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生活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这和矫情无关,而是关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与爱的敏感。

《小王子》中,爱上小王子的狐狸说“你在同样的时间回来比较好,比方说,你在下午四点回来拜访我,那三点的时候,我就会开始觉得快乐,然后接下来,我就会觉得愈来愈快乐……可是,你如果任何时间都可能回来的话,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在心里做好迎接你的准备……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些仪式。”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24平安夜,25圣诞节,看着朋友圈中大大小小的礼物,或一束花,或一个苹果,虽然礼物不同,但是送礼物的人在送出礼物的那一刻的祝福是真诚的,收礼物的人在打开礼物的瞬间也是幸福的,这种不经意间的小惊喜、小确幸,足以构成生活中的仪式感------把每天都当做节日来对待,用惊喜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分每一秒。

记忆中,小时候每逢过年,很早很早就开始盼着买新衣服,新鞋子。年夜饭的数量一定要凑成双数,吃完饭,父母要给压岁钱,大年初一,一定要穿着新衣服走街串巷,走亲访友。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春节,是郑重的,充满仪式感的。《红楼梦》中贾府的春节也一样是充满了仪式感的,从腊月的忙年,祭灶到除旧迎新,全家祭祖,阖家守岁,行礼拜寿,进宫朝贺,甚至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一样是充满了仪式感的。

之所以称法国是浪漫之都,很大一部分也是源于他的仪式感。鲜花,烛光,香水,浪漫,这就是法国给人们的印象。

鲜花是法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集市上,大街中,超市里,随处都是卖花的店面或摊位。在路上,常常可见怀抱一束花微笑着的男人,这样看着,会莫名的觉得浪漫温情。

香氛是法国人生活的另一面,法国人对用香极其讲究,四季有别,昼夜有别,等等,他们对香氛的追求,早已不是简单的寻香,更是一种对生活实实在在的享受。

考究是法国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使用的器具、穿戴的衣帽,到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他们都相当的讲究,请客吃饭,讲究的家庭会端上色彩雅致做工精细的陶瓷餐具或银制餐具,餐巾与餐桌布是成套的,刀叉勺盘碗也都是搭配得完美无缺的,同时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烛台,蜡烛样式各异,随心情使用。好友相聚,点几根蜡烛,弹几首曲子,烛光曳曳,人影婆娑,声乐缈缈,呷一口红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所谓的仪式感其实就是对生活的重视,在餐桌上铺上你最爱的餐垫,精心挑选每一个别致的餐碟,静下心来,优雅地吃个早餐。或者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后,给自己放个假,买下那个心仪好久的包包、衣服、游戏机、、、亦或者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七年之痒的老夫老妻,在每一个节日来临之际,买一束鲜花、吃一顿烛光晚餐甚至是一句深情的“我爱你”。

如今浮躁的时代,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慢,一种把生活过得精致的奢侈,一种悠闲的心情,一种不凑合的生活态度。一种时不时给生活来点小惊喜的小确幸。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时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再平凡的生活都会存在一些令人瞩目的小确幸。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如果没有这些小确幸,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而我们对于生命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这样庄严的对待自己。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