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我的老家在河南,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而我一直不理解出自何處。幼時的我,覺的家鄉是一條泥巴路接著另一條泥巴路,一件農活接著另一件農活,父母週而復始的在天劍勞作,而我們無休止的寫著作業。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家鄉的一年四季格外分明,能讓我們這些孩童記憶猶新的,是能從這四季中尋找天然的樂趣和吃食。春天,各種野菜破土而出,雖不及雲貴川地區的野味珍貴,卻也吃的滿嘴香甜。夏天,河裡野生的魚蝦和蓮蓬,吃的有趣捉的更過癮。秋天,莊家地裡的玉米花生毛豆,在母親手裡變著法的做成吃食。冬天,窖藏的紅薯在時間的醞釀下,呈現出了最美的口感。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小時候覺得生活是清苦的,總是嚮往遠方的城中人,想象著沒有水和泥巴的乾淨家園,亮堂且先進的各種設備,覺得他們的生活比農村的生活幸福的多。老師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想要擺脫現在的生活,你必須要通過考學走出農村紮根城市。數十年的寒窗苦讀,一直有一個想要脫離農村的小小夢想在支撐著,而今已經紮根在他鄉。小時候的泥巴路,成了夢中懷念的鄉間小道;如今亮著燈的千家萬戶,卻沒有了鄰居間的熱鬧來往。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以前總聽人說,長大了就會思鄉,笑笑不語,如今我也成了說這話的人。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昨天朋友打電話說給我帶來了好東西,老家的洋槐花,橫跨半個城的跑去他家小區門口取了回來。其實小區門口的超市裡有賣槐花的,幾次看到湊近聞了聞,總覺得沒有我家門口的那棵槐花樹結的槐花香甜。朋友送了一袋子,當即打開捏了一嘬塞到嘴裡,這味道一下子讓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覺。小時候,在農村很少給孩子買鞋子,都是奶奶和媽媽做的千層底布鞋。每到冬天,媽媽總會多做幾雙春天的布鞋給我們,因為爬樹太費鞋子了,簡直是大人的噩夢!彷彿也只有春天,像得到特許似的我們小孩子可以爬樹,家人不會追著屁股後邊打。不管男孩還是女孩,爬樹成了一項基本技能,小的看著大的爬,看幾次自然無師自通。早春的時候爬到香椿樹上摘香椿芽,再晚一點爬到榆樹上捋榆錢,還有槐花樹上的槐花也得我們上。香椿樹光滑不好爬,大人大多數會給我們一把鐮刀,直接連枝砍掉。榆樹韌性比較大,榆錢又剛好在樹尖尖,踩在樹枝丫上晃來晃去的感覺是一種美妙的律動。槐花樹最是讓人頭痛,稍不注意就會被樹枝上的刺劃破皮膚,然而這也沒能阻擋的住上樹的決心。如今村裡的樹少之又少了,榆樹幾乎沒有了,槐花樹倒還能找到幾棵。我家院子牆角的那棵,從我記事起就一直在那,每次老爸說要砍掉,老媽總會勸阻,孩子們喜歡吃槐花留著吧!現在回家的次數很少,老媽打電話說槐花開了,想吃回來摘吧!心早已跑了回去,無奈人只能留在原地。疫情防控這麼久,學校最近就要開學了,孩子們不允許離開鄭州,儘量減少外出聚集。往年的這個時候,定是要回家過癮的摘上一大袋子,帶過來分給朋友一些,各自都嚐嚐鮮。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看著滿滿一大盆的槐花,腦中好幾種做法,蒸,炒,煎,包子。。。最後還是決定蒸上一籠屜,這是兒時吃煩了的味道,也是現在最懷念的味道。槐花淘洗乾淨控控水,放一個大盆裡拌上白麵,裹勻上鍋蒸個十來分鐘,恨不得把鼻子湊到鍋裡邊聞。揭開鍋蓋總是使勁的吸上一口氣,那真叫一個香啊!簡單的淋上點油鹽調料,再澆上幾勺搗好的蒜泥兒,趁熱吃能吃一大碗!也顧不得蒜的辣味兒了,滿嘴都是花蕊的那種清香味兒,軟軟糯糯的能當飯菜也能當解饞的小零食。奢侈一點的吃法兒,蒸熟了以後再下鍋炒一下,軟糯的口感之外又會增加煎炒的外皮略焦脆的味道,這種外焦裡嫩可比烘焙甜點的外焦裡嫩好吃的多!我蒸了一籠屜,給兒子煎了個槐花雞蛋餅,各吃各的都在自我陶醉著。等他長大了,不知道會不會記得這種味道,不知那時還有槐花嗎?


人間四月天,一把槐花勾鄉愁


吃完槐花,就盼著夏天了,惦記著土裡的知了和河裡的魚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