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混凝土的碳化?碳化对混凝土的性质有哪些影响?

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的反应。

碳化作用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减弱对钢筋的保护作用。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氢氧化钙,使混凝土孔隙中充满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其pH值可达到12.6~13。这种强碱性环境能使混凝土中的钢筋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薄膜,从而保护钢筋免于锈蚀。碳化作用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当pH值低于10时,钢筋表面钝化膜破坏,导致钢筋锈蚀。

其次,当碳化深度超过钢筋的保护层时,钢筋不但易发生锈蚀,还会因此引起体积膨胀,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或剥落,进而又加速混凝土进一步碳化。

碳化作用还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表面碳化层产生拉应力,可能产生微细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1251 混凝土碳化的机理是什么?

混凝土具有毛细管类孔隙结构的特点,这些毛细管类孔隙包括混凝土成型时残留下来的气泡,水泥石中的毛细孔和凝胶孔,以及水泥石和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此外,还可能存在着由于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和温度变形而引起的微裂缝。普通混凝土的孔隙率一般不少于8%~10%。

在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主要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和Ca(OH)2,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低,除少量溶于孔隙液中,使孔隙液成为饱和碱性溶液外,大部分以结晶状态存在,成为孔隙液保持高碱性的储备,它的pH值为12.5~13.5,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空气中的CO2气体不断地透过混凝土中未完全充水的粗毛细孔道,气相扩散到混凝土中部分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的孔隙液所溶解的Ca(OH)2进行中和反应。反应产物为CaCO3和H2O,CaCO3溶解度低,沉积于毛细孔中。该反应式为:

Ca(OH)2+CO2→CaCO3↓+H2O

何谓混凝土的碳化?碳化对混凝土的性质有哪些影响?

孚纳森地坪施工前与成品后效果

孚纳森地坪施工前与成品后效果

反应后,毛细孔周围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补充溶解中的Ca2+和OH-,反向扩散到孔隙液中,与继续扩散进来的CO2反应,一直到孔隙液的pH值降为8.5~9.0时,这层混凝土的毛细孔中才不再进行这种中和反应,此时即所谓“已碳化”。确切地说,碳化应称为碳酸盐化。

另外,凡是能与Ca(OH)2进行中和反应的一切酸性气体,如SO2、SO3、H2S以至于气相HCl等,均能进行上述中和反应,使混凝土碱度降低,故混凝土碳化应广义地称为“中性化”。混凝土表层碳化后,大气中的CO2继续沿混凝土中未完全充水的毛细孔道向混凝土深处气相扩散,更深入地进行碳化反应。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

同时碳化使得混凝土中的碳酸盐转变为溶解度较高的碳酸氢盐,溶出后使孔隙率增加。水泥混凝土中的碳化反应不限于Ca(OH)2,在各种水化物或未水化物中,也会发生其他类型的碳化反应,但就碳化而言,Ca(OH)2的影响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