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戶外靠口罩業務“活命”,疫情下的戶外品牌有多難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三夫戶外靠口罩業務“活命”,疫情下的戶外品牌有多難
三夫戶外靠口罩業務“活命”,疫情下的戶外品牌有多難

如今,北京三夫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夫戶外)似乎只能靠口罩業務“活命”。 該公司近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預計近幾個月口罩業務營收會成為公司營收的重要部分。除了三夫戶外,探路者、牧高笛等戶外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重度依賴戶外場景的戶外品牌到底有多難?

三夫戶外去年大虧 如今靠口罩“活命”

近日,三夫戶外在互動平臺上表示,旗下全資子公司江蘇三夫戶外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三夫)目前有十多條口罩生產線,還採購了20多條生產線機器設備,目前已陸續安裝調試。

4月底,江蘇三夫會有近40條生產線,其中以KN95口罩的生產線為主。機器設備全部調試到位後,KN95口罩日產將達到80萬片以上。目前,國外市場對KN95口罩的需求量大,預計近幾個月口罩業務營收會成為公司營收的重要部分

據悉,今年2月28日,江蘇三夫還與北京得清納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以0元受讓得清納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權。

年報顯示,三夫戶外的主營業務一直不太景氣,在疫情影響下更是雪上加霜。去年,三夫戶外營收為4.02億元,同比減少4.29%;淨虧損0.3億元,同比減少691.31%。今年第一季度,三夫戶外預計公司淨虧損1350萬-1400萬元。

對此,三夫戶外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營業收入、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較大,公司新近建設投產的江蘇三夫的口罩業務尚未體現,導致第一季度業績虧損。

戶外品牌業務表現慘淡 恢復尚需時日

除了三夫戶外,“戶外品牌第一股”探路者雖然去年通過賣樓扭虧,擺脫了退市風險,但該公司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將虧損500萬-1000萬元

探路者表示,受疫情影響,儘管公司進行了非醫用防護服、防護型漁夫帽等健康防疫類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供應,並試圖進一步強化線上營銷等,但疫情的擴散依然讓公司線下業務銷售收入大幅減少。

探路者經銷商張明(化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庫存壓力比較大,主要靠微商形式和其他一些電商平臺的推廣來消化庫存。這些庫存會佔用倉庫,如果不及時清理庫存,每天都會產生一筆費用,目前只能以“白菜價”趕緊把這些庫存處理掉。

目前,戶外品牌牧高笛還未發佈年報。但近日,牧高笛遭遇四名股東減持不超過11.01萬股公司股份。中國商報記者致電牧高笛,但電話無人接聽。

牧高笛經銷商王曉宇(化名)對記者表示,牧高笛主要是以代加工業務為主,國內外的訂單已經很少了,其主打產品野營帳篷也銷路不暢,目前經銷商都在等待復工。

冰雪消費高峰未至 今年首先要“活下來”

事實上,就在去年,上述戶外品牌還對冰雪產業抱以極大希望。

探路者曾在河南省鞏義市投資建設滑雪度假村,並將對冬季運動核心品類進行重點佈局,包括高山線、雪線、徒步越野線等。

三夫戶外則在去年5月與國際著名科技時尚運動品牌X-BIONIC達成合作,雙方計劃於去年秋冬季向國內外市場聯合推出全新滑雪系列產品

但目前受疫情影響,預期的冰雪產業消費高峰並未到來。今年4月16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中國冰雪產業的影響調查報告》顯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冰雪行業的主要消費期,其中元旦和春節假期是核心消費期。此次疫情導致春節期間市場直接關閉,各地滑雪場企業損失很大。報告還顯示,超過四成的企業現金流僅夠支撐一兩個月。

服裝行業專家李斌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重度依賴戶外場景的戶外品牌在今年年初被潑了一頭冷水。不同於運動休閒服飾,戶外品牌的產品專業性更強,更依賴滑雪場等消費場景,而今年冰雪產業的消費高峰未至,滑雪服飾等相關產品的需求降低,這些戶外品牌在去年對於冰雪產業的準備算是“白忙一場”。而夏天和秋天比較熱門的野營、攀巖等項目也因為疫情不知何時才能開展。對於戶外品牌來說,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活下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商視點,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