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清水as689532nmlyu586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时间上计算就占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恢复精力和体力,保持身体健康。有关专家统计,美国每年在夜间有37500人发生猝死,其中88%的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心血管患者的睡眠情况非常值得重视。

睡眠障碍能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影响人的新陈代谢,使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都受到影响,可增加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加快、新陈代谢增加,提高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大血小板的黏性,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病形影不离

在“双心门诊”的就诊患者中,几乎所有患者都认可睡眠的重要性,也认可良好情绪状态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很多患者在就诊时会主动诉说自己的睡眠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患者对于自身睡眠的表述当中,有几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如“我上床挺早的,但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哎呀医生,我现在经常是睡到半夜就惊醒了,噩梦多”,“平时睡眠还行,但是第二天不能有事,有事的话,头一天就睡不好了”,部分患者会以自己的现状和之前作比较“我现在睡眠不好,每天天不亮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1)睡眠障碍和冠心病

睡眠障碍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神经兴奋性高,心跳呼吸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

(2)睡眠障碍和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一方面睡眠障碍可以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也会影响睡眠。

(3)睡眠障碍和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节律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平衡的结果,睡眠障碍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导致期前收缩(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发生。

因此,要重视心血管患者的睡眠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障碍不只是单纯的夜不能寐,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醒后无恢复感都属于睡眠障碍的范畴。若睡眠不好,建议调整生活方式,若规律生活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建议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整睡眠。

长期失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多半下不来

许多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合并有失眠症。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可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而引起失眠。失眠对血压有显著的影响,高血压病可以导致失眠,失眠常使血压升高。

临床中发现,高血压患者休息得好,则血压相对平稳,长期失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多半控制不理想,失眠频发可造成血压升高。

有实验证实,睡眠时间在5~6小时的失眠者,血压升高的危险系数是正常者的3.5倍;而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血压升高的危险系数是那些睡眠超过6小时的人的5倍。

睡眠是否正常,需追溯整个睡眠变化

失眠是最为多见的睡眠异常之一,在一般人群中也普遍存在,并以慢性失眠症多见。在普通人群中,失眠的发病率为4%~48%;在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中,有31%~75%罹患慢性失眠症,其中2/3以上的患者病程超过一年。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除了分析患者的主诉外,还有较为确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生物化学检验手段、生理电学检查手段等。而睡眠异常的判断更多地来自于患者的主观感受。所以,当患者描述当前存在睡眠困扰的时候,通常还需要说明整个睡眠的变化情况,即从什么时间开始出现了睡眠障碍或异常。

睡眠正常的客观标准

  • 入睡快,一般来说15分钟左右即可入睡。
  • 睡眠深,不易惊醒,即使了,5分钟左右后又能入睡。
  • 睡眠的时候,无噩梦、惊梦现象,猛然醒过来以后很快忘记梦境。
  • 起床以后精神状态很好,没有疲劳的感觉。
  • 白天工作效率高,没有睡意。
  • 睡眠时间成人一般在6~8小时,无长期过少(少于5小时)及睡后不适感。

当然,这一标准虽然较为客观,但是真正判断时还是需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于睡眠量表和睡眠电脑监测获得更为准确、直观的睡眠数据,将其作为临床判断的补充依据。

引起睡眠障碍的行为和认知

不良的睡眠习惯:睡眠之前过度使用智能手机,或从事容易引发人体兴奋的活动。如熬夜看刺激、精彩的视频等,不仅不利于睡眠,也让整个机体得不到休息,危害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认知偏差:个体相关的认知模式存在偏差,如对原发疾病本身相关的过度担心,以及反复思虑不愉快的事情等,容易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异常。这种过度担心状态如果不能发生转变,可能就会发展成失眠或焦虑。

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

  • 睡眠潜伏期延长:超过30分钟才入睡。
  •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 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
  • 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何药师健康科普


我们国家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权威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有2.45亿之多,可以说每5个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慢性病之王”。而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高血压和睡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张大夫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睡眠问题有很多种,其中和高血压联系紧密的大概4种,它们是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那么,它们和高血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高血压与失眠

相关医学研究显示,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问题。这其中很多情况就是失眠,而失眠的人很多都会存在情绪问题,比如说焦虑、抑郁等等。这样一来失眠加上情绪问题,就很容易让一个人发生高血压。所以说,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失眠问题,因为时间长了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2、高血压与打呼噜

打呼噜,医学上管他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打呼噜的人容易高血压,这一点不光是医生知晓,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大家只要细心感受,很多打呼噜的人血压都高,大家可以自己细心观察。而且,打呼噜引起血压升高也基本上是医学上认可的事实。建议大家如果有打呼噜的问题,一定到呼吸科或者耳鼻喉科正规治疗,以免影响了血压再后悔。

3、高血压与睡眠时间缩短

睡眠时间缩短是现代人普遍面对的问题,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已经与以前的生活全然不同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导致了人们睡眠时间的缩短,这几乎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变化。睡眠时间短了,很多人血压就随之升高了,所以说,大家要注意保持7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免影响健康。

4、高血压与睡眠质量变差

好的睡眠,一般具备以下5个特点:入睡快、睡眠深、无起夜、睡醒后神清气爽、白天无困倦。而睡眠质量不好就可以表现为入睡慢、睡眠浅、有起夜、睡醒后觉得累、白天打瞌睡。长期睡眠质量的降低,可以带来很多情绪问题,比如说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等,这些变化综合在一起,就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这也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多认识到的问题。

总之,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是的的确确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来说建议大家尽快到精神睡眠科等专业科室正规诊治,以免睡眠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健康。而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睡眠得到改善了,很多情况下血压也能得到改善,您说是这个道理吗?


张之瀛大夫


最近一直忙碌着自己的第一本书“老百姓能看懂的高血压”,常常熬夜到12点。即使12点上床睡觉,也很难入睡,时不时的就会想起一些高血压科普的关键点,生怕有所遗漏,生怕自己的写的大家看不懂。

后来出现头疼,我本以为就是没睡好导致的头疼,也没在意。可是吃了缓解头疼的药物,依然没有缓解,于是测了个血压140/90!

我高血压了!

我在科普让大家预防高血压的时候,自己反倒没有预防好,自己先得了高血压,说起来有点讽刺。平时我的血压都没有超过120/70,一直在110/60左右徘徊,非常正常。可是就是因为最近睡眠质量下降直接导致了血压升高。

我也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病例告诉大家,睡眠质量不好,确实会引起血压升高。还好,我经过及时调整,修改了工作计划,把任务减量,早早入睡,加之傍晚跑跑步,没过几周,我的血压又恢复到120/70以下了。

本身熬夜就会增加高血压风险,晚上11点后睡觉就算熬夜。人体自我修复一般在凌晨3点以前进行,因此23点~3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过了这段时间,通过补觉难以弥补熬夜带来的损失。

长期睡眠质量不好,或失眠肯定会影响我们的血压,我有很多高血压患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晚上睡不好,第二天血压就比平时高。只有保证睡眠,才能保证健康,保证血压平稳。失眠后,心率加快,大脑也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就会引起血压升高。

所以,不管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的人,都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睡眠质量。

除了失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严重的打鼾。

我有过好几个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就是严重的打鼾,造成高血压,这叫继发性高血压;后来经过改善打鼾后,血压就恢复正常了。所以严重打鼾的人,也必须关注自己的血压,尤其睡眠中打鼾后,严重缺氧,除了要监测一个呼吸睡眠暂停,必要时监测一个夜间动态血压,看看有没有夜间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

总之,熬夜、晚睡、失眠、睡眠质量低,这些和睡眠质量不好的结果都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得早睡,都得想办法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这样才能远离高血压,才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

我可不想在“老百姓都能看懂的高血压”书没写完,自己先得了高血压,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