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可以成為學生的快樂“老家”嗎?

編者按: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有新的內涵,體力、腦力都是勞動,更重要的是樹立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隨著勞動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重要內容的地位得以確立,將勞動教育納入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行重點研究勢在必行。本期,《時代教育·行知縱橫》繼續推出聚焦勞動教育的專題文章,其涵蓋理論研究、實踐論證、課程發展等,再現了勞動教育紮根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勞動,可以成為學生的快樂“老家”嗎?

王瑩菊 成陶副秘書長,成都市大邑縣教育局中小學教研室副主任,正高級教師、四川省/成都市特級教師.

勞動教育原本就是教育的起點,學校進行勞動教育也是天經地義。然而,當下學校的勞動教育受到阻礙,甚至步履艱難。我認為,主要不是勞動教育不夠重要,不夠必要,而是勞動教育不夠輕鬆,不夠愉快,學生缺少積極的情緒體驗。因此,當下學校的勞動教育,應該切合學生實際,應該符合學生需要,應該生動有趣,讓勞動教育“真好玩”,讓勞動成為快樂“老家”,讓學生喜聞樂見,從勞動中找回幸福,讓幸福成為勞動教育的應有“表情”。


各家嫌煩:勞動教育的現實痛點

雖然,當前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實中,從教師、家長、學生到學校,無論哪個層面,勞動教育都未成為其真正的內在需要,被有意無意地疏忽著,敷衍著。


1. 教師嫌煩——我要教書

勞動原本就是教育的內容之一,勞動教育就是教育的一種,但是,師範院校所有的專業裡面,都沒有勞動教育的內容與教育方式,勞動教育被排除在外。進入學校更是如此,教好書,讓學生考好試,成為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就連當不當班主任,做不做德育工作似乎都無關緊要了,於是,勞動教育更無立足之地了。只要教書好,一俊遮百醜,還哪有心思與精力去管什麼勞動教育呢?而且,職評制度、優評制度的導向性也是偏向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


2. 家長嫌煩——我要分數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就是勞動教育與勤儉教育。在我們所處的那個年代,農村孩子喜歡釣魚,媽媽會說“撈魚摸蝦,失誤莊稼”,農村家教裡面,種地勞動是最為重要的。曾幾何時,農村家庭教育也轉向科學文化教育了,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漸行漸遠。現在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常常是這樣的:地你別掃,去看書;飯你別做,去學習;衣服別洗,去寫作業;你什麼都別幹,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就業的壓力傳導到教育,教育的壓力聚焦考試,考試就擠壓著勞動教育,影響了家長的認知,影響了家庭教育的“立德樹人”。


3. 學生嫌煩——我要升學

考是老師的法寶,分是學生的命根,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現在的學校,高考決定命運,中考壓力山大,小學沒有優異成績很難擇校,就連幼兒園教育也在逐漸“小學化”。曾經上海一所小學招生,考孩子500個常用字,很難寫的“藕”字就在其中;南京一所名牌幼兒園做“生活教育”的課題研究,取得很好的成績,省級課題順利結題,受到主管部門與科研機構的嘉。;但是,孩子去小學報到,一個老師出了幾道算術題給孩子做,孩子做不出來,於是老師就說:第幾幼兒園今年教育不怎樣。於是家長找到園長:你們如果不教算術,我孩子就轉走。分數成為學生的命根的同時,勞動教育就一定“邊緣化”。


4. 學校嫌煩——我沒場地

學校做勞動教育也有“先天不足”,因為學校最早是根據學生文化學習進行設計的,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運動場、食堂、宿舍等,一應俱全,能夠滿足學生科學文化學習的需要與食宿的需要;後來發現科學、藝術不能或缺,各種社團有利於素質教育,也需要活動教室與場所。於是學校建設的時候,開始增加功能室配套,創新實驗室、音樂室、舞蹈房等等,沒有這些或者數量不夠,不能通過各種檢查驗收,因此也很快建立起來。但是,勞動教育從來就沒有納入學校建設設計思考的範圍,只有少數學校考慮到校本課程建設的需要,建立一些含有勞動教育的專用教室,而學生勞動教育的場地與工具嚴重不足,難以實施。


原因追問:勞動教育的困境探究


為什麼勞動教育會如此不被待見?只有弄明現狀背後的原因,方能找到脫困的抓手與著力點。


1. 勞心治人的社會文化

中國曆來有重視腦力輕視體力的傳統。從原始社會末期開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孟子提出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即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本意是講如何區分社會工作的倫理問題。但客觀上,統治者地位高,被統治者地位低,是大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切身感受,而且流傳至今,且影響極大。“體力勞動者低下。”成為社會大眾認知。在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則自然而然成為社會各個階層的共識;“讀書入仕”是千千萬萬讀書人的孜孜追求。現代社會,“跳農門,脫農皮”曾是廣大農村孩子的堅強信念。在城市裡,走在路上,看見正在搞清潔的環衛工人,有的家長會這樣教育孩子:“不認真唸書,你將來就會像他一樣,去撿垃圾。”對體力勞動的輕視,是一種落後文化。


2. 差異巨大的分配製度

當今世界正處於知識經濟時代,各國普遍重視腦力勞動。在發達國家,腦力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往往比體力勞動者高出十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在我國,也存在腦力勞動收入遠遠大於體力勞動收入的現象。以2009年為例,以腦力為主的金融業平均工資為60398元,信息和計算機行業為58154元;而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農林牧行業平均工資僅為14356元,由此可見各行業平均工資差距明顯。前期投入巨大、勞動比較複雜的腦力勞動確實具有更高的社會價值,對社會的貢獻更大,分配給腦力勞動者更高的報酬,理所應當,但是,不能越過事物發展的“度”,懸殊過大就會造成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甚至不穩定。“體腦倒掛”固然不好,“體腦懸殊”也會造成社會矛盾。現在的勞動教育不被家長看中,不被社會認可,與社會分配製度不無關係。


3. 任務勞動的教育方法

在實施勞動教育時,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我們的方法往往簡單、粗暴。學校裡,老師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級衛生人人有責。因此,人人都有具體的勞動任務,沒有完成、不達標準,拖延時間等,還會加以懲罰,佈置更多的勞動;而很少有老師會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勞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就。家庭中,重視孩子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培養的家長,在具體操作上,也往往採用佈置任務、制定要求的方式,安排孩子的勞動事宜,甚至對這樣的勞動給予物質與金錢的獎勵,完全忽視了勞動的本源性質,也很少有家長採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感受和體會勞動的妙處。對於勞動教育,我們要麼是大而空的說教,要麼是冷冰冰的要求,要麼是不明所以的行動。沒有老師和家長在策劃時高站位的創意,也沒有學生在參與時積極的情緒體驗。缺失了快樂感、幸福感的勞動教育,終究是走不遠的。


尋找幸福:勞動教育的瓶頸突破


千百年來形成的社會文化,現實存在的分配差距,學校與教師幾乎無能為力。我們能夠著力也可以著力的是,強化學生的勞動體驗,讓勞動教育與快樂相伴,讓學生從勞動中尋找到幸福,從而愛上勞動。


1. 快樂的自助勞動

所謂“自助”,就是自我幫助,自我服務;不用他人幫忙,不用他人服務。“自助”雖然是一個外來詞,但是在中國非常受歡迎,因為我國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它最好的詮釋;自助餐,自助銀行,自助購票等也大行其道。作為學生,“自助”性的勞動非常多。早晨傍晚值日清掃,可以讓環境整潔,而窗明几淨的環境可以讓自己心情舒暢;書桌書房自我收拾,整整齊齊的書房書桌讓自己怡然自得;洗衣疊衣書包整理親力親為,這樣可以讓自己輕輕鬆鬆,神清氣爽。如果,還能在家長繁忙的時候,自己在家燒火做飯,摘菜炒菜,自己吃飽了,家長放心了,這樣的“自助”也幫助了家長。小時候,父母不在家,我自己炒了一盤黃豆芽,感覺特別特別好吃,以至於我一直想著那種清香的味道;但我參加工作以後,多次去餐館酒店吃到黃豆芽,有時候還是特別點的菜,但是,兒時的味道再也沒有了。我認為,那種清香可口的味道,一定和自己勞動自我服務有關。


2. 歡樂的集體勞動

“個性和集體融合起來,不會失去個性,相反,只有在集體中,個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覺醒和完善。”(法國巴比塞語)集體勞動,正是這樣一個讓個性融合在集體中的平臺。集體勞動,可以實現互助、互動、互補、互學,心靈就有了一個“港灣”。我看見過當年生產隊集體勞動的快樂,那時我還小,跟著長輩去勞動現場,儘管條件很差,吃不好,穿不好,而且勞動強度很大,但是人人高高興興,有說有笑……這樣的場景至今難忘。

我參加過家庭集體除夕大掃除,父親搬移雜物,母親洗滌用品,哥哥收拾房間,我負責掃地,弟弟清理小物件,相互幫助,相互提醒,然後,我家面貌煥然一新,全家開心,我樂在其中。我更是多次參加班級集體勞動,平整運動場,河灘撿灰石,教室大掃除,上街學雷鋒,集體去支農,都是我們這些學生喜歡參與的活動。有一次,一個同學犯了錯誤,老師對他的懲罰就是不讓他參加上街學雷鋒,他再三申請,寫下保證書,才獲得集體勞動的機會。


3. 幸福的助人勞動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此話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勞動也是這樣。利己的“自助”性勞動,讓自己感受幸福,這是顯而易見的;而利他的助人性勞動,在讓他人幸福的同時,自己也感受著幸福,這是藏於內心的。我們看見學生去敬老院為老人服務,老人們高興得合不攏嘴,孩子們也很開心。可能不只是勞動帶來的便利,還有心靈的陪伴。老師帶著學生去“培智學校”幫助弱智兒童,感受弱智兒童學習的艱難,感受特教老師教學的不易,老師和學生都感覺非常充實,而且,回來以後的學習與教學更加有力。有一次,我們班上街擺攤設點,為群眾修傘,儘管我們手藝不夠精熟,儘管也修理得不如意,但是,老百姓卻給了我們熱烈的掌聲,那種感受真的難以忘懷。因為,助人為樂,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


我以為,強化勞動的快樂體驗,真勞動就會真幸福,幸福是勞動教育的應然“表情”。


勞動,可以成為學生的快樂“老家”嗎?

《時代教育.行知縱橫》2020年2月下旬刊

《時代教育·行知縱橫》投稿指南

國內刊號CN51-1677/G4 國際刊號 ISSN1672-81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