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1.武志红说,孩子对物质的极度追求其实是对爱的渴望。

他在《为何家会伤人》里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他的朋友有一个读高中的儿子,儿子整天像追债一样要父母给他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并且要立即买到,哪怕花两万,哪怕去香港排长队,而且还威胁说不买就不认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该男孩以前有过各个版本的苹果手机。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我们现在每天刷手机,总能看到一些类似的耸人听闻的新闻:

父母不给买手机 ,12岁熊孩子爬上20米塔吊“以死相逼”;

12岁少女向父母索要苹果11遭拒,一气之下偷走爷爷3000块离家出走;

台湾初三学生因家长不给买苹果手机,服清洁剂自杀。

……

看到这些令人震惊的新闻,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怎么啦?为什么为了得到个手机就用暴力恐吓父母甚至用自残的方式相威胁?一部手机在他们的眼里难道比父母,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吗?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用一位心理医生的话解释,这些孩子其实真正想要的是被爱的感觉。手机只不过是过渡客体,在他们眼中是爱的象征,对这些物质的极度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心理学上,客体就是与自体“我”建立关系的其他人乃至万事万物。对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客体,而承载母爱的其他客体就是“过渡客体”。

这些孩子表面上追求的是物质,其内心真正渴望的是被爱的心理需求被满足。然而,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非常低,当他们执着于得到这些象征爱的“过渡客体”而未能实现时,往往容易走极端。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2. 孩子执着于追求有形载体的“爱”,源于父母“错误式”表达爱的方式

  • 过渡客体承载着母爱,而母爱是什么呢?

孩子哭,妈妈知道宝宝饿了,就用乳房喂养他。这一刻,乳房就成为传递母爱的过渡客体。

孩子渴了,妈妈用奶瓶喂水喝,而奶瓶就成了传递母爱的过渡客体。

孩子困了,妈妈给孩子一个可爱的小枕头,孩子抱着枕头在妈妈的陪伴下睡着了,枕头就成了传递母爱的过渡客体。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如此这样的情景无数次地发生,当母亲的照顾和陪伴足够多,母爱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就能慢慢领悟到,母爱并不等于乳房、枕头、玩具等,母爱是无形无质的,是看不见的。

当孩子领悟到了精神层面的爱,他就会渐渐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 武志红说,“有了这样的领悟,一个孩子的心就被照亮了,他懂得了灵魂的真实存在。”

但假若一个孩子获得的母爱特别少,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会执着于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而如果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是无节制地给孩子买东西,而不是陪伴与细腻的关爱,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领悟到灵魂层面的爱,进而会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

指引一个孩子从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顺利过渡到体会灵魂层面的爱,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最重要的一课。懂得真爱,孩子才会去爱别人和感受被别人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无法提供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细腻的关爱,但又出于对孩子的愧疚之心,就会执着于通过有形载体的东西来表达爱,以补偿对孩子的亏欠。

“你看,如果我不爱你,我怎么会给你买这么多东西呢?”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习惯于接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甚至认为这就是得到我们爱的唯一方式。

孩子都是聪明的,有时更是狡猾的,他们能准确拿捏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不停地索取东西。刚开始可能是很小的需求,比如一颗糖,一个小玩具,到最后发展到一部手机、一台电脑等等。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可是人的欲望如无底洞,欲壑难平,当我们无法满足时,孩子就会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感。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最后悲剧就可能上演了。

3.以孩子想要的方式给予爱,不要只停留在物质层面

  • 蒙台梭利说,儿童天生具备爱的敏感和爱的智慧,他们比成人更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内心的爱使他们能以一种敏锐、积极的方式来观察周围的环境。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一组专业人员向一群四到八岁的孩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什么意思?”结果答案的广度和深度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 (玛丽.安-四岁)

爱就是在妈妈把最好的鸡块给爸爸的时候。 (伊莱恩-五岁)

爱就是当你出去吃饭时,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条给某个人,而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克里希-六岁)

妈妈爱我胜过所有人。没有人像她那样在晚上吻着我入睡。 (克莱尔-六岁)

爱就是妈妈看到爸爸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他很帅。 (克莉丝-七岁)

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 (丽贝卡-八岁)

孩子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心灵窗户,更有一颗善于感受爱的美好心灵。而我们对一切早已麻木了,感受不到这些细腻的爱。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 带上耳朵,倾听孩子的声音,他们会告诉我们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他们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真正爱孩子时,不妨听听孩子的声音。

有一天在路上,我听到了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和爷爷的一段对话,印象很深刻。

小男孩和爷爷正走在路上,突然他看到地上有一块漂亮的小石头,就蹲下来伸手去捡。这时,爷爷大声制止他:“不要捡地上的东西!脏死了!”

小男孩有些难过地说:“爷爷,你是不是不爱我啊?”

爷爷被孙子的话惊到了,忙答道“爷爷当然爱你了。”

“可是,你为什么不让我捡地上的石头?”小男孩委屈地说到。

爷爷听到孙子的回答,一下子笑了,然后开始跟小男孩解释地上的东西有多脏,有细菌,会生病等等。

看,对小男孩来说,爱他只需要允许他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头,给他仔细观察东西的机会。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还有一次,我们全家在外面吃饭。我坐到了大宝旁边,老公坐到了小宝旁边。我刚坐定,大宝笑着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坐在我旁边?”

我被这个问题一下子问蒙了,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时,大宝抢着说道:“因为你爱我啊!”

我瞬间反应出来大宝的“套路”,忙点头说:“对,因为妈妈爱你。”

隔壁桌的阿姨听到我俩的对话,都笑了。

对大宝来说,妈妈主动跟他坐在一起,就是爱他。再也没有比这更简单更单纯的爱了!

警惕:孩子执着于有形载体的“爱”,是缺爱的表现

  • 爱的表达方式千万种,重要的是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而不是完成“任务”。

没有父母不想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需求,当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时,真诚地拒绝孩子,并告诉他原因,并不会让孩子觉得爱减少了。相反,真正觉得爱减少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妈妈,你不给我买糖,我没有觉得你不爱我了,因为你是为我好,怕我吃多了牙再疼。”

“妈妈,你没有给我买炸鸡排我不生气,因为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容易生病。”

……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通过有形载体的“爱”去爱孩子,而是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去表达爱,孩子就会拥有一颗有爱有温度的灵魂。

灵魂层面的爱,才应该是最纯粹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