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很多人都怕批评别人,掌握不好分寸,容易把关系闹僵。

即使是上级批评下级,长辈批评晚辈,处理不好,也会让对方心生不满,落得一身埋怨,严重的还会吵架,甚至动手,达不到让对方知错改错的目的不说,简直是徒增烦恼。

然而,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位很善于批评别人的人。

他,就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丘迟。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01

丘迟和他的《与陈伯之书》

丘迟的父亲是南齐著名的文人,得益于父亲的熏陶,他8岁就已经能够写文章了。

丘迟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44年,但却写过许许多多文章,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不多。

其中,《与陈伯之书》最为著名。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看到,丘迟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特别是在批评这件事情上,尤其值得现在的我们认真学习。

就连他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钟嵘也对他夸赞不已。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准确地说,是一封信,还是一封劝降信。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凭借着这封信,丘迟成功地让已经背叛梁国、投靠北魏的陈伯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乖乖听话,重新返回梁国当差。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丘迟是如何批评陈伯之的。

02

目标导向,不让批评跑偏

总体看来,我们发现丘迟批评了陈伯之做的不对的地方,但始终没有离开劝降这条主线。

所以,批评一个人要先搞清楚目的是什么,始终要围绕目的来说话。

生活中,我们当然不会为了批评而批评,大多都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那些在批评的过程中起争执的人,大多都是忘了最初的目的,被情绪冲昏了头脑,让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了。

总之,目标导向是最重要的原则。

我们批评一个人,不是为了骂对方一顿,让自己痛快,而是要切实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的。

真正的高手甚至不会让对方感觉到,言语之中有批评的含义。

丘迟正是如此。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他在写信之初就目的明确,要对方重回梁国当差,而陈伯之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

所以,批评的首要原则是:不利于达成目的话不说,不利于实现目标的事不做。

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么趁早放弃,因为有问题的是他自己。

03

称赞作铺垫,不忘给对方台阶下

文章开篇,丘迟很低调,一句“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让多年征战沙场的陈伯之拿到信的一瞬间,放下了心里的戒备,被丘迟的好态度软化了几分。

然后用“勇冠三军“、“鸿鹄高翔”、“立功立事”、“何其壮也”几句话,称赞了对方的杰出才能和不凡抱负。

其实丘迟说的是实话,陈伯之听得心里也舒服。这番美言,打开了陈伯之的心扉,让他不仅不排斥,还愿意继续读下去。

接下来是全篇唯一一句听起来不那么好听的话。“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说陈伯之听到北魏上司的命令就两腿发软,对着人家的帐篷就下跪,太卑劣。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这话当然不中听。

然而,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又说得是事实,陈伯之也心服口服。

批评完了,丘迟不忘给对方找个台阶下,说陈伯之是受了坏人的挑拨,自己一时没想明白才这样做的。

这段话是最高明的一段,也是最能展示丘迟高情商的一段。

批评别人,如果能够事先做好铺垫,点出对方做得好的部分,然后实事求是地指出错误,并且照顾到对方的面子,给个台阶下,对方通常都能够从心底里接受批评。

04

明示利弊,还得会体谅和共情

文中,丘迟讲事实、摆道理,说明梁国目前是如何“屈法申恩”、“雁行有序”,又站在对方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陈伯之目前的状况,说他腆着老脸地为北魏奔命,还不一定能得到疑心重的北魏首领的信任,指出他的处境是“沸鼎之鱼”、“飞幕燕巢”。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这番引经据典,让陈伯之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心理防线濒临崩溃。

生活中,很多人都用过这一招,只不过大多都用得不好,效果可想而知。

老板:“做不完这些工作,明天就不用来了!”

妈妈:“再不去写作业,看我不收拾你!”

孩子:“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走!”

丘迟之所以用得好,是因为他在提到“弊”的时候实事求是,除此之外,还有体谅。

这也是心理咨询中常用到的理解和共情。

如果你的批评中,有着对对方深深的理解。

那种“你懂我”的心情,也会让对方更能听得进去你的话。

05

情感与利益的双重诱惑难以抵挡

要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还需要以情动人。

陈伯之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南方,自己也是在南方成家立业的,对那里的感情可想而知。如今,却独自一人在沙漠边塞寄人篱下。

丘迟抓住这一点,用“江南草长”、“群莺乱飞”、“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其实前面,丘迟还提到了“亲戚安居”、“爱妾尚在”,一方面表达梁武帝宽宏大量,没有因为他的背叛而迁怒于其整个家族,另一方面也是用家人之间的感情来劝规陈伯之回国效力。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打情感牌在批评别人时,如果能够用得巧妙,有和共情一样的妙处。

除此之外,陈伯之一生两次背叛上司,也是一个反复无常、利禄薰心的人。

丘迟在文中还用到了“佩紫怀黄”、“刑马作誓,传之子孙”这样的话来诱惑他。

对于那些特别看重金钱名利的人,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最终,陈伯之决定反过来,投降旧主,也是败在了情感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之下。

06

合理建议,帮对方找对办法

其实批评别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告诉别人,怎么做才对。

这个问题,丘迟在文中只是点到为止,因为怎么率兵投降,陈伯之比别人更加清楚。丘迟只是说,梁武帝的的弟弟临川殿下负责这次北上讨伐北魏,人在陕西一带。最后用了一句“君其详之”,让陈伯之好好考虑他的话。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其实,丘迟短短几句,相当于已经告诉了陈伯之,去哪里、找到谁,就可以重回梁国效力了。

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另一点。

很多人会提出批评意见,这不好、那不好。

之所以让人反感,是因为没有告诉对方,到底怎么做才好。

否定谁都会,但是只有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才能让对方被否的心服口服。

很多老板批评新手的时候,容易让下属陷入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真正有能力、水平高,会带团队的领导,批评完,会告诉对方怎么做才能有所改善,下次又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丘迟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尤其以抒情和写景见长,“辞彩丽逸”,用钟嵘的话说,“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批评人,要向高情商、有心机的南北朝文学家丘迟学习

然而,通过这篇《与陈伯之书》,我们也能对他的高情商、有心机可见一斑。

凭着区区600多字,就能让战功赫赫的陈伯之倒戈归梁。难怪丘迟几次为父母守孝、弃官而去,都被梁武帝返聘了回来。

也许有人要说,生活中批评一个人要考虑这么多,岂不是麻烦死了。

这大概就是丘迟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之所成为大家,不光是有才华,还得情商高,有点心机才行。

作者简介:播客晓夜,2年录制过3000多期音频节目,现在重新出发,开始写字。(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