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抗風溼 ——記風溼名醫侯麗萍和她的侯氏風溼通統療法

八大處中西醫結合醫院特聘專家侯麗萍,12歲中醫啟蒙,23歲正式成為老中醫石廣濟嫡傳弟子,32歲創建太原侯麗萍風溼骨病中醫醫院。在4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在傳承石廣濟先生醫術的基礎上,創立了“新三焦”氣化理論,並逐步確立了自己在治療風溼病方面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侯氏風溼通統療法”。

四輪驅動抗風溼 ——記風溼名醫侯麗萍和她的侯氏風溼通統療法

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受益於“侯氏風溼通統療法”的患者遍及全國各地。說起這套療法,患者們替侯麗萍總結道:侯氏療法為什麼效果好?因為它是輛四驅車,四個輪子一起發力,那些崎嶇小道,溝溝坎坎,當然不在話下!

第一個車輪:準確診斷

風溼病在中醫稱“痺”,所包含病種龐雜,分類標準不盡統一。侯麗萍認為,只有在“痺症”的一級病名下加以明確區分,才能使中醫證候規範化,從而有效地指導臨床和實踐。

早在1983年,侯麗萍就開始了對類風溼疾病的中醫證候分型研究,利用計算機對病例進行數據分析,突破性地將類風溼關節炎病機分型為溼熱組絡型、虛實錯雜型、氣陰兩虛型、肝腎兩虛型,繼而形成了一套中醫診療標準,有效地指導用藥,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侯麗萍始終相信,疾病皆有規律,把規律特徵提取出來,就形成了標準。有了標準,就可以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有了標準,就可以瞭解疾病的動態演化過程,並以此實現對疾病的提前阻斷。

第二個車輪:體質療法

體質是什麼?人的體質的形成源於父母遺傳、生長地域、生活習慣等。體質因素決定了人對於疾病的易感性,也決定了對疾病治療的敏感性。用手段干預不良體質,是“侯氏風溼通統療法”的基礎。

經過多年實踐,侯氏療法在改善體質方面已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

募療調息:人體胸腹部的穴位是募穴。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中,肝脾腎在腹腔,心和小腸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針對募穴進行治療,可以調理五臟功能。募穴調息是在診斷基礎上選取不同的募穴,以攘、推、擦、叩等多種手法按摩,同時引導患者配合呼吸,以達到通經絡、調氣血的目的,對於由代謝性疾病引發的風溼十分有效,另外還可以調理消化系統等疾病。該療法已於2015年被列入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腧療:腧,即背俞穴,與臟腑有密切關係。腧療是通過“罐”,用“閃罐”、“走罐”等傳統中醫手法刺激背部腧穴,從而達到激發陽氣,活血通絡,調整臟腑功能的目的,對於風溼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消化、呼吸系統問題都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侯氏療法還運用傳統火針療法、經絡導引、藥浴、艾灸等幫助患者進行綜合調理,改善患者體質,充分激發人體自愈能力,讓藥物治療事半功倍。

第三個車輪:合理用藥

侯麗萍認為,“痺”來自不通。治療風溼病,從文化理念,從診療理念,從理論方面,都貫穿著一個“通”字。在“新三焦”氣化學術思想的指導下,圍繞這個“通”,侯麗萍確立了“調脾固腎”治痺症的原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中,侯麗萍認為此類患者體質多脾虛溼盛,而整個發病過程是一個由脾及腎的過程,並在類風溼病的治療中獨創了養陰血、清溼熱、滋養心血等方法。

第四個車輪:康復療法

在侯麗萍看來,治療風溼病,僅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並不夠,患者的情志、飲食、運動都應是醫生所關心的方面。

比如,某類風溼病患者病程長,又常年服藥,可以輔以食療方,幫助其攝入足夠的營養,而對於某些患者來說,忌口與服藥一樣重要;又如,針對患者受累關節,可配合康復運動指導,幫助其恢復運動能力;再比如,對於悲觀、情緒低落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要讓患者相信,通過體質調理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人體是有戰勝疾病的“自愈”能力的。

總之,在侯麗萍看來,一切康復治療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保證治療效果,防止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