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國之將亡,怪事頻仍。《三國演義》的開頭就說了東漢即將滅亡時候的諸多怪事,什麼青蛇蟠椅、雌雞化雄、黑氣飛殿……即便是小說家言,卻也未必言之無據,空穴來風。

今天阿琦要說的是大清亡國之前的種種怪事、離奇事、詭異事……

大清入關之後,關外留下三陵:永陵、福陵、昭陵。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清永陵

永陵位於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背靠啟運山,南臨蘇子河。都說啟運山12座山峰,恰巧與從努爾哈赤到宣統的12位皇帝相印證,甚至山峰的高低都與皇帝的政績(在位時間)相吻合。

要說永陵這個地方的風水確實是好,難怪努爾哈赤將景、顯二祖從這裡遷到遼陽之後,順治皇帝又於34年之後將之遷了回來。

皇陵講究左青龍、右白虎相衛護,朝山、案山相拱衛,還得有條河才完美。而永陵到青龍(山)、白虎(山)、案山,以及蘇子河的距離都是12裡,後面又是12個山頭,這不能不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存在。

據傳說,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的欽天監夜觀天象,忽然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乾隆御筆:紫氣東來匾額,現懸掛在瀋陽故宮鳳凰樓上),就像百條神龍在騰雲駕霧。崇禎皇帝大驚,擔心大明氣數已盡,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道行高深的風水先生赴東北破除這條龍脈。風水先生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走東溝,串西崗,一連破了99道龍脈,只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風水先生認為既然是懸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不破也罷,便回京覆命去了。恰在此時,努爾哈赤在長白山被其他部落打敗,被人追殺,努爾哈赤揹著祖先的骨灰罈,沿著長白山逃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打算先住進附近一個小店。但是店家怕犯忌諱,說什麼也不讓他帶著骨灰罈住店,無奈中他只能把骨灰罈取下來夾到了一棵樹叉上(當地習俗:骨灰罈是不能著地的,否則等同於落葬),準備第二天來取,然後隻身返回客店住下。

請注意,這棵樹就是未來的那棵“神榆”!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清宮檔案裡的神榆

到了第二天,努爾哈赤要走時卻發現骨灰罈怎麼也拿不下來,一著急,他拿出腰刀猛力朝小樹杈砍去,突然間,樹流血了!他感覺到很奇怪。便從當地找來一位看風水的先生,才得知這兒是塊風水寶地,這座山形似一條龍,南面那座山形似鳳凰,中間平原上又有蘇子河圍繞。這在風水上稱為龍風夾一槓,預示著後輩必當皇上。後面龍崗山(順治年間改名啟運山)有12個山包,暗示著將有12代皇帝可作。這時,努爾哈赤終於明白了原來後面的山就是一條龍脈,不著地,是一條懸龍懸在半空中,而自己在無意中放骨灰罈壓中了龍脈。

後來的事情就不用細說了,努爾哈赤興兵伐明,建立後金,其子皇太極運籌帷幄,改名大清,其孫福臨兵進北京,清朝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如果說上面這段記載是傳說的話,那麼永陵陵墓之上的“神榆”卻是真實的存在。“神榆”什麼時候長出來的,沒人知道,也沒有記載,反正順治入關的時候,“神榆”已經很粗壯了。這棵樹幾乎伴隨了清朝的整段歷史,就連清朝皇帝本人,也都認為“神榆”是天降的祥瑞,是扶持大清皇帝的“靈根”。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近年,人們又補植了一棵榆樹,卻與神榆無關了

啥時候長的不知道,可是啥時候倒的卻有記載。同治二年(1863年)8月27日(農曆七月十三日)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被處以凌遲21天之後,一場暴風驟雨將神樹颳倒,樹倒向了西南方向,樹幹將啟運殿都砸塌了,樹梢搭到了啟運殿的前房簷。這一年,袁世凱4歲,過了三年,孫中山誕生,這兩個人將置大清於死地,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份。

《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七十四記載: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庚午(二十六日),諭議政王軍機大臣等。玉明奏:接據永陵總管海亮等稟稱:自七月初一日起,陰雨連綿十有餘日,地氣滋潤深透,十三日風雨復作,以致神樹倒歪,垂壓殿沿……陵寢重地,關係至為緊要,現在神樹倒歪究系如何情形?殿簷與神樹相近,有無壓損?應如何搘拄修葺,以昭慎重?著玉明於馳抵陵山後,敬謹查驗,將實在詳細情形,據實陳奏,請旨辦理。”

神樹倒了!不祥之兆!據說,垂簾聽政不到2年的慈禧太后聽說之後,竟愁得3天沒有吃飯。為了保住清朝的“氣數”,慈禧、同治急忙命令兩位大臣趕往東北,用木墩子撐住神樹。然而,所有的努力都無濟於事,神樹的“天根”最終還是抵擋不住天意,連根爛掉了。但是在神樹旁邊又長出了一棵小榆樹,名曰“配榆”。人們原以為這棵配榆會給清朝帶來新的生機,但是這棵小樹也漸漸枯萎(同治中興?),大清帝國到了第12代皇帝(從努爾哈赤起計算)便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到了偽滿州國時期,溥儀專門派恭親王溥偉到永陵祭典,還給“神榆”的殘餘樹幹照了相。

新中國成立以後,破四舊的時候,這棵樹徹底消失了,只剩下了樹根,如今,殘缺不全的樹根被放在了永陵的西配殿,遊客到這裡參觀的時候還能看到,另外還能看到刻在石碑上的乾隆皇帝撰寫的《神樹賦》。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神榆殘留的樹根

本文所引用的資料原文可供大家參考,民國十四年(1925年)纂修的《興京縣誌》卷十一“古蹟、宮陵”中寫道:“瑞榆在寶城中為龍脈正中,興祖直皇帝葬此樹間。同治初年為風所偃,後用木架起,本實已撥。旁有小榆一株,名曰配榆,樹枝細而長,由啟運殿上搭過,梢垂簷前,春秋滴露涓涓不絕。肇祖原皇帝寶頂在瑞榆北上一穴,謹藏衣冠,俗謂招魂葬。興祖直皇帝即以瑞榆為寶頂。景祖翼皇帝寶頂在榆東為左昭。顯祖宣皇帝寶頂在榆西為右穆。”

在瀋陽的北陵,即皇太極的昭陵寶頂上,也曾經有一顆“神榆”,那是乾隆年間種植的(據說努爾哈赤的福陵也同時種植了一棵),這棵樹在清朝末年居然也有枯死的跡象,這不能不說是上天“示警”了,當然,今天這棵樹也不存在了,後人又補種了一棵,今天還能看到。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清昭陵寶頂上的樹木現狀

再說一次上天“示警”的“靈異事件”。此事記載於《洞靈小志》一書。

1934年10月19日下午3點,溥儀的隊伍浩浩蕩蕩來到了瀋陽東陵,瘦小的溥儀穿著金光燦爛的龍袍,身後跟著一群用算盤珠子充作朝珠的“大臣”。溥儀走在路上,真想找個地縫兒鑽進去,他實在是無顏見祖先努爾哈赤啊。於是,他到更衣室換了衣服,穿上了清朝袍褂,才進了隆恩門,才敢在祖宗墳前三跪九叩,好在沒出什麼事。

10月20日上午,溥儀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離開東陵後,第二天溥儀又來到清太宗皇太極的長眠之地昭陵,進行謁陵禮、大饗禮。進入陵區後,溥儀心裡就開始發毛,他感到一陣陰森森的氣氛,身上有說不出來的寒意。

在對著皇太極的牌位三跪九叩時,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就在隆恩殿裡面,溥儀一抬頭,突然在供桌後面的牆上發現了一團模糊的影子,他定睛仔細一瞧,這不正是太宗皇太極嗎?!這一驚嚇差點兒讓溥儀背過氣去。他定了定神兒,在心裡快速地記起了自己從小便熟知的太宗畫像,再偷眼望去,那團影子正襟危坐,臉色不怒而威,可不正是皇太極!溥儀像被雷劈了一樣,兩腿一軟,整個身子搖搖欲墜……這不是大白天見了鬼了嗎?

旁邊陪祭的人倒是很納悶,大家誰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溥儀大著膽子又偷眼瞧了瞧對面的牆上,皇太極的影子沒了!他這才長長吐了口氣,恢復了神智。祭祀很快結束,溥儀出了昭陵,但他腦中那詭異的影子一直揮之不去。此乃第二個“靈異事件”。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昭陵隆恩殿

第三件事,發生在光緒31年(1905年)農曆二月二十日,清東陵的景陵(康熙陵)隆恩殿突然起火,從而被燒燬,火因不詳,此時距大清亡國只有7年。(詳情可見阿琦說歷史上期文章)

豈非天兆?大清亡國前後,祖墳上的種種怪事

清東陵內景陵的隆恩殿(光緒、宣統年間重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