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天下網商記者 章航英)

海底撈“一號人物”、今年49歲的張勇計劃退休了。當然,這個計劃要十年,甚至十五年。接班人將在施永宏、苟軼群、楊小麗三人之外的10萬多名員工中選出。

被排除的三人是海底撈創始團隊成員,張勇的理由是他們”太貴了”,並調侃他們“對未來的董事會來講,性價比確實不高”。1994年,張勇夫婦和施永宏夫婦一起創辦了海底撈火鍋,而被稱為“中國最牛服務員”的楊小麗,“高管中學歷最高”的苟軼群則分別在1995年和1999年加入。

比張勇老、比張勇胖的施永宏,是海底撈的元老級人物,也可算是“二號人物”。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施永宏

張勇是海底撈的第一大股東,施永宏與妻子李海燕、張勇妻子舒萍三人並列第二大股東。在最近發佈的福布斯2020年全球億萬富豪榜上,張勇舒萍夫婦擁有財富138億美元;施永宏李海燕夫婦則擁有財富65億美元。

海底撈20多年曆程中,張勇是舵手,是海底撈麵向眾人的“A面”。在這之下,施永宏可算作海底撈的“B面”。他們一個雷厲風行,一個慈軟佛系;一個進,一個退。

“創業就像跳舞”,施永宏如此形容與張勇的合夥人關係,“難免會踩到腳,但是我們始終在調整步伐。”

一個事實是,離開了誰,海底撈都不會走到今天。

沒有施永宏就沒有海底撈

施永宏和張勇是在四川簡陽一個學電焊的技校內認識的。那時候的張勇經常逃課,施永宏負責幫他解決作業和考試的麻煩。

這種相識於微時的關係與角色,後來也一度延續到創業過程中——張勇處於主導位置,施永宏負責執行和“救火”。

張勇愛折騰,技校畢業後,不滿足於做焊工,開始留意做生意的機會,搗鼓過遊戲機、倒賣過汽油,還開過一家叫做“小辣椒”的麻辣燙。這期間,施永宏是免費的義工。不過,後來張勇由於談戀愛無心經營,關了。

1994年,張勇決定重操舊業開火鍋店,他對身邊的三個死黨,女友舒萍、施永宏及其女友李海燕說:“把錢都拿出來吧,我們這次開一家正規的火鍋店。”三人一共湊了8000元出來,股權平分。

張勇一分錢沒出,也佔了25%的股份。

在這樣平均的股權結構下,當時的火鍋店徹徹底底是個“家族作坊”。顧客來了就招待下,空的時候就打麻將。那時施永宏正是從四川麻將中得到啟發,為火鍋店取名“海底撈”。

事實證明,一個好的品牌名有多重要。“海底撈”自帶廣告效應,既與火鍋有關,也暗合了四川人的生活習慣。

這期間,施永宏是“大總管”,又管錢又管採購。張勇對他十分信任,從不記賬,他說“做小辣椒時,不給錢施永宏都來幹活兒,他怎麼可能偷錢?我和施永宏的煙錢都從一個口袋出。”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施永宏沒有辜負這份信任。他勤勉敬業,凌晨兩點就起來跟蹤供應鴨血的小販,甚至把手伸到鴨肚子裡試體溫,以保證食材的新鮮。

施永宏後來回憶,20多年來,他除了IT部門沒有工作過,做過其他所有的崗位。

踢出海底撈,被奪“300億”

即使股權平等,張勇始終處於領導者的角色,並且在之後的經營中愈加強化了這一種控制力,而作為聯合創始人的施永宏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

海底撈早期“家族式”的經營模式並沒有持續很久,張勇意識到一個問題,散漫的管理方式定無法長久,於是他決定自己作為經理,處於主導地位,其他三位合夥人默認同意。

之後幾年,海底撈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1999年走出四川進入陝西,隨後又陸續進入鄭州、北京和上海。伴隨著海底撈的擴張,創始團隊逐漸退出管理層。2004年,舒萍和李海燕在張勇要求下離開海底撈,只保留股東身份。三年後,同樣的安排輪到施永宏——他被下崗了。

隨後,張勇變本加厲,從施永宏夫婦手中以原始股價買回18%的股份,而且張勇承認只是“象徵性地付了點錢”。

放到現在,這部分轉移的股權價值近300億元。

張勇的理由是,上市需要實現絕對控股。另一個更加合理的角度是,張勇覺得此時的施永宏已經不適合海底撈的發展。

相比於張勇的嚴厲,施永宏太和藹了,總能和員工打成一片。這被張勇視為一種“軟弱”,難當大任。

施永宏為什麼同意?如何甘心?他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同意能怎麼辦,一直是他說了算。”

除了習慣於張勇的“威權”,施永宏非常肯定張勇的能力。他找到了一套說服自己的方式,並且,如今看來無比睿智。他說:“股份雖然少了,賺錢卻多了,同時也清閒了。他是大股東,對公司會更操心,公司會發展得更好。”

在分得更大蛋糕與做大蛋糕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海底撈的成功,與施永宏在關鍵時刻對領導權的平穩讓渡分不開。

2018年9月,海底撈在香港上市。上市敲鐘時,施永宏站在C位的張勇身邊,依然慈眉善目,笑得憨厚——他永遠知道自己的位置。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施永宏左一 張勇左二

上市兩年後,海底撈市值在1788億港元。近日發佈的福布斯2020年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張勇以110億美元財富排名全球榜單118位。同樣上榜的是施永宏、李海燕夫婦,以及張勇妻子舒萍,他們的財富分別是33億美元、32億美元、27億美元。

在之後一檔節目中,施永宏分享了關於創業合夥人的理解:合夥人關係有點像跳舞,一個人進,一個人就要退,不然就要踩到腳。

“當然一定會有踩到腳的時候,但是我們會隨著這個節奏,把步伐調過來。”

從未離開

有時候張勇對施永宏顯得有些冷血無情,但是在海底撈之外,他依舊給了施永宏很多施展的機會。

施永宏離開海底撈管理層後,專注火鍋調料生產和研發,後發展為頤海國際。頤海國際早期有相當一部分訂單來自於海底撈。背靠大樹,頤海國際於2016年上市,如今市值600多億港元。過去一年,頤海國際收入42.82億元,淨利潤高達7.95億元。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貴人,我認為張勇夫婦他們倆,就是我的貴人。”施永宏對張勇的情感複雜,不過情感最後都讓渡給了企業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施永宏從沒真正離開海底撈,其“救火隊長”的角色延續了下來。

經歷20多年發展,海底撈部門與人員迅速膨脹。部門與門店逐漸隔閡,各部門間的責任推諉與內耗也在逐漸消耗著企業活力。施永宏逐漸迴歸管理一線,進行組織變革。

“用流行詞來說是生態鏈佈局,但我們當時做的時候,沒有想到生態鏈,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獨立的。”施永宏說。

在施永宏主導下,海底撈財務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人力資源公司微海諮詢;財務部門成立了海晟通諮詢公司;工程部成立了工程公司蜀韻東方;中央廚房做成了蜀海供應鏈;原來的炒料部門做成了頤海公司......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海底撈枝繁葉茂的生態體系背後,施永宏維持著這一龐大體系的協調與運作。

據企查查,目前施永宏在29家海底撈體系內公司內任職。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企業對人性的把握是最重要的”

海底撈最近的新項目是一個叫“十八汆”的麵館。它一改之前高客單價的傳統,專做平價的工作餐。如今,這家位於北京朝陽區的十八汆首店已經具有網紅店的潛質。

在其錯綜複雜的股權關係背後,施永宏依然擔任了重要角色。更有消息稱,施永宏為這一項目牽頭人。

海底撈以“變態”服務出名,不過,這一層表象之外,背後是縱深的品牌、管理、組織等多方面的積累。施永宏曾說,海底撈走過很多彎路,最終認識到,企業對人性的把握實際上是最重要的。“要把善的一面激發出來,把惡的一面遏制住。最終你要實現什麼?從要他幹,變成他要幹。”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無論是“師徒制”,還是“計件制”,海底撈都在持續地激發員工的“善”。這來自於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將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深度綁定。也就是如今張勇“接班人計劃”中強調的:

人人都可能當老闆

這其中不乏“畫餅”的味道,不過另一個事實是,過去一年,海底撈員工薪酬及津貼支付65億元,按照10萬名員工計算,平均每位員工的年薪超過6萬元。此前,張勇曾透露,海底撈店長年薪最高可達600萬。

海底撈二號人物:屢屢救火,曾被踢出局

施永宏曾說:海底撈20多年創業,唯一不變的是價值觀——讓員工“用雙手改變命運”。以高於同行的薪資留住人,並以明確的考核機制晉升——海底撈門店的員工由店長、經理直接考核,由神秘人考核店長,考察指標是顧客滿意度和員工努力程度。

施永宏認為,本質就是讓員工自己賽跑,我不是教你怎麼樣、讓你怎麼樣,而是讓你自己賽跑,跑得快的、跑得好的收入就高,跑得慢的收入就低,就會被淘汰。

“海底撈遇到的最大瓶頸是人,在人才培養上,不是你想當然地出一個制度,一定是順著人性去定,你的制度就成功了”。

26年前,施永宏與張勇開出的第一家火鍋店,逐漸裂變為全球擁有768家餐廳,超過10萬員工,年賺23億的餐飲集團。

張勇自然是首功,但你不能不提到二號人物施永宏。企業內部的控制權之爭往往引起一陣陣腥風血雨,在不斷內耗中錯失企業發展的機會。施永宏的佛系與退讓,以及對人性的理解,讓海底撈有了加速度。

編輯 陳晨


參考資料:

黃鐵鷹,《海底撈你學不會》

新餐飲大學,《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餐飲最大的痛點是培養人》

餐飲老闆內參, 《一天5萬步還保持微笑!海底撈是如何給員工打雞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