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我们先来看两份简历:

一个曾是,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省三好学生,某211工程名牌大学就读;

另一个曾经是,某市中考全校第一,进入市重点高中,高二时获得高中奖学金,高考时被北大提前录取,大学期间担任班长,获北大三好学生称号,并获校奖学金。

这两份简历随便一份都可谓是极其优秀,单论成绩应该是无数家长心中的夙愿,和对自家孩子的培养方向,尤其是第二份,对大多数家长来说,甚至有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无不望而兴叹“人家家长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可能大家只看到了光鲜的表面,却没有人关心这些孩子背后的辛酸和苦痛。这俩份简历里面的前一个孩子叫马加爵,后一个叫吴谢宇。两人都曾经是高考考场上的佼佼者,不知各位父亲母亲看到名字以后心里作何感想。

  • 2004年,马加爵在云大宿舍内,连续杀害4名大学同学,随后马加爵杀人事件轰动全国。
  • 2015年,吴谢宇在家中将母亲杀害,并于2019年4月被捕,随后北大学霸弑母案件轰动全国。
  • 2019年,湖南某校大一学生因厌世,网购匕首刺死当地一名四十三岁的滴滴司机,随后自首,本案将于2020年1月3日开庭。

据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对马加爵做的分析报告结果显示,贫穷并不是问题的起点,真正导致马加爵犯罪的,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扭曲的人生观,还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以及不能真实、准确地了解别人对他的想法和感受。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大学生为何屡屡出事?

当今社会,竞争和压力无处不在,这些压力会通过不同路径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导致各种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而这背后的“心理健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从其影响因素来看,既有遗传的影响,更有环境的影响,而幼儿时期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影响之大,却为大多数家长们所忽略的,正如那句“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靠一生来治愈”,可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之重要。而可悲的是,前面所提及的两个孩子,背后的心理问题之严重,所及事件影响之大,甚至都没有机会用其一生来为自己治愈了。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谈一个,比成绩还要重要,却被广大家长朋友们忽略的问题,童年时期的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广义上,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狭义上,指的是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和行为等基本心理活动的完整和统一,能够形成完善协调的人格,并能对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的心理状态。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而业内普遍认可的幼儿心理健康标准为如下六个部分:

  • 动作发展正常;
  • 认知发展正常;
  • 情绪积极向上;
  • 人际关系融洽;
  • 自我意识良好;
  • 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然而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当儿童的动作发展与认知发展出现异常的时候,家长们尤其关注,但对于情绪、人际关系等却不太当回事儿,总以为再长大点,懂事儿了就好了。一个朋友的孩子,人际交往问题尤其严重,总是打人,以至于后来没有孩子敢和他在一起玩儿,而孩子的父母则认为孩子在外面受不了欺负挺好的,每次孩子奶奶带着孩子下楼,总是善意又无奈地提前给旁边的人打招呼,“离我们家孩子稍远点儿,小心被他打。”2005年,据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专家介绍,一份调查显示,32.7%的儿童有睡眠问题,17.7%的儿童有抑郁表现,10.5%的儿童存在焦虑,11.4%的儿童诉说身体不适,14.0%的儿童存在多动问题,12.9%的儿童存在社会退缩问题。所有这些表现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急需引起幼儿抚育者的关注。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又该如何做起呢?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首先,从意识上要重视。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关注于知识的灌输和成绩的提高,而更应该重视心理的健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曾经有一次在地铁上我旁边站着一对母子,座位上一个青年给她们让座,这位母亲却没有道一声谢,也没有让孩子道谢,却只顾着埋头教孩子背古诗,青年见我也看到了这一幕,只是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想必孩子也会认为,别人给他让座是理所应当的,却未必会想到因为自己小,更未必会想到这是因为别人的礼貌和素质,而被别人让座给自己,那是自己应得的,如此的话怎么会有感恩之心。在这种只注重成绩忽视其他的养育方式下,孩子将来的人际互动早晚会出现问题的。家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什么是不能的。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其次,从态度上要接纳。当幼儿出现情绪、人际等问题的时候,不要随意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这孩子就嘴欠、讨人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某方面稍差或稍弱于同龄孩子时,更不要随意地评价孩子笨、傻、蠢等。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父母首先从态度上要接纳和理解幼儿的差异;而对于情绪、人际等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是接纳,然后是自省。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其实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来自于对亲人的模仿。家长们试想,孩子喜欢发脾气,是不是自己稍有不顺就爱发脾气;孩子不善于人际交往,自己平常是不是也比较宅,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也不会带孩子出去,给孩子制造交往的机会。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第三,从方法上要变化。我们作为成人,人格已基本成形,但由于受原生家庭教养模式的影响,还有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自身都没有那么完美,在对孩子教育上更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也正是由于这点,有一种说法总会被人们提及,那就是世上唯一不需要资格证,但其实最需要资格证的是父母这个职业。确实,很多时候,父母掏心窝地想对孩子好,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很多时候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伤害。是否是真正的爱,不是由付出者决定,而是由接受者决定。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是胎儿或者刚出生的时候,唯一的愿望是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很少有父母此时此刻的想法是要让孩子出人头地,但是当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随着他的成长,家长的初心却被遗忘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们以“为你好”的名义,不断地剥夺孩子的健康成长。习惯于为孩子清除路障,习惯于为孩子包办一切,习惯于让孩子心无旁骛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唯独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基本需求,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家长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一个是家境一般但家庭氛围温暖,另一个是家境殷实但缺爱的家庭氛围,显而易见,生活在前者环境下的孩子更要幸福,心理上能够获得的支持更多。因此,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来讲,远比给他提供优越的经济条件要更重要。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甚至温情的婆媳关系,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让孩子从中感受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尊重孩子个性,给孩子平等的地位,让他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按着自己本身的意愿去学习和成长,他才会有积极的情绪和清晰的自我认识,才会有自信心,才不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家长要学会觉察,学会等待。孩子毕竟是不成熟的个体,作为父母,应学会觉察和了解孩子,并耐心地陪伴他的成长,给他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因此,家长首先要学会觉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在觉察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用心营造适当的机会与环境,让孩子获得充分的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包办一切的心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人父母,要学会等待和守候,而不是包办一切。当将冰壶推出后,运动员努力在冰壶前边打磨滑道,以让冰壶顺利滑向其期望的地方。这种被称为冰壶父母,指的是那些为孩子安排好条件,但让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发展的父母。而相对比的,对于那些过度关注子女的父母,则被称为直升机型父母,形容其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四周,随时准备空降帮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尽量去做冰壶型父母,而不是直升机型父母。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家长要教会孩子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比如相貌、身高、缺陷或是能力。当个体不能接纳自己,无法产生自我认同时,自然无法建立自信心,人际关系上会退缩或表现攻击性,久而久之会引发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在接纳孩子的基础上应该教会孩子悦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陪着他长大,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能不会那么简单。家长首先要健全自己的人格,从意识、态度和方法上加强自我的修炼,才能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让我们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让每个幼小的心灵都能够自由成长!

成绩重要吗?当然!但是有一样比成绩还要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