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在印象中,股票行情大好的时候,就又到了大户收割旧韭菜,旧韭菜收割新韭菜的时候。便有人戏称,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是对于这种现象的思考,大家总是说韭菜是贪婪的,而交易是反人性的,这就导致受伤的总是散户。但这着实让我费解,人难道不就是生而贪婪的?人不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另一方面,大家也总说基本面分析没有用,亏得多的公司反而能涨,赚的多的公司反而像条死鱼不上不下。

因此,本文想通过对“受伤的散户”和“背离的基本面”两个现象进行剖析思考,从而思考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散户?

总有人批评中国的市场散户化、不专业导致中国股市没有出现长牛,美股五十年的长牛就是靠专业的机构催生出来的,但是我对这一种说法表示怀疑。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从去年中金公司的研报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从2003年伊始,机构资金所持有的市值长期稳定在70%以上,并且随着金融改革的加速,机构资金由单一的公募向信托、保险、年金等转变。在2008年股灾的时候,机构持有的资金甚至一度到了快接近90%,这意味着对于股市来说,真正的中流砥柱并不是散户资金,而是机构资金。

那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散户?

按理来说,股市的涨跌散户机构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问题或许在于散户乐于交易,机构乐于持有。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个人投资者是以盈利为导向的,并且资金少操作灵活。相比之下,机构资金虽然盈利也是目标之一,但实质上机构资金的主要盈利来源在于管理费,资金的盘子越大,机构盈利就更甚,属于一种旱涝保收的机制,这个资金的盘子100个亿,不管股市是涨是跌,我每年都可以收取2个亿的管理费,甚至还有销售服务费、申购费、赎回费等等。此外机构资金更容易进入一级市场,发行一个封闭期几年的基金,有管理费还有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收益岂不是爽歪歪?

因此,上述的原因导致了一种现象,自由流通的市值中,散户占了大头,也意味着,A股的交易量更多的是散户倒腾出来的,达到了80%。进而,形成了受伤似乎只有散户的假象,其实机构也受伤,但是他们受伤还能赚钱,受伤的是机构背后的这些投资者,因此机构“不敢吱声”,而且永远都是乐观向上突破5000点。但是机构持有的时间跨度之大,使得他们能够等到曙光之前,而散户吃喝拉撒,总要补贴家用,使得散户很有可能倒在黎明之前这个现象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A股市场散户化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散户的投资短期化、投资方式单一性导致了投资收益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理想。因此总有人要T+0改革,如果真的改革了,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更有害于散户的盈利性,美股也有一句名言,“交易影响你的财富”。

在“投资者教育”没有完全普及或者不达标时,削减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有可能帮助投资者提高收益水平。但是另一方面,金融是需要流动性的,流动性越好,分配的功能越充分,社会资金分配效率越高,这就导致在保护投资人权益和社会效率上出现了两难问题。

或许这就是国家逐渐放开涨跌幅限制提高金融市场反应时效,但迟迟没有放开T+0机制的原因之一,谨慎而又审慎。此外投资者教育没上来,国家也不敢开放太多的金融产品,原油宝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又导致了散户投资单一性被强化,无法通过不同产品组合的方式规避一定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教育上来了,开放了更多的金融产品,我举个规避市场风险的例子,假设公司和行业情况我们了解充分的情况下,买入一只朝阳成长产业的龙头股,但是做空这个所在行业的指数,便会形成一种绝对收益,因为不管各行各业,行业集中度往往都是在增加的,即便市场整体下跌,也有空头部分来对冲损失,使得投资组合所承担的波动性更小。

二、为什么基本面总是和股价背离?

这就要探讨,基本面到底是什么面?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国家的基本面?还是都有?

首先先定义,小资金是趋利性的,大资金是趋稳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资金说明家庭财富不足,需要进行资产增值,因此趋利。而大资金说明家庭财富充足,几辈子无忧无虑,因此他们要的是资产保值。保值保到什么程度呢,有甚者跑赢或者持平通胀便可,进而大资金更多的是成为构成社会和金融的基石,而不是交易者的身份,不会过度参与到交易当中,因此我们这里只对小资金进行探讨。

首先阐述一个事实,整个中国的基本面,也就是国家的基本面是相对不错的,即便是近几年GDP增长有所下滑,仍然是领涨全球的。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GDP增速只有印度和部分非洲的国家可以媲美。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从GDP总量来看仍然保持着第二的位置,但是如果考虑国内货币购买力的问题,其实已经是全球第一远超美国了。

因此国家的基本面向好,这个命题是基本正确的。那么国家的基本面好代表着股市就一定会上涨么?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由于投资的方向很多,我们简化成就只有房市和股市两个,如果国家基本面好,每年都在保持稳健的增长,但是如果房市赚钱效应好过股市,那么资金就会从股市向房市流动,导致房价上涨而股价跌。如果房市和股市赚钱效应相同,增量的资金就会均等的分配到两者里,如果股市赚钱效应更好,那么资金就亲徕股市。因此,国家的基本面好不是股价上涨的充分条件。

那么公司基本面好,会是股价上涨的充分条件么?

同理,当然也不是,资金的趋利性表明永远追逐最好的东西。你敢保证你现在所买的公司基本面是最好的?整个A股,几千只股票,即便是你公司的基本面不错,如果不是最好的那一批,就不一定涨。此外,年报这些都是历史数据,大家总是以财报来定义一家公司基本面如何,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历史的数据不代表未来数据,仅能是一个参考。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差,矮子里面拔将军,就选不是最差的那一批。

通过这一个思路推断,基本面好是利好的一个信号,但不代表股票价格一定会涨,准确一点说不代表股票价格短期内一定会涨。

三、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美式长牛?

我的思路是平均带来的“均涨效应”。

美国各州的GDP增长差异是不算太大的,并没有太多的短板,当然也没有像我们一样出色的增长率。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种"平均",导致了美国几十年的长牛。

我们前面说道,国家的基本面好,但如果房市比股市好,资金就流入房市。公司的基本面好,如果有更优秀的公司,资金就流入更优秀的公司。但如果房市和股市一样好,绝大多数的公司基本面都一样优秀呢,你又该买什么?

很难选择吧,因为都赚钱,随便你买什么?但最终你也选择了一只,别人可能也选择了另一只,还有人买房,这就导致了一种效应叫普买普涨,房市涨、股市涨的“均涨效应”。

因此,股市长牛其实是当国家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自然产物成长期意味高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前提就是行业发展有先后,有差异,使得存量资金的再分配和增量资金分配有偏向性。成熟期意味着温和发展,温和发展表明行业之间发展差异小,使得资金偏向性降低。当资金偏向性降低的时候,随着国家发展,所有的资产价格都会普涨,形成所谓的长牛。

而国家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性信号有哪些?我觉得有两个。

1)橄榄球状的财富分布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当中等收入人数在全国国民中占比超过低收入人群的时候,便是橄榄球状。

为什么需要有这种社会结构,因为要达到理性人的决策趋于一致。因为橄榄球状意味着大多数人有相似的学习能力,相似的消费能力,进而形成相似的思维深度,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如果社会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国家为了保护弱势方可能会选择不能充分的放开金融市场,进而导致金融的风险无法通过相关的产品进行对冲,不能对冲的风险产生波动,反过来又影响投资者持有的时间,波动越大,风险厌恶者的持有期可能就受到冲击。

2016年的时候,人民日报刊出一篇文章《“橄榄型社会”离我们有多远》中称,社会结构的演变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无法一蹴而就。我们预测,到2040年,我国白领劳动者将超过蓝领劳动者;2050年,白领劳动者比重将占到全体从业者的大约60%。届时,中国将完成橄榄型社会的建设。但根据如今2020年,新蓝领和新中产的崛起,我觉得这个时间点要提早到2030-2035年之间。

2)GDP温和的增长

温和的增长意味着各行各业普遍的收益率都不错,但都超过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收益率都不错使得市场存量资金的再分配和国家发展带来的增量资金的分配没有偏向性或者说偏向性降低。

多少是适当的通货膨胀率?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早在1998年世界各国就开始采取定量的通胀目标,自1998年末欧央行提出具体的量化通胀目标后,通胀的走势除了金融危机期间一直围绕在2%的区间波动,因此2%一直延续到今。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而美国近十年一直在围绕2%(这个不是通胀率,是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增长率)波动,我们就参考美国GDP增长的历史数据,当中国经过十几年发展,在未来GDP增长逐渐降至趋于2-4%时(也就是适当通胀率一倍到两倍的时候),就是GDP温和增长的时期来临。

中国的A股市场什么时候可以迎来史诗级的长牛?

以往的历史数据,中国的GDP增长在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趋缓了4%。按照这个趋势,在未来十年左右,除去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中国的GDP增长率或许将迎来自己的温和增长期,也就是在2030年前后。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的两个条件的时间落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之间,中国或许将迎来我们梦寐以求且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超级长牛",届时中国或许也将成为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