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目前收藏圈的藏品都很便宜,這種情況會長此下去嗎?為什麼?

迅捷風


我表達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吧:

經濟不景氣,大多人手裡缺錢,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對於古玩這個特殊而又傳統的行業來說:這些還都是外在因素,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

那什麼因素能起決定性作用呢?那還是去尋找內因。內因又是什麼呢?那恐怕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也找不出深層次的原因。那就試著分析一下吧!

一:古玩行業既有其無可替代的特殊性,也屬於傳統生意,商業規律同樣適用於它。

古玩行業有別於其他傳統生意,這是大家都認可的。那它既有別於其它傳統生意,又特殊在何處呢?特殊就特殊在我國的文物法偏袒於此行業,偏袒於古玩從業者。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糾紛的話,消費者投訴無門、告都告不贏。

長此以往,不懂的人不在染指古玩;懂的不多的人也不在染指古玩;那麼剩下來的要麼就是精通的實力玩家,要麼就是似懂非懂的“傻膽大”在掏錢購買。這樣下來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小,致使古玩市場越來越冷清。

那這個行業又付合什麼商業規律呢?

那無疑就是古玩行業也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現在的這段時間正好趕上古玩行業的“歇夏期”,那麼也就是說古玩行業在夏天這段時間屬於淡季相對清冷,那相對清冷的情況下,從業者東西賣便宜一點回回血也很正常,那也不等於說古玩整體不值錢了。那不是杞人憂天嗎?等到了秋季古玩行業又到了旺季,那個時候各種物件自然又會賣的貴一點。

二:你站的有多高,就能看多遠。

你自己實力很雄厚的情況下,市場上一般的古玩你都看不上眼。

市場上一般擺出來的物件都是普通通貨(也就是生意貨)價格自然不會很高,甚至夾雜著很多仿品;有低仿,中仿,高仿等。這種情況下從業者能要多高的價也不符合邏輯。

而古玩行業的物件本身95%以上的都是普品,這也是事實。那來那麼多的成化雞缸杯、永樂甜白釉、汝窯器、元青花、雍正官窯、乾隆琺琅彩?又那有那麼多樣幣、雕母、張作霖大元帥?所以說你認為價低可能是因為你錢太多了。

三:珍品古玩風險大。

投資珍品古玩風險非常大,大在不單是真假方面的問題,即使是真品加珍品,那還存在一個投資回報預判的問題。一但預判失誤,則得不到相應的投資回報。有的真品加珍品的物件價出高了,那麼有可能幾年或者十幾年都回不了本。所以說投資珍品風險是非常大的。

而若你手中持有珍品古玩,想賣出一個相對理想的價格也沒那麼容易。這有可能就是你的焦慮所在之處。其實如果不缺錢的話,可長期持有。畢竟市場也有其相應的漲浮週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好東西好物件就應該有其相應的價值,只是這一天能來的早與晚而己。

綜上所述:只要擁有好物件,則無需憂慮重重,冬季再怎麼長,春天也會不期而至的到來。


山底紅花


收藏圈靠感覺是不行的,要根據市場,政策,國情,經濟去判斷。藏品便宜是否要看什麼藏品。稀奇珍永遠不會便宜,量大而民眾都有的永遠不會價高。

受疫情影響,各行業都低迷,收藏領域也不例外,市場僅低迷而已,價格沒有大的變動。

這種情況不會長期下去,會根據疫情的控制而逐漸恢復。

自於為什麼,很簡單,全世界受到疫情的擴散,只要從根本上控制,所有經濟都會恢復,世衛正在努力,各國都在研究疫苗,不久肯定能有效的控制。世界復工復產,經濟繁榮了,各行業都就可發展了。低迷的市場過去就迎來繁榮。

我是藍雲飛天。關注我共同研討,廣交藏友。


藍雲飛天


先說結論:任何市場或者圈子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可能持續火熱也不可能持續低迷。

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

古人言:樂極生悲,物極必反。

前幾年這個問題是反著問的。火熱的收藏市場還會繼續下去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收藏熱彷彿是一下子起來的,如今又突然的低迷。其實並非如此。它仍有一些跡象可循。

從改革開放前的破四舊到新世紀的全民收藏浪潮,我們用了20年改變了全國人的一個收藏觀念。改革開放是中國千年生活習慣的一個轉折,是一個騰飛的跳板。也就是說,經濟的騰飛是收藏圈火熱的重要因素。

▲拍賣2.3億人民幣的鬼谷子下山圖罐

那麼我們就不難發現,最近收藏圈低迷的原因。受全球肺炎的影響,今年經濟幾乎大崩盤。各大企業紛紛裁員,海底撈,格力等企業虧損嚴重。外貿訂單相繼取消,眾多中小企業都已經難以為繼。

2020年春天的這場疫情,雖然已經得以控制。但它的影響還在繼續,這將導致全國經濟的停滯甚至下滑。從餐飲到外貿無不低迷,面對房貸車貸,許多人生活都成問題。遑論收藏?

所以,目前收藏圈藏品價格低廉這是毋庸置疑,也是合情合理的。都說盛世收藏,經濟不景氣,又有多少人會談收藏呢?

但是這種情況,肯定不會持續太久。等到經濟壓力轉好,自然就有更多的購買力。那麼收藏市場就自然而然的會轉好。

當然經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有其他許多因素左右著收藏圈。正因為因素太多,就更不可能持續。無論是持續低迷,還是持續火熱。這都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收藏本身魅力之一不是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