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社戲》: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以丟掉真誠為代價

成年人身上的成熟與睿智,逐漸被虛偽抵消,只在兒時的回憶中,隱藏著人生僅剩無幾的美好。

翻開魯迅的書,再一次讀到《社戲》,中學時在課文裡讀過,但不是全文,那個時候讀《社戲》的時候,覺得只是魯迅回憶兒時的一個事件而已,然而再讀時卻有了不一樣的感慨。

其中的善惡美醜,人性的虛偽和現實,這些人性的撞擊讓自己又重新審視人生,不禁感嘆,我們長大之後會變得成熟和睿智,但是也失去了人性最美好的那一份純真。

中學的課文只是《社戲》的一大部分,刪除了全文的前面兩節,而這兩節描述的是魯迅回憶自己看戲時不愉快的兩段經歷。

在文章前前後後的細節對比之中,無不體現成人的套路,他們在自己的成熟中藏著麻木,在自己看似圓潤的待人處事中,藏著勢利眼的卑劣。

魯迅《社戲》: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以丟掉真誠為代價

在1922年12月份,魯迅將《社戲》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這篇文章讀起來有一些《故鄉》的味道,其中提到的小時候的玩伴,讓我想起了《故鄉》之中那個手捏鋼叉,頭戴項圈的閏土。

和《故鄉》那篇文章比起來,《社戲》之中更多了小時候的頑皮,也使這篇文章增加了幾分靈動。

文章開始的時候,也是我們中學課本刪除的一部分,寫的是魯迅回憶自己兩次看戲的糟糕經歷,開篇便說:“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

後面則是回憶自己在十一二歲的時候,由自己的母親帶著回到自己的故鄉魯鎮,晚上和幾個玩伴一起划船去趙莊看戲,回來的時候幾個人又偷了羅漢豆烤著吃,幾個孩童吃著豆開著船,那一份愜意和自由,將人瞬間帶入自己小時候農村生活的回憶中。

在這一篇看似平淡的瑣碎回憶之中,藏著的也是人性的虛偽和兒時淳樸的碰撞,這也是這篇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魯迅《社戲》: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以丟掉真誠為代價

一:從戲裡到戲外,三個人性現實的地方

01:胖紳士的不屑

魯迅回憶自己第二次看戲時,用兩元買了一張票,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本來以為不用爭座位,就放心的去了,誰知道到了那裡人都滿了,連立足的地方都很難,只能站在遠處去看。

當他不知道名角是誰,就向旁邊一位胖紳士詢問,但是胖紳士的態度卻讓自己有一些不悅,文章中說到:“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說道:“龔雲甫”。我深愧淺陋而且粗疏,臉上一熱,同時腦裡也製出了決不再問的定章。”

02:鐵頭老生的懈怠

戲裡戲外皆是人生,戲外是真實的人生,而戲內表現的同樣是真實的人性,魯迅回憶和玩伴一起去看戲,幾個人辛辛苦苦的划船到了戲臺旁,期待著鐵頭老生翻八十四個筋斗,但是幾個人去的時候,鐵頭老師卻懈了。

雙喜說:“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呢?”

有這樣一個規矩,鄉下的社戲是承包的,有固定的場次,或者是故意為了給白天營造上座率和留客率,在晚上的時候刻意會讓臺上的主角留一手,又或者因為晚上的時候人少了,臺上的角也累了,就不再顯露自己的真本事,只是應付著去唱戲,這樣套路的安排,總讓人覺得不夠真誠。

魯迅《社戲》: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以丟掉真誠為代價

03:六一公公對我的態度

我們看戲划船回來之後,搖船的夥伴說餓了,因為許久沒有吃東西,就打算偷一些羅漢豆出來吃,於是立刻停船上岸,然後把豆偷來,幾個人烤了吃了,擔心到自己家田裡偷的多,被自己娘發現要哭罵,於是偷了六一公公田裡的一點。

第二天,六一公公發現之後就對我們說:“你們這幫小鬼又偷了我的豆吧,還踩壞了不少。”

六一公公帶著責備的口氣訓斥我們幾個小夥伴,但是六一公公看見我時,立刻把船停了。

笑著問我:“迅哥,昨天的戲可好?”

“豆可中吃呢?”

當我回答很好的時候,六一公公竟然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這真是大市鎮裡出來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我今天也要送一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嚐嚐去。”

這是一個非常和諧友好的畫面,但是其中卻存在著一些小小的諷刺,就是六一公公對我的態度,因為我是“從大市鎮裡出來讀過書的人”,所以六一公公對我顯得格外的親切一些,看似友好的態度,其中也藏著自己對他的態度取決於這個人地位的人性現實。

魯迅《社戲》: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以丟掉真誠為代價

二:觸動內心的淳樸

人性之中有劣根性,但是人性更多的是美好,如果全是冰冷,沒有陽光,那麼我們怎麼能生活的那麼好呢。

在魯迅的這一篇《社戲》中,諷刺了各種套路和虛偽,但是也有著完全淳樸的善良和美好,這一份美好全藏在魯迅兒時的玩伴身上。

01:省去輩分的禁錮

鄉野淳樸,農村人非常講究輩分的差別,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即便沒有太多的能力和地位,但是在輩分上絕不允許自己輸了面子。

但是魯迅和自己的兒時玩伴在一起時,輩分上雖有差別,孩子間也會大鬧,但絕對不會用“犯上”來斥責對方,這就是來自孩子身上那一種沒有拘束的自由。

02:完全真誠的陪伴

當我要去趙莊看社戲時,因為沒有及早定船,錯過了坐船時間,我有一些不高興,甚至急得要哭,母親卻竭力的安慰我。

下午朋友們去了,當朋友們回來高興的和我說著看戲的經過時,看我悶悶不樂。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說:“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麼?”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說可以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所有的事情都講究利益和回報,但唯獨在孩子身上,他們追求的是真正純粹的快樂,當玩伴看到我沒有去看戲時,十幾個少年願意一同開著大船陪我一起去看戲,這種從來沒有考慮回報,只是單純的讓別人開心的心思,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早已“形跡罕至”。

臨行的時候,母親擔憂我的安全,雙喜便又大聲的說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魯迅《社戲》: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以丟掉真誠為代價

03:簡單而又純粹的美好

我們晚上看戲回來,搖船的夥伴餓了,因為許久沒有吃東西,於是幾個人提議要到岸上弄羅漢豆烤來吃,這個時候阿發說:“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

這一系列在孩子身上發生的場景和情節,展現的是一種無私和淳樸,諷刺的正是在大人身上看似熱鬧,實則虛偽,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連戲都不願意好好演的功利性。

大人身上有的是智慧和權衡,但是唯獨少了淳樸和真誠,用孩子的真誠與淳樸對比大人的不屑和白眼,顯得人性多麼現實和冷漠。

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感動,看到了現實,也看到了自己那一個快樂的童年。

當時光荏苒,當歲月從自己生命中消失的時候,還有多少人能留住自己那一份少年的真誠呢?又有多少人,還能在自己變得成熟的時候,留給自己一些無私呢?

大概再也不會有了。

所以魯迅在最後便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end-


作者|今夜文學


為自己的靈魂找一個文學的歸宿,用文字與您溫暖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