻,具有時代特徵。謝赫在《畫品》中將他列為一品第一人,認為他是具備繪畫六法的人。據記載曾畫有《宋明帝像》、《竹林像》、《蟬雀圖》、《阿難維摩圖》、《五白馬圖》、《榮啟期》等十餘幅,現都不存。江蘇南京善橋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印壁畫,畫風與其最為接近。

最早題畫詩的人:杜甫(712-770),唐代偉大詩人。他一生共留下詩歌1400多首,其中近2%為題畫詩。所題畫詩,不是就畫論畫,而是觸景生情,通過聯想,掌握作品本質,深化自己的藝術感受,使藝術欣賞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層層深入,筆筆生髮,但又始終不離題畫本旨,是其題畫詩一大特色。如《丹青引》:“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纏其身”。這些激憤之辭,不只是談畫或論人,而是寄託了詩人潦倒困頓的處世之感和憤世嫉俗的感情。他所題畫詩與所題繪畫同樣是寶貴的藝術遺產。最早創作遊牧民生活的畫家:胡瑰。晚唐暑期信譽第一數民族室韋烏素固部落的優秀畫家。僅《宣和畫譜》就是著錄其作品65件。在表現手法上,他強調精細和藝術感染力。傳世的《卓歇圖》為長卷,前半段表現狩獵歸來的騎士正在休息的場面,人物活動豐富,人物神情多樣,整個場面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既自然又熱鬧,極富有遊牧生活的氣息。畫卷後半段表現貴族宴飲的場面。全卷結構疏密相間,人物、風光相得益彰,是一幅難得的傳世珍畫,現藏故宮博物院。

首創江南山水畫的最著名畫家

:董源。字叔達,五代南唐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南唐中主(934-960年)時。據《圖書見聞志》記載,他曾在南唐中主保大五年(947年)的賞雪宴會上與翰林待詔高衝等合畫《賞雪圖》。他以畫山水見長,尤其是水墨山水有獨創性,成就亦高。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等畫技來表現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宋代沈括稱他“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名作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龍宿郊民圖》等。自元末至明、清,一些畫家皆奉董源為典範,而有“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鍾王,舍此則為外道”之說。最擅長墨竹的畫家: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笑笑居士、錦江道人,也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登進士第,歷任秘閣校理及陵州、洋州知州。他有較高的文藝修養,蘇軾稱其詩、楚辭、草書及畫為四絕。尤善畫墨竹。文同愛竹,對竹有深入的觀察和體會,遂能得心應手,不惟寫形,且託物寄興,賦予竹以品格,抒發個人情懷。他創造的墨竹形象有纖竹、偃竹、折枝竹、叢竹等,藝術水平冠絕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