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董永賣身葬父,王祥臥冰求鯉的典故千古流傳。

董永出身寒門,正應了寒門出孝子,白屋出公卿。2011年8月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稱寒門再難出貴子,也就是“白屋再難出公卿”。

那麼寒門是不是也再難出孝子?!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時代的進步賦予了我們優越的生活,但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巨大的壓力:一套房幾乎掏空兩個家庭的積蓄;同時都揹負鉅額貸款,淪為“房奴”。另一方面,子女教育帶給家庭的壓力也讓年輕人“談娃色變”。

當下,如果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年輕人,家庭生活壓力空前。但我們也將我們的壓力傳導給了年邁的父母。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01 我們將我們的父母變成了“老漂族”。

我們的工作可能是朝九晚五,甚至是996。揹負房貸壓力,難堪重負的我們,大多數都無力請保姆照顧孩子,這時我們只能向一生都對我們無私奉獻,有求必應的父母求助。

他們因此成為了,年逾花甲,背景離鄉的:“老漂族”。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據國家衛生委統計顯示,中國的“老漂族”將近2000多萬,隨著二胎的放開,有更多的父母不斷的加入到“老漂族”的隊伍中。

我們的父母可能一生從未出過遠門,初入高樓大廈林立,車水馬龍的都市,彷彿來到另一個世界。

少了綠水青山,沒了幾十年老鄰居的家長裡短。背井離鄉的孤獨,對新生事物的惶恐,從四面八方擠壓著他們,讓他們彷彿陷入了“幸福的牢籠”。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還記得母親第一次來北京,看到馬路上飛馳的汽車,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裡充滿恐慌和無助。

雖然她一直在努力的適應這個兩千多萬人口的大都市,但生活中總是出現各種在我們看來根本不可能的狀況。

但每當看到母親犯錯時的手足無措,令我心裡一次次自責,是我把他們承受了這年紀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

我正在向我的母親索取她最後一點光和熱,如此這般,還怎敢談及“孝順”。

02 我們將我們的父母變成了“城市裡的隱形人”

他們出入都市,因為對城市的陌生,語言差異等問題,很少出門。

在家中,他們可能不會使用網絡,甚至是不會使用微信,除去照顧孫子孫女的時間,整天只有一臺電視相伴。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今天早晨我出門之前,母親站在天還矇矇亮窗前,往外眺望。問她在看什麼,她說沒有看什麼。我知道母親由於不能熟練使用家裡的指紋鎖,怕給我們帶來麻煩,已經一週沒有下樓。

而就在剛剛,還因為一點小事,衝她說了令她不開心的話。

我們正一邊依賴著年邁的父母,又一邊嫌棄著他們的不與時俱進。

03 我們將無法迴避:婆媳關係

無論我們有著怎樣美好的願望,曾經幻想自己的愛人多麼寬以待人,多麼賢良淑德。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可總有各種原因,無從追溯的緣由導致婆媳不合:兒媳可能會覺得婆婆不如自己父母關心自己;可能會覺得他們不夠講衛生;

婆婆可能會覺得兒媳不做家務,不夠勤快;婆婆也可能覺得兒媳太愛花錢,不夠勤儉持家。

總有太多太多的可能。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我們不能指責是媳婦不尊重老人,也不能指責父母不夠寬容。這只是兩代人,因為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生活閱歷的不同而產生的碰撞。

然而這些總會給父母帶來煩惱,如果不是需要幫助我們,他們本不需要忍耐如此種種。

04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虧欠父母的實在太多太多,從上學便離家,便成了“空巢老人。工作之後,我們又將他們變成了“老漂族”。

我們似乎一刻都沒有盡到孝順的義務,寒門是不是真得再難出孝子?寒門的孝子又該如何自處?

在高房價,高消費的當下,我們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解決當前的問題,依舊需要父母的幫助。

但我們能做的是:

下班的時候多跟父母聊聊天,

下班的時候多陪父母去公園散散步,

放假的時候帶著父母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有空的時候不要嫌父母嘮叨嘮叨,多聽他們他們以前的故事。

寒門是不是再難出孝子?

正是寒門,父母為我們付出了更多更多,所以當代寒門更應要出孝子。

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請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孝順他們,愛護他們,陪伴他們。

希望我們永遠不要讀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