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刘婵

疫情期间,大家习惯了出行时包里装一小瓶酒精,或是能消毒的免洗洗手液等,仿佛如此“标配”才能抵抗病毒、使人安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本没错,但遇到特殊情况可能就得适当“减配”了,比如乘坐高铁时,就严格禁止这类易燃易爆液体被携带上车。

对此,有的乘客可能不理解,着急赶车时火急火燎的,还容易情绪激动。这时候,安检人员就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仅要有理有据说明为啥“不能带”,更要有勇有谋强调“不带也能保证安全”,还要有心有爱帮助乘客把扣留的物品妥善处置,暂存或是邮寄等。

个别乘客还质疑说:为啥我去别的车站乘车,进站人家根本不管这,就你们这里规矩多、管得严?如若情况属实,则暴露出部分车站可能存在管理疏漏的问题。既然是硬性规定,就得原原本本照章办事,底线不容有失,要是执行中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诸如产生“制度麻烦好人”这样的心理不适,可能会困扰群众,更是罔顾安全大局。

其实,当下随身携带消毒物品,是为了保障个人安全;而不把这些物品带入高铁等密闭场所,则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现代社会必须更加珍视生命、珍视安全,而社会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有责、人人须尽责。严格的规则意识与严明的秩序观念,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预防安全事件发生,实则也是个文明素质问题。

想明白这一层,下次过“安检门”会不会更配合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