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銘文(6)• 墓主死亡

出土銘文:


“婦好墓”銘文(6)• 墓主死亡

此銘文在五號墓,僅發現一個,它刻在一件玉石器上。該玉石器呈條形,上窄下寬,長44釐米,寬24釐米,表面磨光,近頂端處有一圓孔,孔直徑0.2釐米,玉石器的一面刻有銘文。


一、銘文現況

對該銘文,目前學界有以下兩種解析:

① 釋為:妊冉入石

② 釋為:孤竹入石

學者把銘文拆解成四個字,最上面的譯“妊”或“孤”;

第二個字譯為“冉”或“竹”,理由是:


“婦好墓”銘文(6)• 墓主死亡

認為它是“冉”的學者,覺得該銘文與《說文·冄部》的象形字相似,故釋“冄(冉)”切合實際,是科學的解釋。

認為它是“竹”的學者,覺得該銘文是《說文·竹部》象形字的原體,是原始的象形字。而《說文》裡的象形字,之所以把頂部相連部分斷開,只是為了書寫方便。

第三、四個字分別釋“入”和“石”。

最終,學界給出的解釋是:刻有銘文的這塊玉石,是殷商諸侯“妊冉”部落或“孤竹”部落,上貢給殷王的上好禮物,後因某種原因該玉石又被安排入墓中作為墓主的陪葬物。

這樣的論斷其實是非常錯誤。就像盲人摸象、管中窺豹,是以點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須知中華文明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被賦予了起源和內涵的,所以它們被世代傳承,綿延不絕。在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傳承、傳播中,玉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故在玉石的理解上,若單以石論石,則心若固石…無法明辨玉石,也就無法挖掘出文明真相。


二、解“玉”解“銘”


(一)玉石解析

五號墓中,出土的這塊刻有銘文的玉器,實際上是該墓的核心聖物。它形制特殊,所銘刻的文字也與以往的甲骨卜辭有很多不同之處,它的發現和銘文的破解,能使我們有機會找到玉的起源和玉文明的起源。

在古代的世界觀裡,人生時命為大,死後靈魂為大。生時,靈魂與肉身合為一體;死後,靈魂與軀體分離,骨肉消失。

古人認為,人有三魂,在人死之後,三魂離開軀殼,各歸其處:

一魂昇天(歸天成神),即該魂脫離人,昇天變成神,從此享受神仙生活。

一魂認祖(歸宗認祖),即與先故的眾宗祖於靈臺相聚,表示死後還是能與親人團聚,不會孤苦。(這與生命的獨“來”獨“往”有關,所以人不管是生時還是死後,都不希望孤單)

一魂入墓(歸地入土),即此魂伴隨屍骨入土(墓)為安。屍骨為實體,所以可以裝入棺槨;魂被認為是具有靈氣的虛體,所以要用特殊的載體來安置。而玉石具有細膩、溫潤、堅韌、永恆的特性,所以用它來承載靈魂,非常符合人類對於美好和永恆的追求。逝者已入土為安,其靈魂(保存在玉石裡)永不消失,子孫後代永享庇護……這不是很美好嗎?


五號墓出土的這塊刻銘的玉石,就是一塊載魂之玉。它是墓主死亡、靈魂脫離肉身後所依附的載體,它承載和保護墓主的靈魂,使其永不消失。魂永在,名永在,人便得以永續。

從墓主死亡到五號墓修建,間隔時間跨越近千年。五號墓是墓主的復葬墓,在此之前,墓主曾有過多少次復葬,這不得而知;墓中陪葬的物品在復葬中有無增減,這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塊銘刻著這樣銘文的玉器,一定是墓主最初下葬時的陪葬物品。它在墓中起承載並保護墓主靈魂不受侵害的作用,玉中保存著墓主的英靈,所以子孫後代無論進行多少次復葬,也會重點保護這塊護靈之玉,以使她的靈魂永不丟失。


(二)銘文解析

對於玉器上的銘文,如果將它侷限在殷商時期的文字格局裡去解,是完全不可能得出正確的解釋。


“婦好墓”銘文(6)• 墓主死亡

(1)如圖所示,第一個銘文其實是由兩個具有獨立含義的字組成,兩者各有其意。

第1字(紅色部分)釋“妃”,在此指辛妃·簡狄。(之前的篇章已作解釋,此處不再贅述)

第2字(綠色部分)釋“公”,在此指辛帝·嚳。

該字與“公”音同形異,而義互通假。“公”即“宗譜中對已故男性死者的尊稱”或者“對男性祖輩和宗族年老之人的稱謂。”

1、2兩字合體,有“公”與“其配偶”合在一起之意,釋“公妃”(在五號墓中指辛帝嚳與其妃簡狄)

帝妃見錄:

黃帝四妃——《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四妃,象后妃四星。

帝嚳四妃——《大載禮·帝子》:帝嚳卜其四妃子,而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

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卨(音契);

次妃陳鋒氏女,曰慶都,生放勳;

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

這樣的解釋才與歷史文獻相符。


(2)第3個字(黃色部分)

釋冬。冬季到來,萬物凋落,枝葉枯敗,呈下垂掉落之貌,一經冬雪覆蓋,便藏於地下。

冬的本義是“終”,即四時盡也,一年結束。人終,即生命的完結。

這是殷商之前的文字,與後來出現在殷商甲骨卜辭、金文、《說文解字》的“冬”存在共貌。


(3)第4、5字確實是釋為“入”、“石”。


綜上,出土玉器上的銘文合釋:公妃終入石;釋意:公妃死後靈魂入(玉)石傳種


(4)其它出土銘文(舉例)


“婦好墓”銘文(6)• 墓主死亡

此銘文應釋為:終廟甫戊告永


三、“玉”承文明

玉石是炎黃子孫的聖物,生相隨,死不離(生時身帶玉,死後魂入玉),所以人種即玉種,玉種的起源即為玉的起源及玉崇拜的起源。

玉傳承為文明傳承的一部分,中華文明之路包含一條玉之路。

靈魂入石就是玉石的使用過程和推廣過程,也是文明的歷程。玉體現人類的最高精神層面和表達訴求,玉器製作,有圖、有形、有象、有銘,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表象及訴求。

王天下、玉行天下、文明行天下……因此,玉路也是探索文明起源的一條路。


“婦好墓”銘文(6)• 墓主死亡

(備註:“婦好墓”內容太多,將分篇介紹,要完整了解,請參閱上下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