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湛河綜合治理系列報道之一 《化繭成蝶母親河 水清岸綠景色美》

湛河綜合治理系列報道第一集

《化繭成蝶母親河 水清岸綠景色美》

如何讓鷹城市民留住記憶深處歷久彌新的鄉愁,家鄉的綠水青山又在哪裡。答案,無疑是與鷹城市民相擁相伴的母親河,湛河!為把傳統煤炭城打造成新型生態城,市委市政府本著“生態建市”的生態文明理念,經過六年的湛河綜合治理工程,40多公里的生態景觀長廊,3個新建的公園、52個節點,“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湛河美景已經呈現在全市人民面前,人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畫中,化繭成蝶後的湛河已經成為鷹城的“綠色名片”。

湛河干流全長40.2公里,主要支流18條,流域面積219平方公里,是鷹城的母親河。昔日的湛河流域汙染嚴重,主河道水質為劣五類,主要支流多為臭水溝或垃圾溝,是鷹城名符其實的“龍鬚溝”,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對湛河進行治理。

治理湛河,首當其衝的就是治汙,按照“西分、北截、南調、中加強、源頭綜合治理”的治汙總體思路,主河道沿岸鋪設了40.7公里的截汙主幹管,直徑從1米的管道到2.8×2.4米的箱涵,實現了沿湛河兩岸汙水主管網的全覆蓋,滿足了2050年排汙要求。


滴水不漏的真功夫、一絲不苟的執行力、精益求精的高要求,為治汙提供了基礎保障,開啟了湛河治理加速度。2015年,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揮部新建了第二汙水提升泵站,2016年改造了第一汙水提升泵站和第一汙水處理廠,實現日常汙水全收集、全輸送、全處理。“西分”就是將湛河上游汙水收入到新城區汙水處理廠。新建的四處倒虹吸,將北部汙水調入湛南,實現南北幹管聯通,調度更靈活。疏通改造湛北暗涵,在湛北路東延段新建了湛北幹管,新建湛南暗涵,強化了湛北、湛南汙水輸送“主動脈”功能,為汙水安全兜底提供了保障。支流工程共完成截汙管道鋪設41.2公里,老管道疏通9.1公里,垃圾、淤泥清理23萬立方米。2016年9月,湛南暗涵全線貫通,實現了“汙水進管、清水進河”的階段性目標,主河道水質由原來的劣五類變為常年保持地表水三類,沙河馬灣出境水斷面持續保持三類水質。


世間事,做於細,成於嚴。工程驗收嚴格按照“六大環節”執行,首先是企業進行自驗,其次是監理進行核驗,再次是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接著是指揮部總工和現場技術人員核查,然後是工程部部長、副部長組織複查,最後是副指揮長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參建各方聯合抽查,全部合格後才算通過驗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