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能够拓宽我们思维的广度,挖掘思想的深度。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简单却最具贵族气质”的事情。“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金句频出谈吐非凡,与他丰富的阅读紧密相关。读书有没有用?该怎么读书?让我们看看这段战国时期的有趣对话。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学问家,而且学问还很杂,不仅有文学、哲学,还涉及到天文、物理、军事、工程、医药,有人曾经说过,墨子那年代要是有个诺贝尔奖之类的,他老人家大概能包个圆儿。


墨子的出身按理说不一般,咱们很久以前讲的那个宋国的“公子目夷”就是他的祖先。虽然是贵族的后代,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成了落架的凤凰,所以年轻的时候墨子也是饱尝生活的艰辛。


生活的苦难赋予了墨子强健的心智还有体魄,也让他体会到老百姓的艰辛,因而他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最为贴合百姓,也无怪韩非子最后说他的墨家学说是“世之显学”。

世界读书日 |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古人讲求游学四方,去各个地方传播自己的学术理论。作为一个学者,特别是一个“混过社会”,身上还带着点“黑社会”背景的学者,墨子行进的队伍还是比较声势浩大的。那年月即便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外出之时“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伉(抗)礼”,更何况身为一派学术宗门之长,自然威望甚高。

墨子一行人,出游访问来到了卫国,一路上“关中载书甚多”。所谓的“关中”的“關”,应该是“闌”,指的是车上的横阑之内,就相当于是车中。古人著书立说“书之竹帛,镂之金石”,当时最常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竹简写的书,又占地方又沉。丝织物一类的书虽然有,但毕竟造价昂贵,崇尚节俭的墨子自然瞧不上这种东西。战国的时候,庄子的好朋友惠施“其书五车”,出去的时候要带五车书,墨子虽然 “载书甚多”,估计可能还没有惠施的书多。


徒弟弦唐子看见之后非常奇怪,于是向墨子问道:“

吾夫子教公尚过曰:‘揣曲直而已’。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

师傅,您当年教公尚过的时候,明明告诉他学问的最高要处在于衡量是非曲直,有这些就够了。您现在带这么多书,有啥用呢?

墨子听完后,向弦唐子解释道:“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

当年周公旦,早上要读一百篇书,晚上还要接见七十个有识之士。

关键人家周公旦不是“闲人”,人家是周天子的太傅,首席辅佐官。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於今。


为啥人家周公旦服务于天子,他的美名传扬到现在?因为人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放弃过进步。


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我墨翟现在又不用当官服务于君主,又不用耕田劳作为生计奔波,我怎么敢舍弃这些东西?

世界读书日 |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可见读书学习这玩意儿,跟地位跟年龄是没有关系的,生命不息,学习也不应当停止。古人做学问持之以恒,手不释卷行至终身。活到老学到老,如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全媒体、融媒体兴起,人们获得知识的成本越来越低,相对的所做出的付出也就越来越低。当年王国维写百十字,可是要查阅上百本书,以防遗漏,如今我们检索信息只需几秒而已,遇到难题动动手指就解决,自然也就不需要平时的积累了。


所谓“得之易,失之易”信夫!


可即便是在当下,读书学习依旧不会过时


弦唐子傻乎乎地问墨子带那么多书有没有用,言语之中似乎充斥着那么一股“反智主义”或是“读书无用论”,被墨子拿周公旦的故事批评教育了一番。


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


周公旦读的,到底是啥书?

世界读书日 |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古代人所谓的“书”,最早指的其实是“《尚书》

”,而“《尚书》”就可以简单理解成“上古之书”,乃是“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可以看成是古代的君主圣贤的语录。


凭啥就得是《尚书》?不能是别人的书么?


还真没办法,因为上古之时教育被垄断,书写文书、记载史事这一职能也是被垄断的,诸子百家真的开始著书立说传道解惑,那也只是在春秋之后才兴起的,所以西周初年,周公他老人家还在的时候,要是想读书,有、也只有可能读《尚书》。

《尚书》的流传比较曲折,又被删、又被烧,真真假假混在一起,现存的《尚书》,无论真伪加以统计,从最早的《尧典》开始算,直到最后一篇,一共也仅存五十八篇。按照《尚书纬》的说法,《尚书》原来有“三千二百四十篇”,要是这么看,“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倒是还有点靠谱。


毕竟虞夏商周跨度小两千年,只传下五十八篇文书,不太合适。

那么除了《尚书》,春秋之后、汉代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书多么?又都有哪些书呢?

其实不仅有,而且相当多,根据《汉书·艺文志》里的记载,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凡计13269卷。


然而存留的,少得可怜。

北大的李零先生整理出了一个《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在里面他列的存书只有115种,先秦古书只有60种。

再换一种说法:从三千五百年前甲骨文成型,再到两千二百年前秦始皇一统,这千年间我们传下来的书,只有60本。


2018年这一年,全国出版新版图书247108种。


文化不保护,行吗?话题收回来,墨子跟弦唐子讲了读书学习这种事要奉行终身,但他可不是只讲了这些,毕竟学习如果只靠读书就能解决,那就太好办了,关键的一点是还要学会辨析。

教训完弦唐子之后,墨子还没完,接着说道:“同归之物,信有误者。然而民听不钧,是以书多也。


你传一句、他传一句,理论多,所以书也就多了,真真假假闹不明。


然而你师兄弟公尚过呢,“数逆於精微,同归之物,既已知其要矣。”看的东西足够多,对于事物的精微之处已经有所把握了,所以我教他“揣曲直”,而“不教以书也”。


人家的基础打得足够牢固,看了足够的书,所以我叫他如何去辨析活用——换句话说,你老兄的基础还不够,书还没读透就想着去评判是非曲直,那哪儿行呢。

世界读书日 |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墨子教育徒弟,是加上也是在教育现代人:


第一,要读书学习,积累经验,而且这是一辈子的事,跟身份等级以及年龄大小无关;


第二,书读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去辨析、去灵活运用,否则也只是读死书或是死读书,毕竟孟子都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是首先,您得读书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